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传递式垃圾破碎贮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73056 阅读:2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垃圾箱,尤其指供工厂或商业大楼使用的庞大垃圾贮存装置。在机体外壳右侧壁设有一掀盖式投入槽口,在集料破碎器中设有处在机体外壳内的投入槽口,下方有可翻转式倾倒槽,在集料破碎器的破碎刀下方还设有一直伸进贮存输送器内的卧式螺旋杆,贮存输送器包括内螺旋叶片圆桶和皮带输送台,该皮带输送台前端与内螺旋叶片圆桶后端衔接,且处在机体外壳后端,内螺旋叶片圆桶的内壁上设有内螺旋叶。从而,贮存装置的有效空间大,倾倒垃圾方便,成本降低。(*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垃圾箱,尤其指供工厂或商业大楼使用的庞大垃圾贮存装置。目前,市面上有一种具有挤压功效的垃圾处理装置,它是由待压槽、贮存槽及投入槽组合而成,在待压槽内设有油压缸及推进器、且待压槽与贮存槽嵌接后,即构成一密闭空间,当垃圾自待压槽上方的投入槽口投入后,可供油压缸及推进器将垃圾挤压在贮存槽内,同时在投入槽中还加装绞刀组,借以切割部分实心或固体物品,使垃圾体积更为缩小。但是仍然存在如下缺点一、由于垃圾投入槽口在待压槽上方,对于这种庞大的设备,必须增设扶梯,人才能安全地去倒垃圾,故而不方便。二、贮存槽的空间被油压缸及推进器占据一定空间,因此贮存槽内的空间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三、油压缸及推进器长期暴露在垃圾及污水的恶劣环境中,易出故障,从而增加维修费用。鉴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螺旋传递式垃圾破碎贮存装置,在垃圾贮存装置内,以螺旋方式传递垃圾。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机体外壳、集料破碎器及贮存输送器,其中,在机体外壳右侧壁设有一掀盖式投入槽口,在集料破碎器中设有处在机体外壳内的投入槽口,下方的可翻转式倾倒槽,在集料破碎器的破碎刀下方还设有一直伸进贮存输送器内的卧式螺旋杆;贮存输送器包括内螺旋叶片圆桶和皮带输送台,该皮带输送台前端与内螺旋叶片圆桶后端衔接、且处在机体外壳后端,如螺旋叶片圆桶的内壁上设有内螺旋叶。由于采用上述方案该贮存装置的有效空间大、倾倒垃圾方便、设备可靠、且易于维修,成本降低。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内螺旋叶片圆桶的叶片分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集料破碎器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的内螺旋叶片使用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输通垃圾状态示意图。本实施例主要包括机体外壳1、集料破碎器及贮存输送器三大部分。如图1、2所示,机体外壳1基本上呈一长方形体,底部设有数支脚柱11,其在侧壁设有一掀盖式投入槽口12。该投入槽口12位置低(相对顶部而言),倒垃圾方便,也可从大楼上连接一条输送管至集料破碎器上方,垃圾直接进入破碎。集料破碎器是由可翻转式倾倒槽3、破碎刀4及卧式螺旋杆5组成。其中,可翻转式倾倒槽3设置在机体外壳1内的投入槽口12下方,借助一组钢条31沿着机体外壳1二内侧的Y型滑轨13往上翻转,破碎刀4是由数组绞刀41构成,且各组的转轴一端互相啮合(如用齿轮),经一马达驱动,若绞刀组41遇到坚韧物品而无法切割开时,马达将自动反转,破碎刀4处在三面式挡板42,可容纳来自可翻转式倾倒槽3翻倒的垃圾;卧式螺旋杆5枢接在破碎刀4下方的挡板42上,且其后端(左端)伸进内螺旋叶片圆桶6的前端内(右端)。贮料输送器是由内螺旋叶片圆桶6和皮带输送台7所构成;该内螺旋叶片圆桶6的内壁上设有与其中心线倾斜55°角的内螺旋叶、且沿其轴向从前端到后端(右端到左端)分三段,前端(第一段)内螺旋叶63沿圆周等间隔排列6头,中间段(第二段)和后端(第三段)内螺旋叶63’、63”均沿圆周间隔排列2头,三段内螺旋叶63、63’、63”之间形成一螺旋线的延伸;内螺旋叶片圆桶6后端设有一可由油压缸61启闭的密闭门62,油压缸61又以手动按钮控制,而其外环又设有与马达轴心上的齿轮啮合的齿圈64,借马达驱动内螺旋叶片圆桶6的两端外环,又各一体成型有凸环65,凸环65系嵌接在机体外壳1两侧的限位滚轮14(参阅图4),避免内螺旋叶片圆桶6在旋转时偏位,皮带输送台7固设在机体外壳1后端,皮带输送台7的输送皮带71的前端 (右端)与内螺旋叶片圆桶6的后端(左端)衔接、且二侧设有栅板72。内螺旋叶片圆桶6与卧式螺旋杆5衔接处设置一固定板8,该固定板8上固设一延伸于内螺旋叶片圆桶6内缘的多面档片81(参阅图2),该多角挡片81上端定位于固定板8上,下端则延伸至内螺旋叶片圆桶6的第一段内螺旋叶63上方,形成卧式螺旋杆5后端送料的间隙,而卧式螺旋杆5上方又设有一消毒水喷嘴82,可经由前述的间隙将消毒水喷入内螺旋叶片圆桶6中。本技术主要用于大型工厂或办公大楼,体积较庞大,为了使贮存空间发挥最大效用,从图2可看出,垃圾投入槽口12设置在机体外壳1右侧壁,而不是设在顶端,配合可向上翻转的倾倒槽3,因此,不需要扶梯,人们便可轻松地倒垃圾,当垃圾进入投入槽口12,其侧边设置的感应器(未示出)将启动电源,破碎刀4、卧式螺旋杆5及内螺旋叶片圆桶6启动运转,并利用钢条31带动可翻转式倾倒槽3沿着Y型滑轨13向上翻转(参阅图4),将垃圾倒入破碎刀4中切割成碎片后,向下落到卧式螺旋杆5中,逐渐导引至内螺旋叶片圆桶6中(卧式螺旋杆5后端设置在内螺旋叶片圆桶6前端旋转下低点位置),先进入的螺旋叶63上方(参阅图5),垃圾碎片自多角挡片81与内螺旋叶63的间隙入料,并由消毒喷嘴82将消毒水喷入时,内螺旋叶63可直接承接卧式螺旋杆5落下的碎片,并使用内螺旋叶63、63’、63”旋转产生的螺旋力,将垃圾逐渐推送至内螺旋叶片圆桶6后端,而借多角挡片81的遮挡,可防止垃圾堆积在由螺旋叶片圆桶6前端入料口,并向后端推挤。当内螺旋叶片圆桶6内的垃圾量达到饱和状态时,马达将因流通的电流量增大而停止运转,并使设在机体外壳1上的警示灯亮起,通知清洁人员前来清理。清洁人员可将垃圾车停靠在输送台7尾端,先将投入槽口12的掀盖拉起,使内螺旋叶片圆桶6再度旋转,并经手控按钮将内螺旋叶片圆桶6出口上的密闭门62打开,此时输送皮带71开始运转,内螺旋叶片圆桶6内屯积的垃圾,由螺旋力的排送而挤出内螺旋叶片圆桶6,掉落在输送皮带71上(参阅图6所示),由输送皮带71传送至垃圾车上。清理完毕后,只须将投入槽口12的掀盖关上,并再按一次手控制按钮即可。又皮带输送台7下方添置有一倾斜式污水槽73(参阅图6所示),该污水槽73下低点设有污水管731,污水槽73可承接垃圾中、自内螺旋叶片圆桶6输出的所流下的污水,再经由污水管731排放至下水道或排水沟。此外,由于该装置主要提供工厂或商业大楼使用,平时固定放置在一个定点,因此,除了由人员将垃圾自投入槽口12投入外,还可自大楼或厂房上接设一条输送管至破碎刀4处理,既省时又省力。权利要求1.一种螺旋传递式垃圾破碎贮存装置,包括机体外壳、集料破碎器及贮存输送器,其特征是在机体外壳右侧壁设有一掀盖式投入槽口,在集料破碎器中设有处在机体外壳内的投入槽口,下方的可翻转式倾倒槽,在集料破碎器的破碎刀下方还设有一直伸进贮存输送器内的卧式螺旋杆;贮存输送器包括内螺旋叶片圆桶和皮带输送台,该皮带输送台前端与内螺旋叶片圆桶后端衔接、且处在机体外壳后端,内螺旋叶片圆桶的内壁上设有内螺旋叶。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传递式垃圾破碎贮存装置,其特征是上述内螺旋叶是与其圆桶中心线倾斜55°角,且沿其轴向从前端到后端分为三段,前段由6头均匀排列、中间段和后段均由2头均匀排列。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传递式垃圾破碎贮存装置,其特征是上述皮带输送台下方添置一倾斜式污水槽。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传递式垃圾破碎贮存装置,其特征是上述内螺旋叶片圆桶和上述卧式螺旋杆衔接处固设一固定板及其延伸到内螺旋叶片圆桶6内缘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螺旋传递式垃圾破碎贮存装置,包括机体外壳、集料破碎器及贮存输送器,其特征是:在机体外壳右侧壁设有一掀盖式投入槽口,在集料破碎器中设有处在机体外壳内的投入槽口,下方的可翻转式倾倒槽,在集料破碎器的破碎刀下方还设有一直伸进贮存输送器内的卧式螺旋杆;贮存输送器包括内螺旋叶片圆桶和皮带输送台,该皮带输送台前端与内螺旋叶片圆桶后端衔接、且处在机体外壳后端,内螺旋叶片圆桶的内壁上设有内螺旋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简顺清
申请(专利权)人:正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CN[中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