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澄清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60269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2 08: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澄清池。该澄清池应用活性泥渣进行澄清水操作,该澄清池包括:混合通道,混合通道用于输入待澄清水,且待澄清水与活性泥渣在混合通道中混合;絮凝通道,絮凝通道与混合通道相连通;过流通道,过流通道与絮凝通道相连通;澄清室,澄清室位于过流通道的上方,且澄清室与过流通道连通,其中,澄清室中设有固液分离填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澄清池可以解决现有澄清池技术中存在操作繁琐的问题,实现了澄清池对待澄清水混凝、絮凝效果较好并且对澄清池的操作管理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净化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澄清池
技术介绍
澄清池的净水原理是利用池中积聚的高浓度活性泥渣与待澄清的水中的杂质颗粒相互接触、吸附、聚合,以形成更容易沉淀分离的絮粒,再通过沉淀作用完成固液分离从而得到干净水的一种净水构筑物。因此,澄清池是一个在池体内完成混合、絮凝、沉淀分离等多个物化过程的多功能池型构筑物。澄清池按照池中污水与泥渣的接触情况,可以分为循环(回流)泥渣型和悬浮泥渣(泥渣过滤)型两大类。其中,循环(回流)泥渣型澄清池又可以分为机械搅拌澄清池和水力循环澄清池两种;悬浮泥渣(泥渣过滤)型澄清池又可分为悬浮澄清池和脉冲澄清池。机械搅拌澄清池具有处理效率高,运行较稳定,对输入的待澄清水的浊度、温度和处理水量的变化适应性较强的优点,但有构造相对复杂、设备的日常管理繁琐、维修工作量大和能耗相对较高的缺点。水力循环澄清池具有构造简单、设备维修量小的优点,但输入的待澄清水需要较高的水头,而且对待澄清水的浊度、温度和水量变化的适应性较差。悬浮澄清池的结构较简单,造价较低,但单池面积受到限制,且对输入的待澄清水的水量、水温及澄清过程中加药量等的变化较敏感。脉冲澄清池具有澄清效率高和池体利用充分等优点,但对输入的待澄清水的水量、水温的适应能力较差。当选用真空式脉冲发生方式时,脉冲澄清池的操作管理要求相对较高;当选用虹吸式脉冲发生方式时,水头损失较大,脉冲周期也较难控制。综合现有澄清池的优缺点,现有的澄清池或存在操作繁琐、能耗较高,或存在出水水质不够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澄清池,以解决现有澄清池技术中污水澄清过程中存在的操作繁琐、能耗较高以及出水水质不够稳定的问题,本技术的澄清池运用较低能耗即可实现澄清池具备稳定的凝聚、絮凝、澄清效果和活性泥渣回流,而且操作管理简单方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澄清池,澄清池应用活性泥渣进行澄清水操作,包括:混合通道,混合通道用于输入待澄清水,且待澄清水与活性泥渣在混合通道中混合;絮凝通道,絮凝通道与混合通道相连通;过流通道,过流通道与絮凝通道相连通;澄清室,澄清室位于过流通道的上方,且澄清室与过流通道连通,其中,澄清室中设有固液分离填料。进一步地,澄清池还包括:气力循环室,气力循环室与混合通道相连通,以及气力循环室与过流通道相连通;其中,气力循环室中设置有曝气装置,曝气装置将过流通道中的活性泥渣定向输送至混合通道内。进一步地,澄清池还包括:酸液加药管路,酸液加药管路的输出端伸进气力循环室内;碱液加药管路,碱液加药管路的输出端伸进气力循环室内。进一步地,澄清池还包括:第一搅拌装置,第一搅拌装置设置在混合通道内;混凝剂投加管路,混凝剂投加管路的输出端伸进混合通道内,第一搅拌装置将混凝剂投加管路投入的混凝剂与待澄清水和活性泥渣混合以形成脱稳混合液。进一步地,澄清池还包括:第二搅拌装置,第二搅拌装置设置在絮凝通道内;絮凝剂投加管路,絮凝剂投加管路的输出端伸进絮凝通道内,第二搅拌装置将絮凝剂投加管路投入的絮凝剂与脱稳混合液混合以形成待澄清混合液。进一步地,澄清池还包括:污泥浓缩室,污泥浓缩室设置在絮凝通道与过流通道之间,且污泥浓缩室与絮凝通道以及污泥浓缩室与过流通道均连通。进一步地,污泥浓缩室的底部低于过流通道的底部,且污泥浓缩室的底部低于絮凝通道的底部。进一步地,澄清池还包括:除浮渣装置,除浮渣装置设置在污泥浓缩室与过流通道之间,以清除水中的浮渣;排渣管路,排渣管路与除浮渣装置连接以排放浮渣。进一步地,澄清池还包括:多个澄清水集水槽,多个澄清水集水槽位于澄清室上部且并排地设置在固液分离填料的上方,多个澄清水集水槽用于收集澄清室中的澄清水,多个澄清水集水槽具有出水端;总产水槽,总产水槽与多个澄清水集水槽的出水端均连通,且总产水槽通过设置在其上的产水出水管路输出澄清水。进一步地,澄清池还包括:多个分隔板,多个分隔板设置在澄清室内,且多个分隔板将固液分离填料分格安装,多个分隔板的朝向过流通道的一端伸出固液分离填料。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该澄清池包括依次连通的混合通道、絮凝通道、过流通道和澄清室,待澄清水输入混合通道中与活性泥渣和混凝药剂进行充分混合,并发生凝聚反应形成脱稳混合液,在絮凝通道中再与絮凝药剂进行充分的絮凝、聚合反应形成待澄清混合液,待澄清混合液进入过流通道,过流通道中的出水需流经澄清室并经过固液分离填料的澄清过程,待澄清混合液在澄清室内完成固液分离从而获得澄清水,被沉淀分离出的固体絮粒重新回到过流通道形成活性泥渣混合液以循环使用活性泥渣。该澄清池结构简单紧凑,操作管理简单方便,并且澄清池的澄清效果稳定可靠。【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澄清池的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以及图2示出了图1的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混合通道;11、第一搅拌装置;12、混凝剂投加管路;13、输入水管路;20、絮凝通道;21、第二搅拌装置;22、絮凝剂投加管路;30、过流通道;40、澄清室;50、固液分离填料;501、分隔板;60、气力循环室;61、曝气装置;62、酸液加药管路;63、碱液加药管路;601、供气管路;70、污泥浓缩室;81、除浮渣装置;82、排渣管路;91、澄清水集水槽;92、总产水槽;920、产水出水管路;100、清水层;701、污泥排放管路。【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图2中虚线表示过流通道30与澄清室40之间的分界线。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澄清池,该澄清池应用活性泥渣进行澄清水操作,本技术的澄清池包括混合通道10、絮凝通道20、过流通道30和澄清室40。在本实施例中,混合通道10用于输入待澄清水,即待澄清水从输入水管路13中输入混合通道10中,且待澄清水与活性泥渣在混合通道10中混合,絮凝通道20与混合通道10相连通,过流通道30与絮凝通道20相连通,澄清室40位于过流通道30的上方,其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澄清池,所述澄清池应用活性泥渣进行澄清水操作,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通道(10),所述混合通道(10)用于输入待澄清水,且所述待澄清水与所述活性泥渣在所述混合通道(10)中混合;絮凝通道(20),所述絮凝通道(20)与所述混合通道(10)相连通;过流通道(30),所述过流通道(30)与所述絮凝通道(20)相连通;澄清室(40),所述澄清室(40)位于所述过流通道(30)的上方,且所述澄清室(40)与所述过流通道(30)连通,其中,所述澄清室(40)中设有固液分离填料(5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迟金宝陈凯华潘建通潘维克赵嫱张雷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博汇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