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送辊用驱动装置及驱动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76786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课题】用机械方式抑制传送装置上的运送物的倒落。【解决方法】在设有产生旋转动力的发动机及连接传送辊的连接部的传送辊用驱动装置上,在发动机与连接部之间的旋转动力传递路径中加装摩擦辊传递机构,该机构设有太阳辊,配置在太阳辊的周围与太阳辊转动接触的行星辊,行星辊与其内周面转动接触的环形辊以及与行星辊的公转分量同步的传送器。与此同时,以太阳辊,环形辊,传送器中的任何一个作为输入旋转动力的输入部件,以其中的另一个作为输出旋转动力的输出部件,把剩下的一个作为固定部件。(*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过发动机的旋转驱动力驱动传送装置的传送辊的的传送辊用驱动装置,以及将该传送辊用驱动装置和传送辊组装起来的驱动辊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运送各种各样物品的传送装置不论在工业领域的各个场合都被广泛采用。这种传送装置一般配备有多个传送辊,其中的一个乃至多个传送辊由传送辊用驱动装置旋转驱动。这里,被驱动的传送辊和传送辊用驱动装置加在一起被称作驱动辊装置。同时,在传送装置的概念中,包括传送辊本身与物品接触直接运送型传送装置,以及将传送带卷绕在多个传送辊上、传送带运送物品型传送装置。近些年来,实现了使传送辊用驱动装置容纳在传送辊内部的马达传动辊型的驱动辊装置。这样,从外部完全看不见马达等,因此,除了使传送装置小型化,轻量化之外,同时还可以使设计更加功能化,而且使在工厂中的生产线在外观上更加整齐干净。图8表示这种驱动辊装置。这种驱动辊装置10,其传送辊用驱动装置(下面称之为驱动装置)16被容纳在传送辊12中的筒体部14的内侧,起到马达传动辊的作用。驱动装置16配备有作为发动机的一种的马达18,设置在该马达18中的齿轮减速机20,以及连接到筒体部14上、将齿轮减速机20的输出传递给传送辊12的连接部22。在马达18的外壳24的后部侧一体设置支承轴24a,它被固定在外部构件(在所有的附图中均省略例如该外部构件可以是传送机架)。在外壳24的内部设置两个轴承28,它们可自由旋转地支承马达轴30。齿轮减速机20为具有第一~第三单行星齿轮机构32,34,36的三级减速机构,各单行星齿轮机构32,34,36具有太阳齿轮T,行星齿轮Y,环形齿轮R,以及传送器(carrier)C。这里,在齿轮箱38上成一整体地形成有整个环形齿轮R,旋转动力被输入到太阳齿轮T上,由传送器C输出旋转动力。齿轮箱38被固定在马达18的外壳24上。第一单行星齿轮机构32的太阳齿轮T直接形成于马达轴30的端部上,借此输入马达18的动力。此外,在第三单行星齿轮机构36的传送器C上设置齿轮减速机20的输出轴40。连接部22,在圆盘状平板部22a的中心上形成圆筒状的突起22b,输出轴40插入固定在该突起22b上,平板部22a的周围通过螺栓22c被固定在筒体部14上。结果,马达18的动力借助齿轮减速机20减速,进而通过连接部22传递给传送辊12。在该连接部22的突起22b的外周面上设置轴承41,以此保持齿轮箱38的输出侧。传送辊12的筒体部14的轴向两端用圆形面板42,44覆盖。在一个侧面板42的中心上形成贯通孔42a,于其上设置轴承46。因此,侧面板42(传送辊12的一端)由支承轴24a可自由旋转地支承。另一个侧面板44同样也形成贯通孔44a,其上设置轴承48。然而,与内部的驱动装置16构成另外的构件的独立支承轴50贯通该轴承48,该独立支承轴50固定在外部构件26上。从而,另一个侧面板44(传送辊12的另一端)由独立支承轴50可自由转动地支承。在马达18的支承轴24a上形成配线引入通路,由通过该通路的的配线52向马达18供电。由于马达18自身由支承轴24a固定在外部构件26上,所以驱动传送辊12时的反作用转矩由该支承轴24a承受。如上所述,通过作为马达传送辊功能的驱动辊装置10的旋转,可一面直接运送物品一面驱动传送带。这种驱动辊这种10或者作为其一部分的驱动装置16,借助齿轮啮合可靠地传递动力。因此,由于转矩传递能力高,特别适合于运送重的物体的场合。但是,近年来,作为运送物越来越多样化,另外,搬运这些物品的环境和传送装置必须具有的功能也正在发生变化。随之而来,上述驱动辊装置10等不能充分适应的情况不断增加。运送物并不一定局限于以稳定状态(低重心状态)载置于传送装置上,例如,有时需将细长杆等高重心的物品直立载置。在这种情况下,当传送装置的运送速度的加速度(绝对值)过大时,运送物很容易倒落,必须将传送线暂时停止。此外,在原封不动地把运送物载置于传送装置上的状态下使传送线暂时停止时,必须从零速度再起动并过渡到高速运转状态存在运送物再次倒落的问题。为了避免这种问题,除驱动装置16之外,有必要采用变频器(频率控制器),在起动时以低加速度持续低速运转,慢慢地提高速度再变换到一定的高速旋转。然而,变频器价格非常高(几乎和起动辊装置10价格相同),故使整个装置的成本大幅度提高。一般说来,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马达18的起动转矩比稳定运转时转矩大,例如,近年正在很多场合成为主流产品的高效率马达等的起动转矩为额定转矩的四倍。没有变频器或者即使同时结合使用变频器,起动时的转矩总是变大,故运送物经常倒落。进而,在正在运转的传送装置上突然载置重物时,或者突然从传送装置上搬下重物时,传送机侧的旋转负载突然发生很大变化。由于这种负载变化直接传递到起动辊装置10上,因此存在承受反作用转矩的支承轴24a容易损伤的问题。同时,由于装置负载变化通过该支承轴24a直接传递到外部构件(机架)上,所以会从机架上产生振动和噪音,为了避免这一问题,机架必须具有增大的刚性。如上所述,当以这种驱动辊装置10满足近年来的市场需求时,会导致整个成本大大增加。此外,在运送细的构件等情况下,传送辊12的轴向长度W最好尽可能短以便减轻重量。但是,如从图7可以看出的,其轴向方向的长度W由于受到容纳在内部的驱动装置16尺寸的制约,从而其缩短便有一定的限度。作为这一原因,可以列举出将齿轮箱18“向轴向方向延长”而安装轴承,同时在连接部侧也对马达18及齿轮减速箱20进行支承的“双支承状态”。这也是从强度的角度出发,难以仅用支承轴24a以单侧支承状态支承马达18及齿轮减速箱20的原因。这一点可以从下面的考虑很容易看出,即,假定没有轴承41的话,由于马达18在悬臂状态下会弯曲,要维持马达轴30与输出轴40(传动齿轮C)的同轴性是极其困难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从机械上防止急剧加速和减速的驱动装置,另外,使驱动辊装置中传送辊的轴向长度更加紧凑。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上述目的的,即在设有产生旋转动力的发动机,连接到传送装置的传送辊上将前述发动机的旋转动力传递给该传送辊的连接部的传送辊用驱动装置中,在前述发动机与前述连接部之间的旋转动力传递路径中,加装有摩擦辊传递机构,该机构设有太阳辊,配置在该太阳辊的周围且与该太阳辊转动接触的行星辊,以及该行星辊与其内周面转动接触的环形辊。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考虑到在传送装置中运送物的倒落等问题隐含在通常为齿轮优点的“通过啮合可以达到可靠地转矩传递”中。在这种结构中,由于发动机的转矩(特别是起动转矩、制动转矩)直接传递给传送辊,所以起动时和制动时,运送物容易倒落。即,转矩地传递过于直接,反而变成了缺点。因此,在本专利技术中,着眼于在传送辊用驱动装置(下面称之为驱动装置)的动力传递路径中,加装摩擦辊传递机构。这种摩擦辊传递机构与齿轮的啮合不同,由于它是借助在各辊之间产生的摩擦传递动力的,所以经常在输入部件与输出部件之间产生滑动。换句话说,借助滑动传递动力。在图7中示意地表示了摩擦辊传递机构的传递转矩与滑动之间的关系(实线A)。作用在摩擦辊传递机构上的转矩为零时,滑动也为零,随着转矩的增大滑动以连续状态(以曲线的状态)增大,可传递的转矩也有一定的限度(将其称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传送辊用驱动装置,其设有产生旋转动力的发动机,连接到传送装置的传送辊上将前述发动机的旋转动力传递给该传送辊的连接部,其特征为, 在前述发动机与前述连接部之间的旋转动力传递路径中,加装有摩擦辊传递机构,该机构设有太阳辊,配置在该太阳辊的周围且与该太阳辊转动接触的行星辊,以及该行星辊与其内周面转动接触的环形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冈弘树梅田和良峰岸清次为永淳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