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少堂专利>正文

可缓解久坐疲劳的交替变换承重部位座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63330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2 1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缓解久坐疲劳的交替变换承重部位座垫,它包括座垫壳体(1),座垫壳体(1)内纵向设有若干根上支撑座板丝杠(22)和若干根下支撑座板丝杠(32),各上支撑座板丝杠(22)和各下支撑座板丝杠(32)分别与上支撑座板(2)和下支撑座板(3)上的丝杠孔相配合,座垫壳体(1)内设有上支撑座板驱动装置(4)和下支撑座板驱动装置(5)。它可以改善久坐人群受压迫部位的血液循环、汗腺正常分泌及排汗和神经系统的压迫感,缓解身体疲劳,有利于身体健康。它通过使人体接触座垫的受压迫部位交替变换,从而使承重部位的皮肤和肌肉组织交替得到休息,解除压迫感,从而达到缓解压迫、改善循环、减轻疲劳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日常用具,具体涉及一种座垫。
技术介绍
人们偶尔坐一次长途车都会感觉身体非常疲劳,而司机、久坐办公人员等久坐人群一般都会长时间保持坐姿状态,其臀部接触座垫的部位会由于长时间受压迫而血液循环不畅和影响汗腺正常分泌及排汗,同时也压迫神经,时间长了更会腿脚发麻、脚部肿胀和腰酸背痛,混身不舒服和疲劳。受压迫部位的血液循环不畅、汗腺正常分泌及排汗受影响和神经受压迫就会影响人体正常生理循环和代谢,时间长了会给身体健康带来隐患,严重了甚至会导致发生疾病。而对于男性来说又容易由于私处长时间温度过高而导致不孕不育或前列腺炎等男科疾病,其危害不容忽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改善久坐人群受压迫部位的血液循环、汗腺正常分泌及排汗和神经系统的压迫感,缓解身体疲劳,有利于身体健康的可缓解久坐疲劳的交替变换承重部位座垫。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它包括由底壁和四周壁构成的上部敞口的座垫壳体,座垫壳体的上口位置从上向下顺次设有上支撑座板和下支撑座板,上支撑座板的上、下板面之间设有多个通孔,下支撑座板的上板面上设有多个与上支撑座板上的各通孔位置上下一一相对应、可以从下向上穿过上支撑座板的各通孔并凸出到上支撑座板上板面上方的多个支撑凸起,上支撑座板和下支撑座板分别上下滑动安装在座垫壳体上部敞口位置,座垫壳体内纵向转动安装有若干根驱动上支撑座板上下升降的上支撑座板丝杠和若干根驱动下支撑座板上下升降的下支撑座板丝杠,各上支撑座板丝杠和各下支撑座板丝杠分别与上支撑座板和下支撑座板上的丝杠孔相配合,座垫壳体内设有驱动上支撑座板丝杠转动的上支撑座板驱动装置和和驱动下支撑座板丝杠转动的下支撑座板驱动装置,上支撑座板丝杠和下支撑座板丝杠转动分别带动上支撑座板和下支撑座板上下交替升降实现自动变换承重部位缓解疲劳。本技术的技术效果是:它可以改善久坐人群受压迫部位的血液循环、汗腺正常分泌及排汗和神经系统的压迫感,缓解身体疲劳,有利于身体健康。它通过使人体接触座垫的受压迫部位交替变换,从而使承重部位的皮肤和肌肉组织交替得到休息,解除压迫感,从而达到缓解压迫、改善循环、减轻疲劳的目的。它可以自动循环工作,使用方便,并可以对座垫内进行通风,达到自动排湿、散热的目的,使座垫内保持理想的温度和湿度,进一步达到了提高舒适性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控制滑环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电气原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上支撑座板和下支撑座板立体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图1、图2、图3所示,它包括由底壁和四周壁构成的上部敞口的座垫壳体1,座垫壳体1的上口位置从上向下顺次设有上支撑座板2和下支撑座板3,上支撑座板2的上、下板面之间设有多个通孔21,下支撑座板3的上板面上设有多个与上支撑座板2上的各通孔21位置上下一一相对应、可以从下向上穿过上支撑座板2的各通孔21并凸出到上支撑座板2上板面上方的多个支撑凸起31,上支撑座板2和下支撑座板3分别上下滑动安装在座垫壳体1上部敞口位置,座垫壳体1内纵向转动安装有若干根驱动上支撑座板2上下升降的上支撑座板丝杠22和若干根驱动下支撑座板3上下升降的下支撑座板丝杠32,各上支撑座板丝杠22和各下支撑座板丝杠32分别与上支撑座板2和下支撑座板3上的丝杠孔相配合,座垫壳体1内设有驱动上支撑座板丝杠22转动的上支撑座板驱动装置4和驱动下支撑座板丝杠32转动的下支撑座板驱动装置5,上支撑座板丝杠22和下支撑座板丝杠32转动分别带动上支撑座板2和下支撑座板3上下交替升降实现自动变换承重部位缓解疲劳。上支撑座板驱动装置4由减速电机一 41、主传动轴一 42和两根副传动轴一 43构成,下支撑座板驱动装置5由减速电机二 51、主传动轴二 52和两根副传动轴二 53构成,座垫壳体1内四个角的位置分别设有一根转动安装在座垫壳体1上、与上支撑座板2上的丝杠孔相配合的上支撑座板丝杠22和一根转动安装在座垫壳体1上、与下支撑座板3上的丝杠孔相配合的下支撑座板丝杠32,两根副传动轴一 43分别位于座垫壳体1内的前侧和后侧转动安装在座垫壳体1上,两根副传动轴一 43的两端安装的伞齿轮10分别与两根上支撑座板丝杠22上的伞齿轮10相啮合,主传动轴一 42的轴向沿座垫壳体1的前后方向转动安装在座垫壳体1内,主传动轴一 42两端的伞齿轮10分别与两根副传动轴一 43上的另一个伞齿轮10相啮合,减速电机一 41安装在座垫壳体1底部,减速电机一 41轴上的小齿轮11与安装在主传动轴一 42上的大齿轮12相嗤合;两根副传动轴二 53分别位于座垫壳体1内的左侧和右侧转动安装在座垫壳体1上,两根副传动轴二 53的两端安装的伞齿轮10分别与两根下支撑座板丝杠32上的伞齿轮10相啮合,主传动轴二 52的轴向沿座垫壳体1的左右方向转动安装在座垫壳体1内,主传动轴二 52两端的伞齿轮10分别与两根副传动轴二53上的另一个伞齿轮10相啮合,减速电机二 51安装在座垫壳体1底部,减速电机二 51轴上的小齿轮11与安装在主传动轴二 52上的大齿轮12相啮合。座垫壳体1内还安装有控制减速电机6,控制减速电机6的输出轴上安装有滑环轴7,滑环轴7上轴向相间隔设有正电源滑环71、负电源滑环72、上支撑座板上升正滑环73、上支撑座板上升负滑环74、上支撑座板下降正滑环75、上支撑座板下降负滑环76、下支撑座板上升正滑环77、下支撑座板上升负滑环78、下支撑座板下降正滑环79和下支撑座板下降负滑环80,正电源滑环71和负电源滑环72为整圆环,上支撑座板上升正滑环73、上支撑座板上升负滑环74、上支撑座板下降正滑环75、上支撑座板下降负滑环76、下支撑座板上升正滑环77、下支撑座板上升负滑环78、下支撑座板下降正滑环79和下支撑座板下降负滑环80分别为正电源滑环71和负电源滑环72周长1/8的弧形滑环,上支撑座板上升正滑环73和上支撑座板上升负滑环74、上支撑座板下降正滑环75和上支撑座板下降负滑环76、下支撑座板上升正滑环77和下支撑座板上升负滑环78、下支撑座板下降正滑环79和下支撑座板下降负滑环80分别沿滑环轴7的轴向位置对应构成一组、相互间依次沿滑环轴7的周向相差90度,各组滑环之间相差的45度空白段为延时时间段,正电源滑环71与上支撑座板上升正滑环73、上支撑座板下降正滑环75、下支撑座板上升正滑环77、下支撑座板下降正滑环79在滑环轴7内相连,负电源滑环72与上支撑座板上升负滑环74、上支撑座板下降负滑环76、下支撑座板上升负滑环78、下支撑座板下降负滑环80在滑环轴7内相连;座垫壳体1内并排滑动安装有与正电源滑环71、负电源滑环72、上支撑座板上升正滑环73、上支撑座板上升负滑环74、上支撑座板下降正滑环75、上支撑座板下降负滑环76、下支撑座板上升正滑环77、下支撑座板上升负滑环78、下支撑座板下降正滑环79和下支撑座板下降负滑环80分别相配合的10个碳刷8 ;座垫壳体1内设有上支撑座板最高点行程开关13、上支撑座板最低点行程开关14、下支撑座板最高点行程开关15、下支撑座板最低点行程开关16,上支撑座板2和下支撑座板3下方分别设有与各行程开关相配合的行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可缓解久坐疲劳的交替变换承重部位座垫,它包括由底壁和四周壁构成的上部敞口的座垫壳体(1),座垫壳体(1)的上口位置从上向下顺次设有上支撑座板(2)和下支撑座板(3),上支撑座板(2)的上、下板面之间设有多个通孔(21),下支撑座板(3)的上板面上设有多个与上支撑座板(2)上的各通孔(21)位置上下一一相对应、可以从下向上穿过上支撑座板(2)的各通孔(21)并凸出到上支撑座板(2)上板面上方的多个支撑凸起(31),上支撑座板(2)和下支撑座板(3)分别上下滑动安装在座垫壳体(1)上部敞口位置,其特征在于:座垫壳体(1)内纵向转动安装有若干根驱动上支撑座板(2)上下升降的上支撑座板丝杠(22)和若干根驱动下支撑座板(3)上下升降的下支撑座板丝杠(32),各上支撑座板丝杠(22)和各下支撑座板丝杠(32)分别与上支撑座板(2)和下支撑座板(3)上的丝杠孔相配合,座垫壳体(1)内设有驱动上支撑座板丝杠(22)转动的上支撑座板驱动装置(4)和驱动下支撑座板丝杠(32)转动的下支撑座板驱动装置(5),上支撑座板丝杠(22)和下支撑座板丝杠(32)转动分别带动上支撑座板(2)和下支撑座板(3)上下交替升降实现自动变换承重部位缓解疲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少堂
申请(专利权)人:张少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