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去除氨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729811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16 1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用于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去除氨氮的装置包括控制器、过滤器、第一自动阀门、第二自动阀门、第三自动阀门、第四自动阀门、第一离子交换柱、第二离子交换柱、第一电磁泵、第二电磁泵、第五自动阀门、第六自动阀门、第三电磁泵、再生剂池、第一手动阀门、第二手动阀门、电解槽、pH调节池、手动泵、第三手动阀和第四电磁泵,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装置利用两个离子交换柱的交替工作,可使去除氨氮过程与吸附剂的再生过程同时进行,且去除氨氮的过程不受环境温度影响,不会引起养殖水体中细菌数量的增多,可有效避免养殖水产病变及异味的产生。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操控性强、处理效果良好、效率较高且成本较低,有利于推广应用及进行产业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用于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去除氨氮的装置包括控制器、过滤器、第一自动阀门、第二自动阀门、第三自动阀门、第四自动阀门、第一离子交换柱、第二离子交换柱、第一电磁泵、第二电磁泵、第五自动阀门、第六自动阀门、第三电磁泵、再生剂池、第一手动阀门、第二手动阀门、电解槽、pH调节池、手动泵、第三手动阀和第四电磁泵,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利用两个离子交换柱的交替工作,可使去除氨氮过程与吸附剂的再生过程同时进行,且去除氨氮的过程不受环境温度影响,不会引起养殖水体中细菌数量的增多,可有效避免养殖水产病变及异味的产生。本专利技术可操控性强、处理效果良好、效率较高且成本较低,有利于推广应用及进行产业化。【专利说明】一种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去除氨氮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去除氨氮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去除氨氮的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水产养殖业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迅猛发展,养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量逐年增加,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水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也严重威胁周边群众的生存环境,同时频频引发环境污染事故。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养殖水产的排泄物和没有被消耗的饲料降解均会使水中的氨氮剧增,当氨氮浓度大于0.2mg / L时,鱼类摄食就会受到严重影响,造成生长不良或停止生长;当达到 2.0mg / L时,则会造成生物的死亡,水体中高含量的氨氮对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均产生毒害作用,影响了水产品产量和品质,并造成自然水体的富营养化,严重影响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随着水产养殖的集约化和高密度化,2008年我国有95.3%的氨氮超标排放,排入海洋的氨氮总量就超过17万吨。因此,对水产养殖废水环境监测、污染物分析、生态养殖技术、防治技术的开发应用近年来已成为各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 去除水产养殖中氨氮的方法有多种,如生物法、催化氧化法、气体吹脱法和离子交换法等。生物法无污染、耗能低,但挂膜启动慢,预运行时间较长;气体吹脱法工艺简单,投资少,但却易造成大气的二次污染。而离子交换法利用吸附剂吸附去除水中氨氮,操作过程稳定、易控制,且成本低,因此得到了养殖户、水产学家等多方面的关注。然而当前对各种吸附剂(例如沸石)的使用缺少一套较为合理和便捷的系统设计,造成吸附剂的利用效率较低,且操作不便,吸附饱和后不能进行有效的解吸作用,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化效果良好且可反复利用的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去除氨氮的装置。 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去除氨氮的装置,包括控制器、过滤器、第一自动阀门、第二自动阀门、第三自动阀门、第四自动阀门、内装有吸附剂的第一离子交换柱和第二离子交换柱、第一电磁泵、第二电磁泵、第五自动阀门、第六自动阀门、第三电磁泵、内装有再生液的再生剂池、第一手动阀门、第二手动阀门、电解槽、pH调节池、手动泵、第三手动阀门和第四电磁泵;过滤器的进水管连接养殖池的出水口,过滤器的出水管分为两路,一路经第一自动阀门与第一离子交换柱的进水口连接,另一路经第三自动阀门与第二离子交换柱的进水口连接,第一离子交换柱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第二电磁泵的进水口,第二离子交换柱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第一电磁泵的进水口,第一电磁泵的出水口与第二电磁泵的出水口均连接养殖池进水端,同时第一离子交换柱的出水口与第二离子交换柱的出水口分别经第五自动阀门和第六自动阀门与第三电磁泵的进水口连接,第三电磁泵的出水口与再生剂池的进水端连接,再生剂池具有两个出水管,一个出水管分为两路,一路经第二自动阀门与第一离子交换柱的进水口连接,另一路经第四自动阀门与第二离子交换柱的进水口连接,再生剂池的另一个出水管连接第四电磁泵的进水口,第四电磁泵的出水口经第三手动阀门分别与电解槽的进水口和手动泵的出水口连接,电解槽的出水管分为两路,一路经第一手动阀门连接再生剂池的进水口,另一路经第二手动阀门连接pH调节池的进水口,pH调节池的出水口与手动泵的进水口连接;控制器与第一自动阀门、第二自动阀门、第三自动阀门、第四自动阀门、第一电磁泵、第二电磁泵、第五自动阀门、第六自动阀门、第三电磁泵和第四电磁泵分别相连。 所述的吸附剂可采用沸石,通常采用粒径为f 1.5mm,以获得最佳的吸附效果和适当的水流阻力。 所述的再生液为NaOH与NaCl以质量比为3:7混合的混合液。 为了获得较好的吸附效果,所述的第一离子交换柱及第二离子交换柱的容积均可为养殖池中水体体积的6X 10_3?8X 10_3倍。 所述的控制器通常为单片机。 本专利技术装置依据的主要工作原理如下:养殖池池水经过滤后通过离子交换柱,离子交换柱中的吸附剂吸附水中的nh4+,去除氨氮后的养殖水回流至养殖池,持续一段时间后,离子交换柱中的吸附剂吸附达到饱和,此时需使用再生液对离子交换柱中的吸附剂进行化学解吸使得吸附剂恢复吸附能力,并将解吸反应后的再生液导入电解池使被解吸在再生液中的nh4+发生氧化反应,最终转变为对水产动物无害的硝酸盐类物质。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利用两个离子交换柱的交替工作,可以使得去除氨氮过程与吸附剂的再生过程同时进行,且通过反复的吸附与解吸附过程,吸附剂可以得到充分利用,此外,经解吸的氨氮在电解池中被转变为对养殖水产无害的硝酸盐类物质,使得再生液中的氨氮不会积累,而是保持在较低水平;本专利技术去除氨氮的过程无需启动时间,不受环境温度影响,不会引起养殖水体中细菌数量的增多,可有效避免养殖水产病变及异味的产生。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可操控性强、处理效果良好、效率较高且成本较低,有利于推广应用及进行产业化。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用于循环水养殖的去除氨氮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控制器、2.过滤器、3.第一自动阀门、4.第二自动阀门、5.第三自动阀门、 6.第四自动阀门、7.第一离子交换柱、8.第二离子交换柱、9.第一电磁泵、10.第二电磁泵、 11.第五自动阀门、12.第六自动阀门、13.第三电磁泵、14.再生剂池、15.第一手动阀门、16.第二手动阀门、17.电解槽、18.pH调节池、19.手动泵、20.第三手动阀门、21.第四电磁泵、22.养殖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阐述。 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循环水养殖的去除氨氮的装置包括控制器1、过滤器2、第一自动阀门3、第二自动阀门4、第三自动阀门5、第四自动阀门6、内装有吸附剂的第一离子交换柱7和第二离子交换柱8、第一电磁泵9、第二电磁泵10、第五自动阀门11、第六自动阀门12、第三电磁泵13、内装有再生液的再生剂池14、第一手动阀门15、第二手动阀门16、电解槽17、pH调节池18、手动泵19、第三手动阀门20和第四电磁泵21 ;过滤器2的进水管连接养殖池22的出水口,过滤器2的出水管分为两路,一路经第一自动阀门3与第一离子交换柱7的进水口连接,另一路经第三自动阀门5与第二离子交换柱8的进水口连接,第一离子交换柱7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第二电磁泵10的进水口,第二离子交换柱8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第一电磁泵9的进水口,第一电磁泵9的出水口与第二电磁泵10的出水口均连接养殖池进水端,同时第一离子交换柱7的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循环水养殖的去除氨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1)、过滤器(2)、第一自动阀门(3)、第二自动阀门(4)、第三自动阀门(5)、第四自动阀门(6)、内装有吸附剂的第一离子交换柱(7)和第二离子交换柱(8)、第一电磁泵(9)、第二电磁泵(10)、第五自动阀门(11)、第六自动阀门(12)、第三电磁泵(13)、内装有再生液的再生剂池(14)、第一手动阀门(15)、第二手动阀门(16)、电解槽(17)、pH调节池(18)、手动泵(19)、第三手动阀门(20)和第四电磁泵(21);过滤器(2)的进水管连接养殖池(22)的出水口,过滤器(2)的出水管分为两路,一路经第一自动阀门(3)与第一离子交换柱(7)的进水口连接,另一路经第三自动阀门(5)与第二离子交换柱(8)的进水口连接,第一离子交换柱(7)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第二电磁泵(10)的进水口,第二离子交换柱(8)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第一电磁泵(9)的进水口,第一电磁泵(9)的出水口与第二电磁泵(10)的出水口均连接养殖池(22)进水端,同时第一离子交换柱(7)的出水口与第二离子交换柱(8)的出水口分别经第五自动阀门(11)和第六自动阀门(12)与第三电磁泵(13)的进水口连接,第三电磁泵(13)的出水口与再生剂池(14)的进水端连接,再生剂池(14)具有两个出水管,一个出水管分为两路,其中一路经第二自动阀门(4)与第一离子交换柱(7)的进水口连接,另一路经第四自动阀门(6)与第二离子交换柱(8)的进水口连接,再生剂池(14)的另一个出水管连接第四电磁泵(21)的进水口,第四电磁泵(21)的出水口经第三手动阀门(20)分别与电解槽(17)的进水口和手动泵(19)的出水口连接,电解槽(17)的出水管分为两路,一路经第一手动阀门(15)连接再生剂池(14)的进水口,另一路经第二手动阀门(16)连接pH调节池(18)的进水口,pH调节池(18)的出水口与手动泵(19)的进水口连接;控制器(1)与第一自动阀门(3)、第二自动阀门(4)、第三自动阀门(5)、第四自动阀门(6)、第一电磁泵(9)、第二电磁泵(10)、第五自动阀门(11)、第六自动阀门(12)、第三电磁泵(13)和第四电磁泵(21)分别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章颖裴洛伟赵建高薇珊祁凡雨朱松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