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式卸载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7874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带式卸载机,这种卸载机在支承双层传送带的垂直框架的下部并列设有两个叶轮送料器,还有其轴与叶轮轴平行并与叶轮轴下方相邻的集料螺杆,通过在两叶轮送料器轴的处于对角位置的两个轴端上,分别直接连接液压马达,同时把其相反侧的两个轴端与集料螺杆的轴端用齿轮连接,并使液压马达位于齿轮连接部分的轴向内侧,使整体结构小形紧凑;又通过设置能转动的局部覆盖叶轮外周部的调整阀门,使卸载机的输送量可调整。(*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式卸载机,该种卸载机在作摆动的垂直双层传送带的下部配置叶轮送料器,并把该叶轮送料器部分插入船仓内的谷物等被处理物内,进行卸载输送。作为从船仓内将谷物等粒状、粉状的散装物进行卸载作业用的连续式卸载机,已知的有一种带式卸载机(例如日本专利技术专利公开25078号/1979和日本技术公开74610/1987),这种卸载机在移动台车上,经转动框架,在可起伏的悬臂的前端悬吊伸向船仓内的双层传送带,并在该双层传送带的下部设置称为叶轮送料器的离心径流式风扇上扬机。附图说明图10是这种带式卸载机的整体示意图。在移动台车1上安装着可起伏和转动的悬臂2,悬臂2的前端悬吊着垂直框架3,并使该框架3可在包括该悬臂的垂直平面内作摆动(箭头D所示方向的振摆动作)。在垂直框架3内,配置着由一对环形传送带重合而成的双层传送带4,又在该双层传送带4的下端,配置着一对叶轮送料器5。如在图11和图12中局部放大所示,叶轮轴6从叶轮7的两端起一直延伸到垂直框架3的侧端,并由该框架3的轴承部所支承。在垂直框架3的外侧部分装有电动机8及减速机,通过链条9、链轮10及上述减速机,由电动机8驱动叶轮轴6旋转。另外,电动机8由罩盖覆盖,链条9和链轮10也由链罩11覆盖,驱动源和传动机构部分突出在垂直框架3的外部。上述垂直框架3的下端部被插入收容在船仓内的散装物12内,由于叶轮送料器5的旋转,散装物12被向着双层传送带4向上抛起,并被夹在传送带之间被向上输送,然后沿着悬臂2被横向输送,在悬臂的基端,从输送管13被送至地面传送带14。由于上述传统的带式卸载机采用电动机作为叶轮驱动装置的驱动源,从该电动机8起,经过减速机,链轮10、链条9而驱动着叶轮轴6,所以存在如下问题;电动机8大大突出于一侧,并且从减速机至叶轮7的传动机构也很大,作业时就有可能与船仓的仓口或清仓时的推扫机等发生碰撞,不能扩大装卸作业的范围。而且根据传统的结构,叶轮轴6与电动机8不在同一轴线上,如图12所示,叶轮轴6的轴端的链轮10位于垂直框架3的外侧部,因此,在从叶轮端部7a至叶轮轴6的轴端之间产生很大的空间部S,成为仅有叶轮轴6通过该部分的浪费的结构。这样,对于传统装置,便存在与叶轮本身的尺寸相比,包括垂直框架3在内的整体形状体积变大,在小船仓内装卸作业效率差的问题。还有,对于散装物的输送作业,由于地面传送带以后的后方设备的关系,有时必须调整叶轮送料器的输送能力。在这样的场合,传统的做法是,使双层传送带4的皮带速度可变,或改变叶轮送料器5的叶轮转速等,来进行输送量的调整。但在例如掉换后方输送线那样的场合,就必须根据当时的状况,广范围地调整输送量。但是,即使如传统的那样使皮带速度增减,也因为输送量是由叶轮送料器5的上扬量决定的,所以仅靠皮带速度不能有效地调整输送能力,而且,即使增减叶轮转速,也不可能广范围地调整输送能力,而只能仅作微小程度的调整。还有,即使是同样的散装物,也由于体积比重的不同而必须每次调整输送能力,但用传统的方法,很难通过远距离操作进行任意的调整,如要进行,则叶轮驱动机构及皮带驱动机构将变复杂和庞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通过采用液压马达作为驱动源,并将它与叶轮轴直接连接,消除从垂直框架侧部突出的部分。并且,虽采取在叶轮上组装上集料螺杆的结构,也要获得整个装置的小形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式卸装机,它能不增大整体形状而以简单的结构进行广范围的输送能力调整,而且通过远距离操作,也能可靠且自由地进行输送量的调整。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情况在于,在可摆动地吊设双层传送带,并在支承该传送带的垂直框架的下部设置了叶轮送料器的带式卸载机中,并列设置两根固定设有叶轮的叶轮轴,在该叶轮轴的相邻部分下方位置,设置与叶轮轴平行延伸的集料螺杆轴,在各叶轮送料器的一侧轴端分别直接连接液压马达,并使两个液压马达分别位于轴向的相反侧,同时,把另一侧的轴端分别用齿轮与上述集料螺杆的轴端连接,并使上述液压马达比上述集料螺杆的轴端的齿轮连接部分更位于轴向的内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情况在于,在可摆动地吊设着双层传送带,并在支承该传送带的垂直框架的下部设有叶轮送料器的带式卸载机中,使其具有被设在上述垂直框架的下部,且局部性覆盖叶轮外侧部分的固定罩;可转动地中心支承于上述垂直框架的下部,且局部性覆盖上述叶轮的外周部分的输送能力调整阀门;使上述输送能力调整阀门转动的驱动机构。在理想的实施例中,也可以把多个上述的输送能力调整阀门相对叶轮能互相重叠起来那样地同心状地设置。又,使上述输送能力调整阀门转动的驱动机构的构成是使双头缸( ロッドシリンダ)支承于比双层传送带的下端稍偏上的垂直框架上,同时用两根连杆连接输送能力调整阀门和垂直框架,并用钢丝把上述双头缸的两个顶端部分与上述两根连杆的连接部分相连接,或者直接用驱动用缸把垂直框架与输送能力调整阀门相连接。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是把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涉及的带式卸载机的叶轮驱动装置沿图2的1-1线水平切剖而得的俯视剖面图。图2是从图1的箭头Ⅱ方向看到的叶轮驱动装置的主视3是从图1的箭头Ⅲ方向看到的输送能力调整机构的侧视图。图4是除去了输送能力调整机构的图2的侧视图。图5是沿图3Ⅴ-Ⅴ线的局部放大侧视图。图6是图示输送能力调整阀门一个例子的端面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输送能力调整机构的其他实施例的概略的侧视断面图。图8是沿图7的Ⅶ-Ⅶ线的局部性横断面图。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例的带式卸载机下端部的主视图。图10是传统的带式卸载机的整体示意图,图11及图12分别是传统的带式卸载机的叶轮驱动装置的放大主视图及侧视图。参照图1、图2及图4,在从支承着双层传送带4的垂直框架3的下端起向下方延伸的托架15上,互相平行地中心支承着一对叶轮轴16、17,在各叶轮轴16、17上,相邻固定着叶轮18、19。叶轮18、19的主体部分具有叶轮叶片20和分隔板21。还有,在垂直框架3上,在一对叶轮18、19的相邻部分的下方位置,中心支承着与叶轮轴16、17平行延伸的集料螺杆轴22。集料螺杆轴22的螺杆叶片23被设置在螺杆轴22两侧的垂直框架3与叶轮18、19的端部之间,且其叶片的角度被设定为,当该螺杆轴22向一个方向旋转时,轴外端周围的散装物会被送往中心侧即叶轮侧。在一根叶轮轴16的一侧的轴端部16a,以及相对该一根叶轮轴16的一侧的轴端部16a来说,在俯视(图1)对角方向的另一根叶轮轴17的轴端部17a上,分别连接着液压马达24、25,因此,两叶轮18、19被驱动成向相对方向转动,以抄取周围的散装物,把它们向上抛至上方的双层传送带4之间。又,液压马达24、25分别被保持在从垂直框架3起向下方延伸的,兼用作防尘罩的安装架26内,又如图1和图4所示,各液压马达24、25靠近各自的叶轮18、19,因此,各液压马达24、25的后端与垂直框架3的外侧部3a、3b(见图4)大致被收容在同一垂直面内。各叶轮轴16、17的与液压马达24、25相反侧的轴端部16b、17b,以及集料螺杆轴22的两端部,分别延伸至垂直框架3的上述外侧部3a、3b位置附近,且这些端部之间分别经齿轮系相连接,集料螺杆轴22通过两液压马达24、25,经叶轮轴16、17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摆动地吊设双层传送带,并在支承该传送带的垂直框架的下部设有叶轮式送料器的带式卸载机,其特征在于,并列设置两根固定有叶轮的叶轮轴,在该叶轮轴的相邻部下方位置设置与叶轮轴平行延伸的集料螺杆轴,在各叶轮式送料器的一侧轴端上分别直接连接上液压马达并使该两个液压马达分别位于轴向的相反侧,同时,把另一侧的轴端分别用齿轮与上述集料螺杆的轴端连接,并使上述液压马达比上述集料螺杆的轴端的齿轮连接部更位于轴向的内侧。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上胁忠义河原直行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