无缝隙平板链式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80731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系一种无缝隙平板链式输送装置,由平板、侧板、牵引轴及套筒滚子链组成,每块平板首尾两侧端各有一个完整连续的圆弧曲面;侧板一端有一轴孔,组成链式结构时,各平板首尾连接曲面相互重叠结合、牵引轴贯穿侧板上轴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点是平板运载面上无缝隙,曲面弧度小、易加工。(*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无缝隙平板链式输送装置,系输送机械装置,它由平板、侧板、牵引轴及套筒滚子链组成。排屑装置是自动机床、自动生产线中主要辅机之一,其作用是将各种加工切屑自动、及时地排送到指定处。平板链式排屑装置是各类排屑装置中用途最广泛的一种。现有的平板链式结构是由平板与一对侧板焊接构成的链板节相互连接组成,由两条套筒滚子链11、通过牵引轴10而驱动整个平板链式结构前行,被输送的物质就停放在平板面上(参照附图说明图1)。现有技术中的平板结构如图2所示它的首尾两端用与牵引轴10相接处不是一个连续的曲面、而是呈铰链状,而且为了保证其与牵引轴的可靠连接,连接处的弧度近乎360°。在构成链式结构时,如图1所示,各平板的首尾端铰接处相互错齿结合。这种结构具有如下缺点一、由于各平板的绞链齿是在同一平面上相互结合,这在生产加工中很难避免出现图1中所注M处的结合缝隙,实际中这种缝隙甚至可达3mm,这样就无法用于输送铸铁屑一类的细屑沫;二、由于其结构要求平板首尾的连接曲面弧度大,使制造困难下料需特制专用胎具、弯曲成型又需三道工序、三付胎具。本技术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可输送各种细屑沫的、平面上无缝隙的平板链式输送装置。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与现有技术相同,它也由平板、侧板、牵引轴及套筒滚子链组成,所不同的是每块平板首尾两侧端为带有弧度的完整连续曲面,首端曲面的内径可与尾端曲面的外径相动配合、尾端曲面内径可与牵引轴外径相动配合;与平板连接为一体且垂直于平板的每块侧板下沿上,尾端开有内径可与平板首端连接曲面外径相动配合的圆弧、首端具有一个内径可与牵引轴外径相动配合的轴孔;由一块平板左右两侧与两块侧板连接而构成的各节链板首尾重叠、相互结合牵引轴贯穿各对侧板首端的轴孔、各块平板尾端连接曲面直接与牵引轴相配合、各块平板首端连接曲面则插入前一块平板尾端连接曲面与侧板尾端圆弧之间的空隙内,在相互结合的两节链板之间,两块平板的首尾两个连接曲面相互重叠、无缝结合。在以上述方案实现本技术时,还可以将平板尾端连接曲面的弧度加工为150°、首端连接曲面弧度为135°,侧板下沿尾端的圆弧弧度加工为150°。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由于平板之间连接部分是完全相互重叠,所以彻底消除了现有技术中的铰链间隙、从而保证了传输任何细沫无撒露的技术问题。2.由于在侧板上增设了轴孔结构,使平板连接曲面的弧度无需太大,从而简化了生产工艺、简化了下料胎,而且弯曲成型也只需一付胎具、一道工序即可。图1为现有技术中平板链式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平板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平板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侧板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一节链板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组装结构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做一说明图3展示了本例的一块平板结构,在此定义A端为尾端、B端为首端。从俯视图可知该平板为一个完整、连续的曲面;其A、B两端为一个凸形圆弧曲面,两端之间为一平面;A端曲面弧度为150°,B端曲面弧度为135°;A端曲面内径尺寸与牵引轴外径成间隙配合,B端曲面内径尺寸与A端曲面外径成间隙配合。图4展示了本例中侧板结构,A端下部开有一个半径尺寸与图3中平板B端曲面外径成间隙配合的圆弧4,其弧度亦为135°;B端下部增设一个与牵引轴成间隙配合的轴孔5;在侧板下沿有一个与之垂直的固定板6,是用于与平板相连接的。图5展示了一节链板结构它由一块平板8及左右两侧所连接的一对侧板7所组成,参照图3、4,侧板7是通过其固定板6上两个铆孔、由两个铆钉9与平板铆合为一体的。图6展示了本技术总体结构中的两节相互连接的链板组装结构每条牵引轴10贯穿各节链板中一对侧板7的B端的轴孔5,每节平板8的B端连接曲面2插入前一节平板8与侧板7的A端圆弧4之间的空隙内。如此连接,参照图3可知,前、后节平板间的A、B端连接曲面是相互重叠结合的,所以整个链式结构的运载面上无缝隙。权利要求1.无缝隙平板链式输送装置,由平板、侧板、牵引轴及套筒滚子链组成,其特征是a、每块平板首尾两侧端为带有弧度的完整连续曲面,首端曲面的内径可与尾端曲面的外径相动配合、尾端曲面内径可与牵引轴外径相对配合,b、与平板连接为一体且垂直于平板的每块侧板下沿上,尾端开有内径可与平板首端连接曲面外径相动配合的圆弧、首端具有一个内径可与牵引轴外径动配合的轴孔,c、由一块平板左右两侧与两块侧板连接而构成的各节链板首尾重叠、相互结合牵引轴贯穿各对侧板首端的轴孔、各块平板尾端连接曲面直接与牵引轴相配合、各块平板首端连接曲面则插入前一块平板尾端连接曲面与侧板尾端圆弧之间的空隙内,在相互结合的两节链板之间,两块平板的首尾两个连接曲面相互重叠、无缝结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式输送装置,其特征是平板尾端连接曲面的弧度为150°、首端连接曲面弧度为135°,侧板下沿尾端的圆弧弧度为150°。专利摘要本技术系一种无缝隙平板链式输送装置,由平板、侧板、牵引轴及套筒滚子链组成,每块平板首尾两侧端各有一个完整连续的圆弧曲面;侧板一端有一轴孔,组成链式结构时,各平板首尾连接曲面相互重叠结合、牵引轴贯穿侧板上轴孔。本技术优点是平板运载面上无缝隙,曲面弧度小、易加工。文档编号B65G17/00GK2140357SQ9222256公开日1993年8月18日 申请日期1992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1992年5月21日专利技术者王克诚, 杨传奇 申请人:大连人民机器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无缝隙平板链式输送装置,由平板、侧板、牵引轴及套筒滚子链组成,其特征是:a、每块平板首尾两侧端为带有弧度的完整连续曲面,首端曲面的内径可与尾端曲面的外径相动配合、尾端曲面内径可与牵引轴外径相对配合,b、与平板连接为一体且垂直于平板的每块侧板下沿上,尾端开有内径可与平板首端连接曲面外径相动配合的圆弧、首端具有一个内径可与牵引轴外径动配合的轴孔,c、由一块平板左右两侧与两块侧板连接而构成的各节链板首尾重叠、相互结合:牵引轴贯穿各对侧板首端的轴孔、各块平板尾端连接曲面直接与牵引轴相配合、各块平板首端连接曲面则插入前一块平板尾端连接曲面与侧板尾端圆弧之间的空隙内,在相互结合的两节链板之间,两块平板的首尾两个连接曲面相互重叠、无缝结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克诚杨传奇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人民机器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