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芯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47997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21 15: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芯棒,包括主芯棒、第一环绕芯棒和第一缠绕管,所述第一缠绕管套装于主芯棒上,第一环绕芯棒位于第一缠绕管与主芯棒之间,所述第一环绕芯棒的个数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环绕芯棒围绕主芯棒并沿主芯棒的圆周方向均匀布设,所述主芯棒包括主芯棒本体和包裹于主芯棒本体上的第一缓冲层,所述第一环绕芯棒包括第一环绕芯棒本体和包裹于第一环绕芯棒本体上的第二缓冲层,所述主芯棒与第一环绕芯棒、第一环绕芯棒与第一缠绕管和主芯棒与第一缠绕管之间的缝隙中均设置有第一填充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环绕芯棒和缠绕管,环绕芯棒为组合芯棒提供优异的纵向性能,缠绕管为组合芯棒提供环向性能,有效改善了产品的综合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绝缘子芯棒
,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芯棒
技术介绍
组合式芯棒是针对大截面积复合芯棒采用单一结构在实际生产中存在成型应力难于有效释放,造成的产品内部存在的开裂或微裂纹缺陷,致使产品失去使用性价值而开发的一种新型组合式结构。而目前开发的组合式芯棒在产品生产成型过程中依然无法有效改善应力释放问题,产品内部微裂纹的存在致使产品的电气绝缘性能受到一定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组合式芯棒。该组合式芯棒结构稳定,设计合理,通过设置环绕芯棒和缠绕管,环绕芯棒为组合芯棒提供优异的纵向性能,缠绕管为组合芯棒提供环向性能,二者的组合有效改善了产品的综合强度;该组合式芯棒在主芯棒本体和环绕芯棒本体上均包裹缓冲层,缓冲层赋予组合式芯棒界面粘接性,并能有效改善组合式芯棒成型过程中的应力释放问题,避免成型过程中产品产生内部微裂纹,规避了产品的内在缺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组合式芯棒,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芯棒、第一环绕芯棒和第一缠绕管,所述第一缠绕管套装于主芯棒上,第一环绕芯棒位于第一缠绕管与主芯棒之间,所述第一环绕芯棒的个数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环绕芯棒围绕主芯棒并沿主芯棒的圆周方向均匀布设,所述主芯棒包括主芯棒本体和包裹于主芯棒本体上的第一缓冲层,所述第一环绕芯棒包括第一环绕芯棒本体和包裹于第一环绕芯棒本体上的第二缓冲层,所述主芯棒与第一环绕芯棒、第一环绕芯棒与第一缠绕管和主芯棒与第一缠绕管之间的缝隙中均设置有第一填充料。上述的一种组合式芯棒,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芯棒与第一环绕芯棒之间的最小距离为1mm?10mm η上述的一种组合式芯棒,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第一环绕芯棒之间的最小距离为1mm ?10mm η上述的一种组合式芯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缠绕管为回转环氧树脂玻璃纤维缠绕管,所述主芯棒本体和第一环绕芯棒本体均为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拉挤棒。上述的一种组合式芯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均为热塑性材料膜层,所述第一填充料为纳米硅粉改性环氧树脂填充料、玻璃微珠/环氧树脂复合填充料或纳米氧化铝改性环氧树脂填充料。上述的一种组合式芯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缠绕管上套装有第二缠绕管,所述第一缠绕管和第二缠绕管之间设置有第二环绕芯棒,所述第二环绕芯棒的个数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环绕芯棒围绕第一缠绕管并沿第一缠绕管的圆周方向均匀布设,所述第二环绕芯棒包括第二环绕芯棒本体和包裹于第二环绕芯棒本体上的第三缓冲层,所述第一缠绕管与第二环绕芯棒、第二环绕芯棒与第二缠绕管和第一缠绕管与第二缠绕管之间的缝隙中均设置有第二填充料。上述的一种组合式芯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缓冲层为热塑性材料膜层,所述第二填充料为纳米硅粉改性环氧树脂填充料、玻璃微珠/环氧树脂复合填充料或纳米氧化铝改性环氧树脂填充料。上述的一种组合式芯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缠绕管与第二环绕芯棒之间的最小间距为1mm?10mmη上述的一种组合式芯棒,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第二环绕芯棒之间的最小间距为1mm ?10mm η上述的一种组合式芯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缠绕管为回转环氧树脂玻璃纤维缠绕管,所述第二环绕芯棒本体为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拉挤棒。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的组合式芯棒结构稳定,设计合理。2、本技术通过设置环绕芯棒和缠绕管,环绕芯棒为组合芯棒提供优异的纵向性能,缠绕管为组合芯棒提供环向性能,二者的组合有效改善了产品的综合强度。3、本技术在主芯棒本体和环绕芯棒本体上均包裹缓冲层,缓冲层赋予组合式芯棒界面粘接性,并能有效改善组合式芯棒成型过程中的应力释放问题,避免成型过程中产品产生内部微裂纹,规避了产品的内在缺陷。4、本技术的组合式芯棒可通过主芯棒和环绕芯棒的直径规格以及缠绕管的缠绕层厚度和缠绕方式的设计,实现组合式芯棒综合性能的可设计性。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横截面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横截面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缠绕管;2一第一填充料;3一第一缓冲层;4一第一环绕芯棒本体; 5—主芯棒本体;6—第二缠绕管;7一第二环绕芯棒本体; 8一第二缓冲层;9一第二填充料;10—第三缓冲层。【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组合式芯棒,包括主芯棒、第一环绕芯棒和第一缠绕管1,所述第一缠绕管1套装于主芯棒上,第一环绕芯棒位于第一缠绕管1与主芯棒之间,所述第一环绕芯棒的个数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环绕芯棒围绕主芯棒并沿主芯棒的圆周方向均匀布设,所述主芯棒包括主芯棒本体5和包裹于主芯棒本体5上的第一缓冲层3,所述第一环绕芯棒包括第一环绕芯棒本体4和包裹于第一环绕芯棒本体4上的第二缓冲层8,所述主芯棒与第一环绕芯棒、第一环绕芯棒与第一缠绕管1和主芯棒与第一缠绕管1之间的缝隙中均设置有第一填充料2。本实施例中,所述主芯棒与第一环绕芯棒之间的最小距离为1mm?10mm。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第一环绕芯棒之间的最小距离为1mm?10mm。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缠绕管1为回转环氧树脂玻璃纤维缠绕管,所述主芯棒本体5和第一环绕芯棒本体4均为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拉挤棒。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冲层3和第二缓冲层8均为热塑性材料膜层,所述第一填充料2为纳米硅粉改性环氧树脂填充料、玻璃微珠/环氧树脂复合填充料或纳米氧化铝改性环氧树脂填充料。实施例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组合式芯棒,包括主芯棒、第一环绕芯棒和第一缠绕管1,所述第一缠绕管1套装于主芯棒上,第一环绕芯棒位于第一缠绕管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式芯棒,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芯棒、第一环绕芯棒和第一缠绕管(1),所述第一缠绕管(1)套装于主芯棒上,第一环绕芯棒位于第一缠绕管(1)与主芯棒之间,所述第一环绕芯棒的个数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环绕芯棒围绕主芯棒并沿主芯棒的圆周方向均匀布设,所述主芯棒包括主芯棒本体(5)和包裹于主芯棒本体(5)上的第一缓冲层(3),所述第一环绕芯棒包括第一环绕芯棒本体(4)和包裹于第一环绕芯棒本体(4)上的第二缓冲层(8),所述主芯棒与第一环绕芯棒、第一环绕芯棒与第一缠绕管(1)和主芯棒与第一缠绕管(1)之间的缝隙中均设置有第一填充料(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宝英王杰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高强绝缘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