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力发电机螺旋式电缆导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802811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31 0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风力发电机螺旋式电缆导向装置,涉及风力发电机安全保障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电缆配合使用,包括定位环、导柱、电缆护套、可滑动轴承盒上瓣、滚动轴承;电缆固定安装在电缆护套内,并彼此分隔;电缆护套外部安装滚动轴承;滚动轴承外部安装由两个可滑动轴承盒上瓣组成的环状固定结构;可滑动轴承盒上瓣外壁设有支耳,支耳上设有导向孔,导向孔内安装导柱;导柱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固定两个定位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避免了多根电缆之间的相互摩擦,有效的解决了由于电缆顺时针旋转3圈和逆时针旋转3圈时沿电缆轴向发生的上下位移问题。同时,避免了电缆的绝缘外皮与外界的直接接触所造成的摩擦损伤,有效的保护了电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风力发电机安全保障
,具体涉及一种简易的风力发电机塔筒内部的螺旋式电缆导向装置。
技术介绍
在风力发电机组实际运行过程中,风力发电机的风轮要时刻随机舱进行对风偏转,捕获最大的风轮转矩,实现最大功率发电,这种使机舱绕塔架垂直中心线旋转的机构,称为偏航系统。风力发电机组发出的电能要通过塔筒的电缆输送至电网,因而机舱到塔筒的电缆中有一段从塔筒中心线位置悬垂下来,以便电缆可以在一定角度内扭转。风轮的摆动带动塔筒与机舱的摆动,从而使电缆在塔筒内部摆动,在大风情况下,电缆的摆动幅度加大,并且不断转动,甚至撞击塔筒,损伤电缆,还会发生电缆缠绕现象。通常采用的是在塔筒内加装电缆防护装置,在塔筒支架上设有共电缆通过导筒,将电缆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虽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电缆的磨损,但是电缆的转动会触碰到电缆防护装置,使电缆与防护装置触碰的地方磨损严重,甚至把电缆绝缘层磨破,造成短路故障,严重影响机组的安全运行,是风力发电机引发火灾的重要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最大限度减少电缆内部的扭转应力,保证各个电缆之间在偏转角度时电缆间无相互的直接接触磨擦的风力发电机电缆导向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种风力发电机螺旋式电缆导向装置,与电缆配合使用,包括定位环、导柱、电缆护套、可滑动轴承盒上瓣和滚动轴承;所述电缆护套整体呈管状结构,包括一个外套和多个内套,外套和内套通过紧固件压紧固定,电缆固定安装在外套和内套之间;所述外套为管状结构,管壁内表面沿周向均匀设置多个卡槽,卡槽数量与电缆数量相同,卡槽的形状大小与电缆相配合;外套的外壁上设有同轴的环状的限位凸起,限位凸起的下表面与滚动轴承的上表面压紧固定;所述外套的内部设有内套,多个内套组成一个管状结构,与外套匹配;内套管壁外表面对应外套卡槽的位置设有卡槽,内套卡槽的形状和大小与电缆配合;所述外套的外部同轴设置有滚动轴承,外套的外壁与滚动轴承的内壁形成过盈配合;所述可滑动轴承盒上瓣为半圆环形结构,两个可滑动轴承盒上瓣对称设置于滚动轴承的外部,并通过紧固件连接固定;每个可滑动轴承盒上瓣的外壁焊有一个或多个支耳,所述支耳上设有竖直方向的导向孔,导向孔内安装有导柱,支耳与导柱形成滑动连接;所述导柱的上端和下端均设有螺纹,两个定位环通过紧固件分别固定在导柱的上端和下端;所述定位环为环状结构,定位环的内径大于可滑动轴承盒上瓣的外径,与导柱相对应的位置设有通孔。所述安装板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导柱的最下端,安装板固定安装在支撑框架上,支撑框架固定安装在风电塔筒侧壁上;所述安装板为分体式板状结构,中央设有安装孔,安装孔的内径大于尼龙护套的内径;所述支撑框架为分体式框架结构,一端固定安装在风电塔筒侧壁上,另一端为可以拆卸的角钢横梁。还包括尼龙护套,两个尼龙护套分别安装在定位环的外侧,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导柱上;所述尼龙护套为环状结构,其内圈有向下延伸的翻边,尼龙护套的内径小于定位环的内径、大于可滑动轴承盒上瓣的外径,与导柱相对应的位置设有通孔。所述尼龙护套翻边的上端和下端的棱角设置为倒角。所述内套为半圆形管状结构,一个外套与两个内套配合。所述外套和内套与电缆接触的棱角均设置为倒圆角。所述外套和内套由尼龙材料制成。所述导柱和所述定位环由钢材料制成。还包括安装板、支撑框架和角钢横梁;还包括滑套,滑套安装在可滑动轴承盒上瓣支耳的导向孔内,滑套内安装有导柱。所述滑套由聚四氟乙烯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有效避免了多根电缆之间的相互摩擦,有效的解决了由于电缆顺时针旋转3圈和逆时针旋转3圈时沿电缆轴向发生的上下位移问题。同时,通过的电缆分别沿圆周方向等间距隔离夹紧固定在电缆护套内,避免了电缆的绝缘外皮与外界的直接接触所造成的摩擦损伤,有效的保护了电缆。此外,由于在电力电缆周围形成钢(铁)性闭合回路的,均有可能形成涡流,特别是在大电流电力电缆系统中,涡流更大。加紧固定电缆的电缆护套的内套和外套均为绝缘材料,有效的避免了钢(铁)性闭合回路而形成涡流而造成电缆局部发热烧毁电缆绝缘层造成火灾或者短路的危险隐患。此外,由于电缆是固定夹紧在电缆护套内,而且电缆护套安装在支撑框架上,在一段时间内电缆的自重可由支撑框架分段承担,降低了电缆的轴向拉伸应力。本技术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安装形式方便可靠,安装工艺简单,无需再增加额外零部件,使得安装操作方便,大大提高安装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爆炸分解示意图。图3为电缆护套结构示意图。图4为可滑动轴承盒上瓣结构示意图。图5为滚动轴承结构示意图。图6为尼龙护套结构示意图。其中,1、安装板,2、定位环,201、第一定位环,202、第二定位环,3、尼龙护套,301、第一尼龙护套,302、第二尼龙护套,4、导柱,5、电缆护套,501、外套,502、内套,503、限位凸起,6、支撑框架,7、可滑动轴承盒上瓣,701、支耳,8、电缆,9、滚动轴承,10、角钢横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本技术是一种风力发电机螺旋式电缆导向装置,与电缆8配合使用,用于对电缆8进行保护,其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安装板1,定位环2,尼龙护套3,导柱4,电缆护套5,支撑框架6,可滑动轴承盒上瓣7,滚动轴承9,角钢横梁10以及用于固定连接的多组螺栓组件。所述螺栓组件包括螺栓、螺母和垫圈。如图3所示,电缆护套5整体呈管状结构,包括一个外套501和两个内套502,电缆8固定安装在外套501和内套502之间。外套501为圆形管状结构,管壁具有一定厚度,所述管壁内表面沿周向均匀设置十二个截面为半圆形的卡槽,卡槽大小与电缆8相配合;夕卜套501的外壁上部位置设有同轴的限位凸起503,限位凸起503是圆环状的外凸,限位凸起503的下表面与电缆护套5外部同轴的滚动轴承9的上表面压紧固定,对滚动轴承9起到限位作用。外套501的内部设有内套502,外套501的内径与内套502的外径相匹配。内套502为半圆形管状结构,两个半圆环形内套502构成一个圆筒形结构,内套502的管壁具有一定厚度,所述每个内套502管壁外表面沿周向均匀设置六个截面为半圆形的卡槽,卡槽的形状和大小与电缆8相配合。一个外套501内表面的卡槽与两个内套502外表面的卡槽相配合,组成电缆8卡槽隔离结构,使外套501与内套502之间通过的十二根电缆8相互隔离;外套501与内套502通过多组螺栓组件夹紧固定,进而将其间通过的十二根电缆8固定。电缆护套5起到分隔和梳理电缆8的作用,避免十二根电缆8 一起转动时,相互间缠绕而发生无法解缆的危险。电缆护套5的外套501和内套502与电缆8接触的棱角,即卡槽的棱角,均设置为倒圆角,避免刮伤电缆8 ;外套501和内套502均采用耐磨绝缘材料,由耐低温的尼龙材料制成,在批量制造时可开模具制作,造价低廉。电缆护套5作用在于保护电缆8,避免了电缆8的绝缘外皮与外界的直接接触,以及电缆8之间的轴向摩擦接触和径向磨擦接触所造成的摩擦损伤,有效的保护了十二根电缆8。如图4所示,外套501的外部同轴设置有滚动轴承9,外套501的外壁与滚动轴承9的内壁为过盈配合,保证外套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力发电机螺旋式电缆导向装置,与电缆(8)配合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环(2)、导柱(4)、电缆护套(5)、可滑动轴承盒上瓣(7)和滚动轴承(9);所述电缆护套(5)整体呈管状结构,包括一个外套(501)和多个内套(502),外套(501)和内套(502)通过紧固件压紧固定,电缆(8)固定安装在外套(501)和内套(502)之间;所述外套(501)为管状结构,管壁内表面沿周向均匀设置多个卡槽,卡槽数量与电缆(8)数量相同,卡槽的形状和大小与电缆(8)相配合;外套(501)的外壁上设有同轴的环状的限位凸起(503),限位凸起(503)的下表面与滚动轴承(9)的上表面压紧固定;所述外套(501)的内部设有内套(502),多个内套(502)组成一个管状结构,与外套(501)匹配;内套(502)管壁外表面对应外套(501)卡槽的位置设有卡槽,内套(502)卡槽的形状和大小与电缆(8)配合;所述外套(501)的外部同轴设置有滚动轴承(9),外套(501)的外壁与滚动轴承(9)的内壁形成过盈配合;所述可滑动轴承盒上瓣(7)为半圆环形结构,两个可滑动轴承盒上瓣(7)对称设置于滚动轴承(9)的外部,并通过紧固件连接固定;每个可滑动轴承盒上瓣(7)的外壁焊有一个或多个支耳(701),所述支耳(701)上设有竖直方向的导向孔,导向孔内安装有导柱(4),支耳(701)与导柱(4)形成滑动连接;所述导柱(4)的上端和下端均设有螺纹,两个定位环(2)通过紧固件分别固定在导柱(4)的上端和下端;所述定位环(2)为环状结构,定位环(2)的内径大于可滑动轴承盒上瓣(7)的外径,与导柱(4)相对应的位置设有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军胡纬林吕笑岩严晓林杨春中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万源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