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辊道窑余热的干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716268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14 23:49
一种利用辊道窑余热的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管,排气管和干燥器。干燥器由外筒,内腔和支架构成,外筒选用保温材料,内腔选用导热材料;支架与外筒相连,外筒与内腔之间形成允许余热气体通过的中空结构,内腔顶部开口,底部设有与内腔相连、能向下打开的卸料盖,且卸料盖上设有与电机相连接的搅拌叶。进气管一端与辊道窑快冷段顶部中间位置相连通,另一端与中空结构顶部相连通;排气管一端与辊道窑快冷段底部相连通,另一端与中空结构底部相连通,且排气管与干燥器相连通的一端高于排气管与辊道炉快冷段相连通的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不添加耗能余热调控装置的条件下,实现利用辊道窑余热持续干燥物料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资源回收利用领域,尤其是一种利用辊道窑余热的干燥系统
技术介绍
辊道窑中余热可按温度分为高温余热、中温余热和低温余热,中、高温余热更易进行助燃和发电,但现有应用技术需连接多种耗能余热调控装置辅助实现这些功能。辊道窑快冷段产生的低温余热,因其产生位置位于窑体尾端,若将其与中、高温余热一并利用作助燃气或是用于发电,则需加强耗能设备余热收集能力,增加设备改造成本。辊道窑快冷段为使产品降温至80°C以下,在辊棒上下设置吹风冷却设施,使本段窑内温度控制在450°C以下,且呈正压,因此可以利用本段窑内环境条件,设计出一种不需设置耗能余热调控装置,即可实现余热循环利用的干燥系统。且考虑到快冷段产生的余热有限,对其进行单独利用,反而更为经济合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利用辊道窑余热的干燥系统,利用辊道窑快冷段内部正压和低温余热,实现余热在干燥器与辊道窑中的自动循环,从而使待干燥物料持续脱水;且此过程不会对窑内气氛产生影响,从而保证产品质量。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拟采用以下技术:—种利用辊道窑余热的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管,排气管和干燥器,所述干燥器由外筒,内腔和支架构成,支架与外筒相连,所述外筒与内腔之间形成允许余热气体通过的中空结构,所述进气管一端与辊道窑快冷段顶部相连通,另一端与中空结构顶部相连通,所述排气管一端与辊道窑快冷段底部相连通,另一端与中空结构底部相连通。进一步,所述进气管一端与辊道窑快冷段中间位置的顶部相连通。进一步,所述排气管与干燥器相连通的一端高于排气管与辊道炉快冷段相连通的一端。进一步,所述外筒选用保温材料。进一步,所述内腔选用导热材料。进一步,所述内腔顶部开口,底部有与内腔相连,并能向下打开的卸料盖。进一步,所述卸料盖上设有与电机相连接的搅拌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无需设置其它耗能余热调控设备,即可实现物料持续干燥。2.余热气体在干燥系统中,不与外界接触,因此不改变窑内气氛,保证产品质量稳定。3.实现辊道窑低温余热的单独利用,可与现有的其它辊道窑余热利用设备连用,实现余热分品味、分段利用。【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利用辊道窑余热的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管1,排气管2和干燥器3,所述干燥器3由外筒4,内腔5和支架6构成,支架6与外筒4相连,所述外筒4与内腔5之间形成允许余热气体通过的中空结构7,所述进气管1 一端与辊道窑快冷段11顶部相连通,另一端与中空结构7顶部相连通,所述排气管2 —端与辊道窑快冷段11底部相连通,另一端与中空结构7底部相连通。所述进气管1 一端与辊道窑快冷段11中间位置的顶部相连通,便于控制干燥器3利用的余热来源。所述排气管2与干燥器3相连通的一端高于排气管2与辊道窑快冷段11相连通的一端,便于余热气体流回快冷段11。所述外筒4选用保温材料,减少余热散失和保持内腔5内干燥温度。所述内腔5选用导热材料,便于内腔5待干燥物料吸热脱水。所述内腔5顶部开口,底部有与内腔5相连,并能向下打开的卸料盖8,便于物料装卸。所述卸料盖8上设有与电机9相连接的搅拌叶10,便于对物料进行搅拌,使物料受热均匀,提高干燥速度。本技术利用辊道窑快冷段11中的低温余热和正压环境,通过进气管1,使余热气体不断流入干燥器3的中空结构7中,为投入内腔5的待干燥物料提供持续脱水温度。余热气体发生能量交换后,温度降低,体积缩小,在正压的共同作用下,使中空结构7内气体向下流动,通过排气管2重新进入快冷段11内。从而在不添加耗能余热调控装置的条件下,实现利用辊道窑余热持续干燥物料的功能。【主权项】1.一种利用辊道窑余热的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管(1 ),排气管(2)和干燥器(3),所述干燥器(3)由外筒(4),内腔(5)和支架(6)构成,支架(6)与外筒(4)相连,所述外筒(4)与内腔(5)之间形成允许余热气体通过的中空结构(7),所述进气管(1) 一端与辊道窑快冷段顶部相连通,另一端与中空结构(7)顶部相连通,所述排气管(2)—端与辊道窑快冷段底部相连通,另一端与中空结构(7)底部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辊道窑余热的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1)一端与辊道窑快冷段中间位置的顶部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辊道窑余热的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2)与干燥器(3)相连通的一端高于排气管(2)与辊道炉快冷段相连通的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辊道窑余热的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4)选用保温材料。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辊道窑余热的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5)选用导热材料。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辊道窑余热的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5)顶部开口,底部有与内腔(5)相连,并能向下打开的卸料盖(8)。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利用辊道窑余热的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盖(8)上设有与电机(9)相连接的搅拌叶(10)。【专利摘要】一种利用辊道窑余热的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管,排气管和干燥器。干燥器由外筒,内腔和支架构成,外筒选用保温材料,内腔选用导热材料;支架与外筒相连,外筒与内腔之间形成允许余热气体通过的中空结构,内腔顶部开口,底部设有与内腔相连、能向下打开的卸料盖,且卸料盖上设有与电机相连接的搅拌叶。进气管一端与辊道窑快冷段顶部中间位置相连通,另一端与中空结构顶部相连通;排气管一端与辊道窑快冷段底部相连通,另一端与中空结构底部相连通,且排气管与干燥器相连通的一端高于排气管与辊道炉快冷段相连通的一端。本技术在不添加耗能余热调控装置的条件下,实现利用辊道窑余热持续干燥物料的功能。【IPC分类】F26B21/02, F26B25/16, F26B11/12, F27D17/00【公开号】CN204963520【申请号】CN201520749785【专利技术人】艾熊, 许涛亮 【申请人】四川白塔新联兴陶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公开日】2016年1月13日【申请日】2015年9月25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辊道窑余热的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管(1),排气管(2)和干燥器(3),所述干燥器(3)由外筒(4),内腔(5)和支架(6)构成,支架(6)与外筒(4)相连,所述外筒(4)与内腔(5)之间形成允许余热气体通过的中空结构(7),所述进气管(1)一端与辊道窑快冷段顶部相连通,另一端与中空结构(7)顶部相连通,所述排气管(2)一端与辊道窑快冷段底部相连通,另一端与中空结构(7)底部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艾熊许涛亮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白塔新联兴陶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