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板上折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62956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2 1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板上折模具;其包括上模组件、下模组件和上折机构,所述上折机构包括安装于上模组件的第一上折机构和安装于下模组件的第二上折机构,所述第一上折机构包括第一弹性体、第一支撑杆、顶块和折弯凹模,所述第一弹性体纵向设置于上模组件内并下端与第一支撑杆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与顶块连接,所述折弯凹模位于上模组件的下方并具有供顶块穿过的穿孔,在所述第一弹性体处于伸展的状态下,所述顶块外露于折弯凹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背板上折模具的第一弹性部件的弹力小于第二上折机构的第二弹性部件的弹力,使得上模组件向下冲压时,因第二弹性部件的相抵作用,减小了冲压时所产生的冲压力,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加工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背板模具,进一步涉及一种背板上折模具
技术介绍
在背板工件的加工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内扣的上折弯处理,目前加工这种内扣上折弯的背板工件的冲压设备一般都通过一种上下模滑块装置来对其进行加工,通过分别设置在上模和下模上的带有相配斜面的滑块和顶块,来达到冲压成型并顺利脱模的目的,但是这种结构形式的缺点是:滑块和顶块分别位于上下模上,这样在二者接触的瞬间,冲击力较大,可能会影响到加工精度,其生产稳定性差,需要进行修理模具的次数也较多,当大批量生产时,往往会因为修模而延误生产近程;而且由于需要承担较大的冲击力,滑块、顶块的体积也需要相应增大,这样就使得产品的加工成本较高。另外,在加工背板时,还需要对背板进行刻印,一般对背板模具分别采用上折模具和刻印模具对其进行加工。这种传统的分开操作既浪费时间,又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技术现状提供一种成本低、加工精度高的背板上折模具。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背板上折模具,包括上模组件、下模组件和上折机构,所述上折机构包括安装于上模组件的第一上折机构和安装于下模组件的第二上折机构,所述第一上折机构包括第一弹性体、第一支撑杆、顶块和折弯凹模,所述第一弹性体纵向设置于上模组件内并下端与第一支撑杆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与顶块连接,所述折弯凹模位于上模组件的下方并具有供顶块穿过的穿孔,在所述第一弹性体处于伸展的状态下,所述顶块外露于折弯凹模;所述第二上折机构包括第二弹性体、第二支撑杆、压料块和折弯凸模,所述第二弹性体的弹力大于第一弹性体并纵向设置于下模组件内且上端与第二支撑杆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与压料块连接,所述折弯凸模位于下模组件的上方并与折弯凹模相对设置,所述折弯凸模具有供压料块穿过的通孔,在所述第二弹性体处于伸展的状态下,所述压料块外露于折弯凸模;所述折弯凹模、折弯凸模分别设有折弯角,所述折弯凹模的折弯角与折弯凸模的折弯角间隙配合形成挤角结构。其中,所述第一上折机构还包括滑块,所述滑块安装于折弯凹模内并紧靠顶块设置,所述滑块具有下斜面,所述顶块具有与下斜面相匹配的上斜面,所述滑块能在折弯凹模内横向滑动。其中,所述折弯凹模具有与穿孔相通的容置槽,所述滑块的侧壁与容置槽的内壁间支撑有第三弹性体,使得滑块始终具有脱离容置槽的趋势。其中,所述第一上折机构还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横向安装于开设在折弯凹模的凹槽内,所述凹槽与穿孔相通,所述顶块的侧壁纵向开设有能容置限位板的滑槽,所述限位板能在该滑槽内滑行。其中,背板上折模具还包括刻印机构,所述折弯凹模开设有开口向下的容置腔,所述刻印机构安装在该容置腔内,所述刻印机构包括底座、刻印块、料芯和第四弹性体,所述底座的上端与容置腔的顶壁面连接并下端开设有盲孔,所述刻印块安装于该盲孔内,所述料芯紧固安装于容置腔内,所述料芯具有供底座穿过的第二穿孔,所述第四弹性体的上端与容置腔的顶壁面连接并下端与料芯连接。其中,所述刻印块呈圆柱体并侧壁设有沉孔,一滚珠置于所述沉孔内,所述滚珠与沉孔之间支撑有第五弹性体,所述第五弹性体的一端与沉孔的底壁相抵,另一端与滚珠相抵,使滚珠始终具有脱离沉孔的趋势;所述盲孔的内壁环周设有能容置滚珠的滚珠孔,在所述滚珠露出沉孔并卡入滚珠孔内的状态下,所述刻印块的端面显露于底座的下端,所述盲孔的内壁还轴向设有端部开口的第二滑槽,所述滚珠能在该第二滑槽内滑动。其中,所述底座的截面为T型,所述第五弹性体为两个并分别位于底座的两侧。其中,所述盲孔的内壁设有环形的供滚珠滑行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深度小于滚珠孔的深度,所述导向槽分别与第二滑槽、滚珠孔相通。其中,所述上模组件包括自上至下依次连接的上模座和上垫板,所述第一弹性体限位安装在上模座内,所述第一支撑杆穿过上垫板后与顶块连接。其中,所述下模组件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连接的下模座和下垫板,所述第二弹性体限位安装在下模座内,所述第二支撑杆穿过下垫板后与压料块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背板上折模具的上折机构包括第一上折机构和第二上折机构,其中第一上折机构的第一弹性部件的弹力小于第二上折机构的第二弹性部件的弹力,使得上模组件向下冲压时,因第二弹性部件的相抵作用,减小了冲压时所产生的冲压力,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加工精度。另外,本背板上折模具的第一上折机构还包括与顶块斜面配合的滑块,滑块与顶块始终保持面接触,进一步减小了冲压时所产生的冲压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加工精度。此外,本背板上折模具还设置了刻印机构,在上折的同时,还可以对背板制件进行刻印,本背板上折模具集上折、刻印于一体,缩短了生产周期,减小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背板上折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部件A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底座与刻印块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部件B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刻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施例的背板上折模具,如图1至图6所示,包括上模组件100、下模组件200和上折机构。上模组件100包括自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的上模座17和上垫板18 ;下模组件200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固定连接的下模座20和下垫板19。上模座17与上垫板18、下模座20与下垫板19的连接方式可采用常规的螺钉、螺栓连接,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固定连接。本实施例的上折机构包括安装于上模组件100的第一上折机构和安装于下模组件200的第二上折机构。第一上折机构包括第一弹性体1、第一支撑杆2、顶块3和折弯凹模6,第一弹性体1纵向设置于上模组件100的内并下端与第一支撑杆2连接,第一支撑杆2穿过上垫板18后与顶块3连接,折弯凹模6连接于上垫板18的下方并具有供顶块3穿过的穿孔5,在第一弹性体1处于伸展的状态下,顶块3外露于折弯凹模6。本实施例的第一上折机构还包括滑块4,滑块4安装于折弯凹模6内并紧靠顶块3设置,滑块4具有下斜面,相应的,顶块3具有与下斜面相匹配的上斜面,滑块4能在折弯凹模6内横向滑动。为了能实现滑块4在折弯凹模6内的滑动,折弯凹模6具有与穿孔5相通的容置槽8,滑块4的侧壁与容置槽8的内壁间横向支撑有第三弹性体7,使得滑块4始终具有脱离容置槽8的趋势。为了能限制顶块3的运行位置,第一上折机构还包括限位板9,限位板9横向安装于开设在折弯凹模6的凹槽10内,限位板9通过一螺钉固定安装在凹槽10内。凹槽10与穿孔5相通,顶块3的侧壁纵向开设有能容置限位板9的滑槽11,限位板9能在该滑槽11内滑行。本实施例的第二上折机构包括第二弹性体12、第二支撑杆13、压料块16和折弯凸模14,第二弹性体12的弹力大于第一弹性体1并纵向设置于下模座20内且上端与第二支撑杆13连接,第二支撑杆13穿过下垫板19后与压料块16连接。折弯凸模14连接于下垫板19的上方并与折弯凹模6相对设置,折弯凸模14具有供压料块16穿过的通孔15,在第二弹性体12处于伸展的状态下,压料块16外露于折弯凸模14。折弯凹模6、折弯凸模14分别设有折弯角,折弯凹模6的折弯角与折弯凸模14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板上折模具,包括上模组件(100)、下模组件(200)和上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折机构包括安装于上模组件(100)的第一上折机构和安装于下模组件(200)的第二上折机构,所述第一上折机构包括第一弹性体(1)、第一支撑杆(2)、顶块(3)和折弯凹模(6),所述第一弹性体(1)纵向设置于上模组件(100)内并下端与第一支撑杆(2)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2)的下端与顶块(3)连接,所述折弯凹模(6)位于上模组件(100)的下方并具有供顶块(3)穿过的穿孔(5),在所述第一弹性体(1)处于伸展的状态下,所述顶块(3)外露于折弯凹模(6);所述第二上折机构包括第二弹性体(12)、第二支撑杆(13)、压料块(16)和折弯凸模(14),所述第二弹性体(12)的弹力大于第一弹性体(1)并纵向设置于下模组件(200)内且上端与第二支撑杆(13)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13)的上端与压料块(16)连接,所述折弯凸模(14)位于下模组件(200)的上方并与折弯凹模(6)相对设置,所述折弯凸模(14)具有供压料块(16)穿过的通孔(15),在所述第二弹性体(12)处于伸展的状态下,所述压料块(16)外露于折弯凸模(14);所述折弯凹模(6)、折弯凸模(14)分别设有折弯角,所述折弯凹模(6)的折弯角与折弯凸模(14)的折弯角间隙配合形成挤角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新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电子羽电业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