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形联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720421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15 04: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变形联动装置,包括前盖、锁块、底座及摆动块;所述前盖位于所述底座上方,所述锁块通过第一可复位转动机构铰接在所述前盖,所述锁块与所述底座之间通过可脱钩的钩挂机构连接;所述摆动块的一端通过可施力使摆动块及前盖收拢夹紧的第二可复位转动机构与所述前盖铰接,所述摆动块的另一端通过可施力使摆动块向上转动的第三可复位转动机构与所述底座铰接;所述锁块在外力推动下与所述底座脱钩,且所述摆动块及所述前盖在第二可复位转动机构的作用下收拢夹紧,所述摆动块在第三可复位转动机构的作用下向上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键触发从第一形态变为第二形态,具备了静态变形玩具不具备的动态,提高了产品的可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变形玩具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变形联动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玩具的不断发展,目前不仅仅有静态玩具,还有动态玩具。对于变形玩具,目前在市面上已有多种多样的款式,因其趣味性较高,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青睐。然而,目前的变形玩具,大多需要装配电子元件才能实现其变形动作,因而成本较高。开发一种趣味性强,无需电子元件,成本不高且具有较强可变形的变形玩具,非常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变形联动装置,只需要触动一部件,即可从一种形态变成另一种形态。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种变形联动装置,包括前盖、锁块、底座及摆动块;所述前盖位于所述底座上方,所述锁块通过第一可复位转动机构铰接在所述前盖,所述锁块与所述底座之间通过可脱钩的钩挂机构连接;所述摆动块的一端通过可施力使摆动块及前盖收拢夹紧的第二可复位转动机构与所述前盖铰接,所述摆动块的另一端通过可施力使摆动块向上转动的第三可复位转动机构与所述底座铰接;所述锁块在外力推动下与所述底座脱钩,且所述摆动块及所述前盖在第二可复位转动机构的作用下收拢夹紧,所述摆动块在第三可复位转动机构的作用下向上转动。作为优选,还包括一可施力使所述锁块与所述底座脱钩的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前盖,所述锁块位于所述滑块的运动轨迹上;所述滑块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所述底座滑动时,所述滑块推动所述锁块,所述锁块与所述底座脱钩。作为优选,所述前盖设有一敞口向下的腔体,所述锁块铰接在所述腔体内;所述摆动块铰接在所述腔体内;所述钩挂机构包括所述底座设有的第一勾位及所述锁块设有的与第一勾位钩挂的第二勾位;所述滑块在外力作用下相对所述底座滑动时,所述滑块推动所述锁块,所述锁块与所述底座脱钩即所述第一勾位与所述第二勾位脱钩。作为优选,还包括子弹发射臂,所述子弹发射臂包括壳体及子弹发射组件,所述子弹发射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通过可施力使壳体向上转动的第四可复位转动机构与所述前盖铰接;所述前盖对应壳体设有一开孔,所述腔体内设有一可移动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有一凸部,所述凸部延伸出所述开孔并压在所述壳体的上侧;所述摆动块设有一当自身被第三可复位转动机构施力转动时可推动限位块的凸块;所述壳体对应凸部设有一当自身转动时供凸部通过的缺口;所述锁块在外力推动下与所述底座脱钩时,所述摆动块向上转动,所述摆动块的凸块推动所述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移动并且所述凸部不再压在所述壳体的上侧,所述壳体在第四可复位转动机构的作用下向上转动。作为优选,所述子弹发射组件包括发射壳及子弹,所述发射壳包括一贯穿的容腔,所述容腔的第一端开口偏离所述容腔的中轴线设置;所述子弹为锥状,其较细一端设置有卡槽,所述子弹的外侧壁设有一圈压部;所述容腔内沿其贯穿方向设有弹簧,所述弹簧靠近第二端开口的一端旁设有压环;所述子弹的较细一端插入容腔的第二端开口并依次穿设所述压环及所述弹簧,所述压部压在压环上,所述卡槽卡在所述第一端开口的边缘,所述弹簧夹紧在所述压环和所述容腔的内壁之间;所述前盖设有一可推动子弹脱离第一端开口的边缘的顶块;所述壳体向上转动至所述顶块推动所述子弹的较细一端时,所述卡槽脱出所述第一端开口的边缘,所述子弹被所述弹簧弹射出。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可复位转动机构包括第一转轴及第一扭簧;所述第一转轴穿设所述前盖及所述锁块,所述第一扭簧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一扭簧的一引脚与所述锁块相接或相抵,所述第一扭簧的另一引脚与所述前盖相接或相抵。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可复位转动机构包括第二转轴及第二扭簧;所述第二转轴穿设所述前盖及摆动块,所述第二扭簧套设在所述第二转轴;所述第二扭簧的一引脚与所述前盖相接或相抵,所述第二扭簧的另一引脚与所述摆动块相接或相抵。作为优选,所述第三可复位转动机构包括第三转轴及第三扭簧;所述第三转轴穿设所述摆动块及底座,所述第三扭簧套设在所述第三转轴;所述第三扭簧的一引脚与所述摆动块相接或相抵,所述第三扭簧的另一引脚与所述底座相接或相抵。作为优选,所述第四可复位转动机构包括第四转轴及第四扭簧;所述第四转轴穿设所述壳体及前盖,所述第四扭簧套设在所述第四转轴;所述第四扭簧的一引脚与所述壳体相接或相抵,所述第四扭簧的另一引脚与所述前盖相接或相抵。作为优选,所述前盖及所述底座分别设置有车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一键触发从第一形态变为第二形态,具备了静态变形玩具不具备的动态,提高了产品的可玩性;2、由于没有采用任何电子元件,所以该产品价格上具备电动变形玩具不可比拟的优势;3、完成第二形态的变形后瞬间可以弹射子弹,具有较突出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形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第二形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爆炸图;图4是本技术的第一形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所述的子弹发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所述的子弹发射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所述的第二形态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的剖面A-A的示意图;图9是图7的剖面C-C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第一形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a(省略子弹发射臂、底座的部分结构);图11是本技术第一形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b(省略底座、子弹发射臂及前盖的部分结构及第二扭簧)。图中:1一锁块;11一第二勾位;12—第一扭簧;2—底座;21—第一勾位;3—摆动块;31—第二扭簧;32—第三扭簧;4一滑块;5—子弹发射臂;51—壳体;52—子弹发射组件;521—发射壳;5211—第一端开口 ;522—子弹;5221—卡槽;5222—压部;523—弹簧;524—压环;53—第四扭簧;54—头部;6—前盖;61—限位块;62—开孔;63—顶块;7—前轮;8—后轮。现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文中提及的前后方向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参阅图1至1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变形联动装置有两个形态,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形态为车型,第二形态为机器人。参阅图1至11所示,所述变形联动装置包括前盖6、锁块1、底座2、摆动块3、滑块4及子弹发射臂5 ;前盖6的前端下部设有前轮7,底座2的前端下部设有后轮8。前盖6位于底座2的前上方,其设有一敞口向下的腔体。锁块1位于腔体的后部并通过第一可复位转动机构铰接在腔体内;第一可复位转动机构包括第一转轴及第一扭簧12,第一转轴穿设锁块1及前盖6,第一扭簧12套设在第一转轴;第一扭簧12的一引脚与锁块1相抵或相接,第一扭簧12的另一引脚与前盖6相抵或相接。锁块1与底座2之间通过可脱钩的钩挂机构连接;钩挂机构包括底座2的前端下部设有的第一勾位21及锁块1的下端设有的第二勾位11,第一勾位21与第二勾位11钩挂。前盖6的前端开设一供滑块4穿设的连通外界与腔体的通孔,滑块4滑动设置在通孔中,锁块1位于滑块4的后端部的运动轨迹上。其中,滑块是用于推动锁块转动的,所以另一实施方案也可以不设置滑块,直接在前壳上对应锁块开一个孔使人手可以拨动锁块,或者让锁块从孔伸出外界让外力可以推动。摆动块3的一端通过可施力使摆动块3及前盖6收拢夹紧的第二可复位转动机构与前盖6铰接,摆动块3铰接在腔体内;第二可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形联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盖、锁块、底座及摆动块;所述前盖位于所述底座上方,所述锁块通过第一可复位转动机构铰接在所述前盖,所述锁块与所述底座之间通过可脱钩的钩挂机构连接;所述摆动块的一端通过可施力使摆动块及前盖收拢夹紧的第二可复位转动机构与所述前盖铰接,所述摆动块的另一端通过可施力使摆动块向上转动的第三可复位转动机构与所述底座铰接;所述锁块在外力推动下与所述底座脱钩,且所述摆动块及所述前盖在第二可复位转动机构的作用下收拢夹紧,所述摆动块在第三可复位转动机构的作用下向上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良生
申请(专利权)人:骅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