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电动清运车及其电力分配方法,包含:一车体,该车体包含有一主动力系统、一转向动力系统、一煞车动力系统及一空调动力系统,一压缩舱,连结在该车体上,该压缩舱包含有一压缩空间,在该压缩空间内设有一油压系统;一电能供应系统,包含有一电池模块、一电池管理模块及一充电系统,该电池管理模块电性链接该电池模块、该车体及该压缩舱,用以将该电池模块所输出的电力分配至该车体及该压缩舱,达到以全电力方式驱动该车体行走以及驱动该压缩舱执行压缩垃圾的目的,借此降低清运车行驶过程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清运车,特别是指利用电池模块提供清运车行驶及压缩垃圾所需的动能。
技术介绍
按,周围环境的整洁往往必须由民众一同来维护,然而,台湾每日的垃圾量产量约为两万一千公吨,这个数字每年均以10.5%的成长率快速增加,政府为了避免环境街道的脏乱,提出了垃圾不落地的政策,撤回所有地方垃圾子车及垃圾收集点,并于每天固定时间由垃圾车,沿巷道逐户收集,民众直接将垃圾丢入清洁车中,减少了街头的脏乱点,因此,提升了民众的居家环境生活质量,避免街边垃圾发出恶臭甚至招来蚊、虫、蝇等病源媒介,严重影响周围的环境卫生。目前,台湾清运车不论在车辆的行驶还是压缩舱的压缩作业大多还是采用传统的引擎驱动,然而,在引擎提速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悬浮粒子和氮氧化物,而垃圾车所排放的污染物在街道上积聚,难以消散,这些积聚的污染物不单会导致气温上升,同时亦会影响我们的健康。同时以引擎作为动力源驱动压缩油压机构必须耗费多余的油耗,进而转之为一种能源以及成本的浪费,又垃圾车在收集垃圾过程中,大部分时间约四分之三时间处于停车怠速的状态,而停车怠速使引擎经常处于低速运转的状态,日积月累而言,同样是可观的能源以及成本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以引擎驱动清运车作业的缺失,目前国内外积极的朝向清运车电动化发展,主要是清运车使用特性具有走停频繁、固定路线、低速行驶及压缩清运等特质,当电动化后,其最大差异在于动力马达取代引擎为动力来源,即使清运车已停止行进,可透过电动压缩系统维持作业,大量降低污染。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一种清运车,其可电池模块提供清运车行驶及压缩垃圾所需的动能。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电动清运车,包含: 一车体,该车体包含有一主动力系统、一转向动力系统、一煞车动力系统及一空调系统,该主动力系统具有一动力马达、一连结该动力马达的变速机构及一第一驱动器,该第一驱动器分别电性链接至该动力马达及该变速机构,而该转向动力系统具有一转向机构及一第二驱动器,该第二驱动器电性链接该转向机构,而该煞车动力系统具有一气压煞车机构及一第三驱动器,该第三驱动器电性链接该气压煞车机构,而该空调系统具有一空调机构及一第四驱动器; 一压缩舱,连结在该车体上,该压缩舱包含有一压缩空间,在该压缩空间内设有一油压系统及一第五驱动器,该第五驱动器电性链接该油压系统;一电能供应系统,包含有一电池模块及一电池管理模块,该电池管理模块电性链接该电池模块、该第一驱动器、该第二驱动器、该第三驱动器、该第四驱动器及该第五驱动器,用以将该电池模块所输出的电力分配至该第一驱动器、该第二驱动器、该第三驱动器、该第四驱动器及该第五驱动器。所述电池管理模块包含有一保护检测装置及一平衡装置,该保护检测装置检测该电池模块的漏电检测、电压检测、温度检测或残电量检测,而该平衡装置用以平衡该电池模块的电压。所述电池模块包含有一电池壳体,在该电池壳体设有一磷酸锂铁电芯,而该磷酸锂铁电芯电性链接该电池管理模块。所述电能供应系统更包含有一充电装置,用以链接一外部电源,并将该外部电源的电能输入至该电池模块。所述电能供应系统更包含有一转换装置,用以对该电池模块进行交/直流电的转换。所述电池模块包含有一电池壳体,在该电池壳体设有一磷酸锂铁电芯,而该磷酸锂铁电芯电性链接该电池管理模块。本专利技术的电动清运车具有以下的功效: 1、本专利技术的电动清运车透过该电池模块供应该车体上的主动力系统、转向动力系统、煞车动力系统行驶所需的动能,以及提供该压缩舱压缩所需的动能,借此达到全车使用电力来作为动力源,避免传统油耗引擎所造成的环境污染。2、本专利技术的电池模块采用磷酸锂铁作为主体,其主要原料磷、铁原料价格低且于地球的资源含量丰富,不会有供料问题。3、借由本专利技术的保护检测装置得以实时性的对该电池模块进行漏电检测、电压检测、温度检测或残电量检测,避免该电池模块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异常,进而造成无法预期的状况产生。4、借由本专利技术的平衡装置来保持该电池模块的电压平衡,将高电压的电芯能量转移至低电压的电芯,避免电芯不平衡造成该电池模块损害。5、借由本专利技术的转换装置使该电池模块不仅能提供电动清运车的主动力来源,更能经过转换后提供给一般电器作为电源供应器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电动清运车第一实施例的架构图; 图2本专利技术的电动清运车第一实施例的主动力系统架构图; 图3本专利技术的电动清运车第一实施例的转向动力系统架构图; 图4本专利技术的电动清运车第一实施例的煞车动力系统架构图; 图5本专利技术的电动清运车第一实施例的煞车动力系统架构图; 图6本专利技术的电动清运车第一实施例的压缩舱架构图; 图7本专利技术的电动清运车第一实施例的电能供应系统架构图,特别说明链接至第一驱动器、该第二驱动器、该第三驱动器、该第四驱动器及该第五驱动器; 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电动清运车第二实施例的电能供应系统架构图; 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电动清运车第三实施例的电能供应系统架构图。【符号说明】 100清运车1A 车体 11A主动力系统111A动力马达 112A变速机构113A 第一驱动器 12A转向动力系统121A 转向机构 122A第二驱动器13A煞车动力系统 131A气压煞车机构132A 第三驱动器 14A空调动力系统141A 空调装置 142A第四驱动器15A中控计算机 2A压缩舱21A 压缩空间 22A油压系统221A尾斗机构 222A滑板机构223A压板机构 224A推板机构225A尾勾机构 23A第五驱动器3A 电能供应系统 31A电池模块32A 电池管理模块 33A充电系统1B 电池管理模块 11B保护检测装置12B 平衡装置 1C电能供应系统11C充电装置 12C转换装置13B 电池模块 13C电池模块A外部电源。【具体实施方式】综合上述技术特征,本专利技术的电动清运车的主要功效将可于下述实施例清楚呈现。为了清楚说明后续实施例与先前技术的差异,请先参阅图1所示,图中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电动清运车100的第一实施例,包含有一车体1A、一压缩舱2A及一电能供应系统3A,其中该车体1A具有一主动力系统11A、一转向动力系统12A、一煞车动力系统13A及一空调系统14A。请接续参阅图2所示,为了更清楚该车体(图2无标示)的主动力系统11A架构,该主动力系统11A具有一动力马达111A及一变速机构112A,该动力马达111A与该变速机构112A分别受到一第一驱动器113A所驱动运作。在本实施例中,该动力马达111A为驱动该清运车(图2无标示)运转的主动力,再透过该变速机构112A输出不同的变速比,进而达到适用爬坡等需耗费较大扭力的状态。请参阅图3所示,紧接着说明该车体(图3中无标示)的转向动力系统12A,该转向动力系统12A具有一转向机构121A及一第二驱动器122A,其中,所述转向机构121A受到该第二驱动器122A所驱动运作,借此达到提供该清运车(图3中无标示)在行驶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及方向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清运车,其特征在于,包含:一车体,该车体包含有一主动力系统、一转向动力系统、一煞车动力系统及一空调系统,该主动力系统具有一动力马达、一连结该动力马达的变速机构及一第一驱动器,该第一驱动器分别电性链接至该动力马达及该变速机构,而该转向动力系统具有一转向机构及一第二驱动器,该第二驱动器电性链接该转向机构,而该煞车动力系统具有一气压煞车机构及一第三驱动器,该第三驱动器电性链接该气压煞车机构,而该空调系统具有一空调机构及一第四驱动器; 一压缩舱,连结在该车体上,该压缩舱包含有一压缩空间,在该压缩空间内设有一油压系统及一第五驱动器,该第五驱动器电性链接该油压系统; 一电能供应系统,包含有一电池模块及一电池管理模块,该电池管理模块电性链接该电池模块、该第一驱动器、该第二驱动器、该第三驱动器、该第四驱动器及该第五驱动器,用以将该电池模块所输出的电力分配至该第一驱动器、该第二驱动器、该第三驱动器、该第四驱动器及该第五驱动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淑敏,李天佑,黄明正,
申请(专利权)人:同均动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