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卸载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7302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连续卸载机,在上部链轮,其下方的基部链轮,及其前方的前端链轮上张挂环状箕式输送机而构成,其特征为:将该基部链轮及前端链轮经由当其接近时下降,而在其分开时上升的连杆机构连结于支持该上部链轮的框架下端。依照本发明专利技术,因为利用共同的连杆机构进行基部链轮及前端链轮的接近与分离和升降,故构造较简单而重量较轻。此外,不需要复杂的控制,而成本亦降低。(*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连续地耙取装载于船舶等上的煤或铁矿石等散装物而卸货的连续卸载机
技术介绍
如图27所示,连续卸载机通过在上部链轮a,其下方的基部链轮b,及其前方的前端链轮c上张挂环状斗式输送机d而构成。船舱e内的散装物f(煤,铁矿石等)由设在前端链轮c与基部链轮b间的斗式输送机d耙取,由设在基部链轮b与上部链轮a间的斗式输送机d移送至上方,经由翻转链轮g而翻转,卸于设置在顶部支持框h内的未图示的台型进给器,经由设在梁i内的未图示的输送机及滑槽j等卸货至码头k上。通常船舱e的仓口m的开口宽度口小于船舱e内部的宽度,故若能减小前端链轮c与基部链轮b间的间隔而使其通过仓口m,然后扩大其间隔而耙取船舱e内部,非常方便。图28表示如此可调整前端链轮c与基部链轮b之间隔的连续卸载机。该连续卸载机的前端链轮c及基部链轮b是装设在由内筒o与外筒p所构成的伸缩框架q的两端,由伸缩缸r驱动而接近及分离,经由连结构件s连结于外筒p的导杆t可上下自由移动地结合于设在支持上部链轮a的框架n(升降机外壳)的下端部的导沟u中,由升降缸v驱动而升降。由于该升降缸v的伸缩,可改变外筒p与上部链轮a间的间隔。依照这种构造,将伸缩缸r收缩而使升降缸v伸长时,则可在不过度松驰斗式输送机d的输送链w的情况下减小前端链轮c与基部链轮b间的间隔。相反地,将伸缩缸r伸长而收缩升降缸v,则可在斗式输送机d的输送链w不过度紧张的情况下,加大前端链轮c与基部链轮b间的间隔。然而,上述连续卸载机具有如下的缺点。为了调整前端链轮c与基部链轮b间的间隔而需要伸缩缸r及升降缸v等2个缸,故整个装置的构造变成复杂。又将伸缩框架q伸缩及升降时,为了防止斗式输送机d的输送链w过度的松驰或紧张,必须使伸缩缸r的伸缩与升降缸v的伸缩成为同步,故需要复杂的油压控制。另外,伸缩缸r需要使用行程与伸缩框架q的伸缩行程同量的长行程而且大型的特殊缸,故形状变大,容量亦变大,成本提高。又因为升降缸v将伸缩框架q与伸缩缸r一起提升,故升降缸v的提升力中包含伸缩缸r的重量,因而使升降缸v的形状加大,结果整个装置的形状加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可解决上述问题,构造简单,重量轻,不需要复杂的控制,成本低的连续卸载机。专利技术的公开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为在上部链轮,其下方的基部链轮,及其前方的前端链轮上张挂环状斗式输送机的连续卸载机,其特征为将该基部链轮及前端链轮经由当其接近时下降而在分离时上升的连杆机构连结于支持该上部链轮的框架的下端部。依照本专利技术,以共同的连杆机构进行基部链轮与前端链轮的接近、分离及升降,故构造简单,重量轻,又不需要复杂的控制,成本降低。亦可在可伸缩的伸缩框架两端分别设置该前端链轮及基部链轮,而该伸缩框架由该连杆机构悬吊成可伸缩自如的状态。如此,前端链轮与基部链轮的接近与分离可由伸缩框架的伸缩来导引。该连杆机构亦可具有一端连结于该框架的下端部,另一端连结于前端链轮侧的主连杆,一端连结于该主连杆的中间而另一端连结于基部链轮侧的辅助连杆,及一端连结于该辅助连杆的中间而另一端连结于该框架的下端部的拉条连杆。利用这种连杆机构即可达成基部链轮及前端链轮的接近、分离及升降。亦可在该连杆机构上连结使该连杆机构变位而保持的致动器。使该致动器动作时,即可变更基部链轮与前端链轮间的间隔及高度而将之保持。该致动器亦可由缸所构成,其一端连结于将该连杆机构连结的框架的下端部,另一端连结于构成该连杆机构的任一连杆上。将缸伸缩即可使连杆机构动作,达成基部链轮与前端链轮的接近、分离及升降。亦可在该拉条连杆中内装使该拉条连杆两端间的长度伸缩的缸。如此,将该缸伸缩时,即可使连结基部链轮与前端链轮的线相对水平线改变,使基部链轮与前端链轮间的斗式输送机适应船舱底板的倾斜。亦可在该致动器上连结调整该致动器的连杆机构的保持力的控制装置。如此,在使位于基部链轮与前端链轮间的斗式输送机接触船舱底板而进行底部耙取清仓时,可利用控制装置减弱致动器对连杆机构的保持力,因而使斗式输送机温和地接触船舱底板,可追随海浪等使船舱底板的摇动。该致动器亦可由设在该连杆机构与连结该连杆机构的框架下端部间的缸所构成,而该控制装置由控制供给于缸的油压的油压回路所构成。该油压回路亦可包括将一定大小的压力供给于缸而保持该连杆机构、前端及基部链轮、与张挂在各链轮间的斗式输送机的一部分重量的储压器。该储压器所产生的保持力亦可设定为稍小于该连杆机构、前端及基部链轮、与张挂在各链轮间的斗式输送机的重量。亦可在该前端链轮上设置导引与该基部链轮间的斗式输送机的移动的前端框架,而在该前端框架与上述框架的下端部之间设置保持该前端框架成为水平而且使其升降的平行连杆机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连续卸载机是在上部链轮,其下方的基部链轮,与其前方的前端链轮之间张挂环状斗式输送机的连续卸载机,其特征为将支持该前端链轮及基部链轮的基部经由升降机构连结于支持该上部链轮的框架下端部,将该前端及基部链轮经由当其接近时下降而在分离时上升的连杆机构连结于该基部。该升降机构亦可由一端连结于基部而另一端连结于框架下端的上部保持连杆,及具有一端连结于基部而另一端连结于框架下端以便与该上部保持连杆成为平行的下部保持连杆的平行连杆机构所构成。该连杆机构亦可具有一端连结于该基部而另一端连结于前端链轮的主连杆,及一端连结于该主连杆的中间,另一端连结于基部链轮的辅助连杆,及一端连结于辅助连杆的中间而另一端连结于该基部的拉条连杆。附图的简要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连续卸载机的全部侧面图;图2为图1的要部放大图;图3为将图2所示的耙取部收缩时的放大图;图4为图3中沿IV-IV线的向视图;图5为图3中沿V-V线的向视图;图6为表示从图2所示的状态变成图3所示的状态时的连杆机构的动作图;图7为在连杆机构的拉条连杆内装缸型式的连续卸载机的要部放大图;图8为使缸伸缩而使耙取部倾斜时的侧面图;图9为使图7所示的连续卸载机的耙取部收缩时的放大图;图10为在保持连杆机构的缸上连结弹性地保持该连杆机构的控制装置的连续卸载机的要部放大图;图11为做为控制装置的油压回路图(耙取部伸长时); 图12为做为控制装置的油压回路图(耙取部伸长时);图13为做为控制装置的油压回路图(耙取部的弹性保持时);图14为耙取部倾斜时的侧面图;图15为具有平行连杆机构的连续卸载机的动作的要部放大图;图16为图15所示的连续卸载机的要部放大图;图17为图16中沿XVII-XVII线的向视图;图18为具有平行连杆机构的另一实施例的连续卸载机的要部模式图;图19为具有使连杆机构与基部一起升降的升降装置的连续卸载机的要部放大图;图20为图19的局部放大图;图21为图19的局部透视图;图22为图19中沿XXII-XXII线的向视图;图23为图19所示连续卸载机的动作的侧面图;图24为使图19所示连续卸载机的耙取部收缩时的侧面图;图25为图19所示连续卸载机的另一实施例的侧面图;图26为连续卸载机的局部侧面图;图27为用来说明已有例的连续卸载机的全体图;图28为已有的连续卸载机的要部侧面图。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形式以下参照图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连续卸载机1将收纳于船舶34的船舱36内的散装物卸货于码头33上,包括在码头33上行走的行走部2,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续卸载机,在上部链轮,位于其下方的基部链轮,及位于其前方的前端链轮上张挂环状斗式输送机的连续卸载机中,其特征在于:在支持该上部链轮的框架下端部,经由当该基部链轮与前端链轮互相接近时使其下降而在互相分离时使其上升的连杆机构而连结。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泽勋
申请(专利权)人:石川岛播磨重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