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导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783538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8 03: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关于一种铜导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该铜导线结构包括一硅铝氧化物缓冲层及一图案化铜导线层。该硅铝氧化物缓冲层形成于一透明基板上。该图案化铜导线层形成于该硅铝氧化物缓冲层上。由此,可提升图案化铜导线层与透明基板的附着性达到ASTM D3359规范最高的5B等级,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该硅铝氧化物缓冲层不需刻蚀,因此,可简化工艺刻蚀液配方及缩短刻蚀时间,进而可降低刻蚀液成本及提升刻蚀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特别关于一种具有硅铝氧化物缓冲层的。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主要是利用薄膜晶体管作为昼面显示控制元件,而铝因具有低电阻(电阻系数2.66μ Ω-cm)、薄膜工艺简单及高经济性等优点,多年来均是薄膜晶体管金属导线的主要材料。然而,随着平面显示器往大尺寸、高更新频率及高解析度发展,尤其是55寸以上、具有3D显示及2k4k (2160x3840解析度)的显示器,铝导线的应用已达到物理极限,缺点也易发显著。例如铝的抗电致迁移能力低,且电阻电容时间常数高,应用在大尺寸、高更新频率及高解析度屏幕薄膜晶体管导线时,容易发生残影、断线等缺陷。因此,铝导线已不能满足新产品的发展趋势。铜的电阻系数仅1.67 μ Ω-cm,比铝低许多,且抗电致迁移能力为铝的30?100倍,故近年来导线材料已逐渐走向电阻更低的铜薄膜,统称为铜工艺。然而,铜薄膜虽具上述优点,但实际应用上仍有许多问题必须克服,例如铜薄膜与玻璃基板附着性差(仅达ASTM D3359规范的2Β等级)、易扩散至玻璃及主动层材料a_Si中、易氧化以及不易刻蚀等,其中又以与玻璃基板附着性差为转换铜工艺最大瓶颈。有关现有如下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铜导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硅铝氧化物缓冲层,形成于一透明基板上;及一图案化铜导线层,形成于该硅铝氧化物缓冲层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寰乾黄宏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