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油泵测试装置中的机油充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768799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2 2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机油泵测试装置中的机油充气装置,包括气泵(1)、用于向机油泵进油口供油的油箱(6)以及连通气泵(1)和油箱(6)的气管(2);它还包括隔板(4),所述的隔板(4)上设有多个布满整个隔板(4)的通孔(7),隔板(4)的边缘连接在油箱(6)的内侧壁上,并位于靠近气管(2)通入端口处。采用以上结构后,油液内的气体含量是均匀的,不会出现在气管与油箱的连接处气体含量高,而越远离连接处气体含量越低,因此,机油泵能更加稳定地输出压力,反映到发动机上,更加能真实的反映发动机的使用状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检测
,具体讲是一种用于机油栗测试装置中的机油充气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发动机在工作时,各运动零件均以一定的力作用在另一个零件上,并且发生高速的相对运动,有了相对运动,零件表面必然要产生磨擦,从而加速磨损。因此,为了减轻磨损,减小磨擦阻力,延长使用寿命,发动机上都必须有润滑系统零件上。润滑系统的主要部件有机油栗等各种设备,机油栗的作用是将机油提高到一定压力后,强制地压送到发动机各零件的运动表面上。在发动机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发动机的机油是具有一定的含气量的,这是因为发动机运行中机油从缸盖上沿缸壁回到油底壳的回油过程中会有少量的气体进入机油并夹杂在其中,而夹杂在机油中的气体会对发动机中的零件造成各种不利的影响,比如会腐蚀发动机中的轴承。而为了尽可能地避免这种不利影响,行业内对发动机机油设置了含气量的要求。现有技术中,机油栗中含气量的测试装置通常包括气栗和气管,气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气栗和机油栗的进油口处的油箱,这样,从气栗打出的气体通过气管输送入油箱内,使气体溶解在油液内,当油箱向机油栗供油时,气体就进入了机油栗内,而通过测试机油栗的输出压力,从而测试发动机的运行性能。又如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上公开的CN203705440U专利“用于测量发动机机油含气量的装置”,它包括用于测量发动机机油的体积的量具以及用于连接到发动机机油油路并将发动机机油油路引入到量具中的连接管。它先将运行中的发动机的机油引入到量具中,并测得此时引入到量具中的机油的温度和体积,经过一段时间,待机油冷却并且其中的气体脱离机油之后,再次重新测得量具中的机油的温度和体积,最后利用公式计算得出发动机机油的含气量,从而精确测得发动机机油的含气量。但是,上述这些发动机机油含气量的测试装置存在的问题是:1)对于前者,气栗将气体通过气管输送入油箱后,使气体溶解在油液内,但是,气体在油液内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在气管与油箱的连接处气体含量会高,而越远离连接处气体含量越低,因此,从油箱提供给机油栗的机油中气体含量并不均匀的,而机油栗的输出压力是随着气体含量的减少而升高的,这样,机油栗并不能稳定地输出压力,反映到发动机上,就不能真实的反映发动机的使用状况;2)而对于后者,它纯粹是一种对比热油液和常温下的油液的体积变化的差值,并通过一定的计算方法来计算出发动机机油中的含气量,因此,它的检测效率太低,而且误差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使气体充分溶解入油液中,从而使测试得出的数据更加准确的用于机油栗测试装置中的机油充气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用于机油栗测试装置中的机油充气装置,包括气栗、用于向机油栗进油口供油的油箱以及连通气栗和油箱的气管;它还包括隔板,所述的隔板上设有多个布满整个隔板的通孔,隔板的边缘连接在油箱的内侧壁上,并位于靠近气管通入端口处。所述的气管与油箱的连接端口位于油箱的底部,并且隔板与油箱底部具有腔室,该腔室为储气室。所述的隔板上的通孔为轴向通孔,且通孔与通孔之间呈蜂窝状排列。所述的隔板上的通孔为锥孔,其中直径尺寸小的一端朝向油液,直径尺寸大的一端朝向气管的通入端。所述的隔板为平行设置的两层,并且上层隔板上的通孔与下层隔板上的通孔交错设置。采用以上结构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1)由于在油箱内设置了隔板,而且隔板上设有多个密布的通孔,这样,气栗输送的气体能通过这些通孔送入油箱内的油液中,而且通过这些布满整个隔板的通孔,使气体能更加均匀在混合于油液中,换句话说,油液内的气体含量是均匀的,不会出现在气管与油箱的连接处气体含量高,而越远离连接处气体含量越低,因此,机油栗能更加稳定地输出压力,反映到发动机上,更加能真实的反映发动机的使用状况;2)在隔板与油箱底部设置了储气室后,使气体从气管出来后能先全部接触隔板的面积,这样,隔板上所有的通孔均能通过气体,因此,气体在油液中的混合地更加均匀,进一步保证测试得出的数据接近于真实情况;3)隔板上通孔的轴向设置和蜂窝状设置,使通孔在隔板上的横截面积最大化,这样,尽可能地使气体快速又全面接触油液,使气体混合于油液的机油含气量更加均匀;4)隔板上通孔的锥孔设置,使储气室内的气体都迅速通往大直径端的锥孔一端,而经过小直径端的锥孔一端,减缓了气体的混合速度,使气体能更有效地和油液混合;5)隔板在油箱内的两层设置,并且上层隔板与下层隔板的通孔呈交错分布,使气体从油箱底部的各个角落充分地混合入油液,进一步地保证了油箱内油液与气体的混合更加均衡。【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用于机油栗测试装置中的机油充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气栗;2、气管;3、储气室;4、隔板;5、油液;6、油箱;7、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由图1和图2所示的本技术用于机油栗测试装置中的机油充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它包括气栗1、用于向机油栗进油口供油的油箱6以及连通气栗1和油箱6的气管2。它还包括隔板4,所述的隔板4上设有多个布满整个隔板4的通孔7,隔板4的边缘连接在油箱6的内侧壁上,并位于靠近气管2通入端口处。所述的气管2与油箱6的连接端口位于油箱6的底部,并且隔板4与油箱6底部具有腔室,该腔室为储气室3。所述的隔板4上的通孔7的第一种结构为轴向通孔,且通孔7与通孔7之间呈蜂窝状排列。所述的隔板4上的通孔7的第二种结构为锥孔,其中直径尺寸小的一端朝向油液,直径尺寸大的一端朝向气管2的通入端。所述的隔板4为平行设置的两层,并且上层隔板4上的通孔7与下层隔板4上的通孔7交错设置。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开启气栗1,气体从气管2通向油箱6内的储气室3,气体经过隔板4上的蜂窝状分布的轴向通孔7后溶解于油箱6内的油液5中,这些含有气体的油液5再输送至机油栗内,通过机油栗向汽车各个运动部件输送润滑油。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上所述的结构,其中,通孔的轴线还可以是倾斜的,这样,当隔板设置为两层时,上下层通孔的轴线倾斜方向是相反。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较佳可行的实施示例,不能因此即局限本技术的权利范围,对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凡运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做出的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都应属于在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用于机油栗测试装置中的机油充气装置,包括气栗(1)、用于向机油栗进油口供油的油箱(6)以及连通气栗(1)和油箱(6)的气管(2);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隔板(4),所述的隔板(4)上设有多个布满整个隔板(4)的通孔(7),隔板(4)的边缘连接在油箱(6)的内侧壁上,并位于靠近气管(2)通入端口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机油栗测试装置中的机油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管(2)与油箱(6)的连接端口位于油箱(6)的底部,并且隔板(4)与油箱(6)底部具有腔室,该腔室为储气室(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机油栗测试装置中的机油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板⑷上的通孔(7)为轴向通孔,且通孔(7)与通孔(7)之间呈蜂窝状排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机油栗测试装置中的机油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机油泵测试装置中的机油充气装置,包括气泵(1)、用于向机油泵进油口供油的油箱(6)以及连通气泵(1)和油箱(6)的气管(2);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隔板(4),所述的隔板(4)上设有多个布满整个隔板(4)的通孔(7),隔板(4)的边缘连接在油箱(6)的内侧壁上,并位于靠近气管(2)通入端口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阳星罗玉龙周培良项鑫胡灵勇廖小华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圣龙汽车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