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循环液再利用的废气净化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770067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2 2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循环液再利用的废气净化处理装置,包括废气发生源(1)、集气罩(2)、主风管(3)、离心风机(4)、废气净化塔(5)、循环液槽(7)和循环泵(8),所述循环泵(8)的后侧分别与带有阀门的供液总管和废液总管相连通,其中供液总管与废气净化塔(5)上部的喷淋机构(14)相连通;废液总管依次与混凝反应槽(9)、絮凝反应槽(10)和高效沉淀槽(11)相连通,且高效沉淀槽(11)的上方设有与循环液槽(7)相连通的循环液储存槽(15)。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失效的循环液进行净化处理后再次利用,节省费用且减小污染,符合节能减排要求;具有运行操作可靠、循环利用稳定且占地小的特点,故适宜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废气处理领域,尤其是涉及机械行业或铸造行业的废气处理,具体地说是一种内循环液再利用的废气净化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废气净化广泛存在于机械、铸造、电子等行业。目前很多的机械加工、铸造及电子行业等厂家在生产过程中伴有超标废气及扬尘产生,这类厂家一般的处理方法是利用传统的湿式喷淋法,即利用循环喷淋液在净化塔内对废气进行逆向物理冲击或者化学中和氧化等手段,使废气达标排放,而废气中的超标污染物被带入循环液。当循环液达到饱和失效后进行补充或全部更新,失效部分循环液外排或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外协处理。这类企业在建设时很多情况下并未建设有污水处理站,因此失效循环液的处理成本高且有偷排或超标排放的风险。在国家对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的情况下,废气净化系统中的循环液的再利用具有很尚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机械、铸造、电子等行业在废气净化过程中产生的失效循环液超标排放和浪费现象,通过对失效循环液有效净化处理后再利用,提供一种流程简洁、运行操作可靠、循环利用稳定、占地面积小的内循环液再利用的废气净化处理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种内循环液再利用的废气净化处理装置,包括设置在废气发生源上的集气罩,集气罩通过带有离心风机的主风管与废气净化塔的下部相连通,废气净化塔的底部液室通过管路与循环液槽的底部相连通,循环液槽的出口侧设有循环栗,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栗的后侧分别与带有阀门的供液总管和废液总管相连通,其中供液总管与废气净化塔上部的喷淋机构相连通;废液总管依次与混凝反应槽、絮凝反应槽和高效沉淀槽相连通,且高效沉淀槽的上方设有与循环液槽相连通的循环液储存槽。所述废气净化塔的底部液室与循环液槽的底部相连通的管道上设有栗。所述废气净化塔的中部填充有用以增加废气与循环液的反应接触面积的乱堆填料且乱堆填料位于喷淋机构的下方。所述废气净化塔的顶部设有位于喷淋机构上方的排放烟囱。所述的废液总管分别通过管路与混凝剂药箱和絮凝剂药箱相连通。所述混凝反应槽与混凝剂药箱相连通且絮凝反应槽与絮凝剂药箱相连通。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有如下优点:本技术通过对失效的循环液进行混凝、絮凝及沉淀处理后溢流得到净化后的循环液,并对净化后的循环液再次利用,不但能够将废气达标处理,且同时减少循环液更换时产生的二次污染及不必要的费用浪费,能够给企业带来良好的环境效益及运行维护效益,达到了国家倡导的节能减排要求;该净化处理装置结构简单,仅需安装在废气净化塔的旁侧即可,具有运行操作可靠、循环利用稳定且占地面积小的特点,故适宜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内循环液再利用的废气净化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其中:1 一废气发生源;2—集气罩;3—主风管;4一离心风机;5—废气净化塔;6—排放烟囱;7—循环液槽;8—循环栗;9一混凝反应槽;10—絮凝反应槽;11 一高效沉淀槽;12—混凝剂药箱;13—絮凝剂药箱;14一喷淋机构;15—循环液储存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内循环液再利用的废气净化处理装置,包括设置在废气发生源1上的集气罩2,集气罩2通过带有离心风机4的主风管3与废气净化塔5的下部相连通,废气净化塔5的底部液室通过管路与循环液槽7的底部相连通,循环液槽7的出口侧设有循环栗8,且循环栗8的后侧分别与带有阀门的供液总管和废液总管相连通,其中供液总管与废气净化塔5上部的喷淋机构14相连通;废液总管依次与混凝反应槽9、絮凝反应槽10和高效沉淀槽11相连通,且高效沉淀槽11的上方设有与循环液槽7相连通的循环液储存槽15。上述装置中,废气净化塔5的底部液室与循环液槽7的底部相连通的管道上设有栗;同时废气净化塔5的中部填充有用以增加废气与循环液的反应接触面积的乱堆填料且乱堆填料位于喷淋机构14的下方,在废气净化塔5的顶部设有位于喷淋机构14上方的排放烟囱6用以排放净化后的合格废气;另外混凝剂和絮凝剂的加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废液总管分别通过管路与混凝剂药箱12和絮凝剂药箱13相连通;另一种是将混凝反应槽9与混凝剂药箱12相连通且絮凝反应槽10与絮凝剂药箱13相连通。本专利技术的废气净化处理工艺使用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废气发生源1产生的目标处理废气在离心风机4提供的动力下由集气罩2收集后经主风管3输送至废气净化塔5,废气从废气净化塔5下部从下至上流动,循环液槽7中的循环液由循环栗8提升至废气净化塔5中的喷淋机构14,喷淋机构14由上而下逆气流对废气进行喷淋且喷淋机构14的喷头交叉喷淋以提高喷淋的均匀度,废气中的目标处理污染物在循环液的物理冲击、化学中和或氧化反应作用下达到净化,净化后的废气由排放烟囱6达标排放,处理废气后的循环液落至废气净化塔5的底部液室,经废气净化塔5的底部液室上的管道自流或采用栗流至循环液槽7的底部被多次循环使用,直至循环液饱和失效。第二个阶段是:当循环液饱和失效后,需要的失效的循环液进行净化处理,先关闭循环8至喷淋机构14的供液总管上的阀门且开启循环栗8至混凝反应槽9的废液总管上的阀门,将循环液槽7中的失效循环液由循环栗8提升至带搅拌机构的混凝反应槽9进行混凝反应,经混凝反应后的失效循环液自流进入带搅拌机构的絮凝反应槽10,充分反应后在絮凝反应槽10内形成大量絮状矾花,经絮凝反应后的循环液自流进入高效沉淀槽11,污染物矾花在重力作用下沉到高效沉淀槽11的底部并输出,待输出的污泥干化后外协处理,而净化后的循环液则从高效沉淀槽11的上部溢流进入循环液储存槽15,待失效循环液处理完毕后循环液储存槽15中的循环液回流至循环液槽7中备再次重复循环使用。本技术通过对失效的循环液进行混凝、絮凝及沉淀处理后溢流得到净化后的循环液,并对净化后的循环液再次利用,不但能够将废气达标处理,且同时减少循环液更换时产生的二次污染及不必要的费用浪费,能够给企业带来良好的环境效益及运行维护效益,达到了国家倡导的节能减排要求;该净化处理装置结构简单,仅需安装在废气净化塔5的旁侧即可,具有运行操作可靠、循环利用稳定且占地面积小的特点,故适宜推广使用。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技术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未涉及的技术均可通过现有技术加以实现。【主权项】1.一种内循环液再利用的废气净化处理装置,包括设置在废气发生源(1)上的集气罩(2),集气罩(2)通过带有离心风机(4)的主风管(3)与废气净化塔(5)的下部相连通,废气净化塔(5)的底部液室通过管路与循环液槽(7)的底部相连通,循环液槽(7)的出口侧设有循环栗(8),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栗(8)的后侧分别与带有阀门的供液总管和废液总管相连通,其中供液总管与废气净化塔(5)上部的喷淋机构(14)相连通;废液总管依次与混凝反应槽(9)、絮凝反应槽(10)和高效沉淀槽(11)相连通,且高效沉淀槽(11)的上方设有与循环液槽(7 )相连通的循环液储存槽(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循环液再利用的废气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净化塔(5)的底部液室与循环液槽(7)的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循环液再利用的废气净化处理装置,包括设置在废气发生源(1)上的集气罩(2),集气罩(2)通过带有离心风机(4)的主风管(3)与废气净化塔(5)的下部相连通,废气净化塔(5)的底部液室通过管路与循环液槽(7)的底部相连通,循环液槽(7)的出口侧设有循环泵(8),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泵(8)的后侧分别与带有阀门的供液总管和废液总管相连通,其中供液总管与废气净化塔(5)上部的喷淋机构(14)相连通;废液总管依次与混凝反应槽(9)、絮凝反应槽(10)和高效沉淀槽(11)相连通,且高效沉淀槽(11)的上方设有与循环液槽(7)相连通的循环液储存槽(1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碧强蔡君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南方涂装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