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以及多芯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2250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15 07: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及多芯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其能够抑制屏蔽带的破损。该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在具备:传输差分信号的第一以及第二信号线导体(21、22);一并包覆第一以及第二信号线导体(21、22)的绝缘体(20);缠绕在绝缘体(20)的周围的屏蔽带(3);以及缠绕在屏蔽带(3)的外周的第一以及第二绝缘带(4、5),在绝缘体(20)的外周面(20a)与屏蔽带(3)的内面之间,形成使绝缘体(20)相对于屏蔽带(3)能够相对移动的间隙(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在包覆一对信号线导体的绝缘体上缠绕屏蔽带以及绝缘带而成的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以及具备了多根该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的多芯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在包覆一对信号线导体的绝缘体上缠绕屏蔽带以及绝缘带而成的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已知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这种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使用于例如lOGbps以上的高频频带中的信号传输。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具备:绝缘电线,其用绝缘体包覆传输差分信号的一对导线而成;屏蔽带(屏蔽带导体),其沿绝缘电线的外周面缠绕;以及第一以及第二绝缘带,其沿屏蔽带的外周面螺旋缠绕。屏蔽带层叠具有可挠性的由绝缘性树脂构成的树脂层、和设置于树脂层的一个表面的由铜、铝等导电性金属构成的金属层而构成。第一绝缘带缠绕在屏蔽带的外周侧,第二绝缘带缠绕在第一绝缘带的外周侧。第一以及第二绝缘带如专利文献1的图5及图6所示那样,通过具备使带卷轴旋转的旋转机构的制造装置,在施加了规定张力的状态下缠绕成螺旋状。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9799号公报为了提高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的弯曲性,而期望屏蔽带形成得较薄。但是,屏蔽带的薄型化导致强度下降,若例如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以较小的曲率半径弯曲,则有可能在屏蔽带产生龟裂等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屏蔽带的破损的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以及多芯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课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方案1的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具备:一对信号线导体,其传输差分信号;绝缘体,其一并包覆上述一对信号线导体;屏蔽带,其缠绕在上述绝缘体的周围;以及绝缘带,其缠绕在上述屏蔽带的外周,在上述绝缘体的外周面与上述屏蔽带的内面之间形成有使上述绝缘体相对于上述屏蔽带能够相对移动的间隙。方案2的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上述屏蔽带与上述绝缘体的延伸方向平行地纵向卷绕。方案3的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上述绝缘体的与其延伸方向正交的剖面是在上述一对信号线导体的排列方向上具有长径的椭圆形状,在上述绝缘体的沿着上述长径的端部与上述屏蔽带之间形成有上述间隙。方案4的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在上述绝缘体的沿着上述长径的两端部与上述屏蔽带之间形成的上述间隙的宽度的合计值是10?20 μπι。方案5的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上述绝缘带包括第一绝缘带和第二绝缘带,其中,上述第一绝缘带由具有可挠性及绝缘性的树脂构成的带状的带部件构成,且螺旋状地缠绕在上述屏蔽带的外周,上述第二绝缘带由具有可挠性及绝缘性的树脂构成的带状的带部件构成,且螺旋状地缠绕在上述第一绝缘带的外周。方案6的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上述第一绝缘带与上述第二绝缘带具有相同的宽度尺寸和相同的厚度。方案7的多芯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其是一并屏蔽多根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而成的多芯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上述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具备:一对信号线导体,其传输差分信号;绝缘体,其一并包覆上述一对信号线导体;屏蔽带,其缠绕在上述绝缘体的周围;以及绝缘带,其缠绕在上述屏蔽带的外周,在上述绝缘体的外周面与上述屏蔽带的内面之间形成有使上述绝缘体相对于上述屏蔽带能够相对移动的间隙。方案8的多芯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上述屏蔽带与上述绝缘体的延伸方向平行地纵向卷绕。方案9的多芯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上述绝缘体的与其延伸方向正交的剖面是在上述一对信号线导体的排列方向上具有长径的椭圆形状,在上述绝缘体的沿着上述长径的端部与上述屏蔽带之间形成有上述间隙。方案10的多芯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在上述绝缘体的沿着上述长径的两端部与上述屏蔽带之间形成的上述间隙的宽度的合计值是10?20 μπι。方案11的多芯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上述绝缘带包括第一绝缘带和第二绝缘带,其中,上述第一绝缘带由具有可挠性及绝缘性的树脂构成的带状的带部件构成,且螺旋状地缠绕在上述屏蔽带的外周,上述第二绝缘带由具有可挠性及绝缘性的树脂构成的带状的带部件构成,且螺旋状地缠绕在上述第一绝缘带的外周。方案12的多芯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上述第一绝缘带与上述第二绝缘带具有相同的宽度尺寸和相同的厚度。技术效果根据本技术,能够抑制缠绕在一并覆盖传输差分信号的一对信号线导体的绝缘体的周围的屏蔽带的破损。【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包括多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的多芯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的剖面构造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的构成的侧视图。图3是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的图2的Α-Α线剖面中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表示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的制造所使用的制造装置的构成例的概略图。图5(a)是放大表示图4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5 (b)是表示调节将第一绝缘带缠绕在屏蔽带的外周时的张力的张力调节构造的具体例子的说明图。图6(a)是本实施方式的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剖视图。图6(b)是以比较低的张力缠绕了第一以及第二绝缘带的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的剖视图。图6(c)是以比较高的张力缠绕了第一以及第二绝缘带的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的剖视图。图7(a)是表示用激光式外径测定器测定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的长径方向上的整体宽度的测定方法的一具体方式的说明图。图7(b)是示意性地表示该测定状态中的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的剖面的说明图。图8是表示制造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时的第一以及第二绝缘带的缠绕时的张力与间隙宽度的关系的图表。图9是表示绝缘层的长径方向的两端部中的与屏蔽带的间隙宽度和S参数的Scd21的关系的图表。图10是表示间隙宽度与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的差分同相延迟时间差的关系的图表。图中:10—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100—多芯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2—绝缘电线,20—绝缘体,20a—外周面,20b、20c—端部,21—第一信号线导体,22—第二信号线导体,3—屏蔽带,4一第一绝缘带,5—第二绝缘带,S—间隙。【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包括多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的多芯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的剖面构造的剖视图。该多芯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100构成为,捆扎多根(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为8根)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10,利用屏蔽导体12 —并屏蔽该被捆扎的多个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10,还利用编织线13覆盖屏蔽导体12的外周,并将这些多个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10、屏蔽导体12、以及编织线13收纳至由绝缘体构成的可挠性的套管14。另外,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在多芯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100的中心部配置有2根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10,该2根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收纳于由绞线、发泡聚烯烃等构成的筒状的夹层11。另外,其他的6根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10大致等间隔地配置在夹层11的外侧。(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10的构成)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10的构成的侧视图。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10具备:传输差分信号的一对信号线导体21、22 ;绝缘体20,其一并包覆这一对信号线导体21、22;屏蔽带3,其缠绕在绝缘体20的周围;以及第一以及第二绝缘带4、5,其缠绕在屏蔽带3的外周。绝缘体2当前第1页1 2 3 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差分信号传输用电缆,其特征在于,具备:一对信号线导体,其传输差分信号;绝缘体,其一并包覆上述一对信号线导体;屏蔽带,其缠绕在上述绝缘体的周围;以及绝缘带,其缠绕在上述屏蔽带的外周,在上述绝缘体的外周面与上述屏蔽带的内面之间形成有使上述绝缘体相对于上述屏蔽带能够相对移动的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儿玉壮平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