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结构防震楼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14886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14 21:58
一种组合结构防震楼梯,由梯段板、中间平台板、楼层平台板、内平台梁、外平台梁、楼层平台梁、平台立柱、隔离层、密封条、变形块、支承牛腿、框架梁和框架柱组成,梯段板和中间平台板为钢筋混凝土构件,楼层平台板为组合楼板,内平台梁、外平台梁、平台立柱、楼层平台梁、支承牛腿、框架梁和框架柱为钢构件,中间平台板搭接在内平台梁和外平台梁上,搭接处设有隔离层,中间平台板分为两部分,中间的缝隙填有密封条,中间平台板与框架柱之间的空隙填有变形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构造合理、能适应钢结构的特点,防震性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钢结构中的楼梯领域。
技术介绍
钢结构具有自重轻、施工周期短、抗震性能好等优点,但是造价较高,随着社会发展,钢结构建筑越来越多。相对于混凝土框架结构,钢框架结构抗侧刚度较小,地震作用下,钢框架结构的侧向变形较大,如果采用常规楼梯,特别是采用钢筋混凝土楼梯时,倾斜的梯段板成为主体结构的斜向支撑,承担较大的水平力,使楼梯发生破坏。目前还缺乏适用于钢结构的防震楼梯,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防震楼梯,用于钢结构建筑中。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钢结构中楼梯的防震问题,本技术公开一种组合结构防震楼梯,既能适应钢结构的特点,又具有较好的防震效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组合结构防震楼梯由梯段板、中间平台板、楼层平台板、内平台梁、外平台梁、楼层平台梁、平台立柱、隔离层、密封条、变形块、支承牛腿、框架梁和框架柱组成;梯段板和中间平台板为钢筋混凝土构件,楼层平台板为组合楼板,内平台梁、外平台梁、楼层平台梁、平台立柱、支承牛腿、框架梁和框架柱为钢构件,上述构件组成组合结构防震楼梯的主体;梯段板一端与楼层平台板固接,另一端与中间平台板固接,梯段板的外侧面与框架梁的内侧面在同一垂直面内;楼层平台板支承在楼层平台梁和框架梁上冲间平台板搭接在内平台梁和外平台梁上,搭接处设有隔离层,中间平台板分为两部分,每一部分分别与一块梯段板连接,中间平台板的缝隙填有密封条,中间平台板的外侧面与框架梁的内侧面在同一垂直面内,中间平台板与框架柱的翼缘端面不接触,距离为200毫米,中间平台板与框架柱的翼缘侧面接触,中间平台板与框架柱之间的空隙填有变形块,中间平台板伸出外平台梁不小于200毫米;内平台梁支承在平台立柱上,平台立柱支承在框架梁上;外平台梁支承在支承牛腿上,支承牛腿固定在框架柱的翼缘上;楼层平台梁支承在框架梁上;框架梁支承在框架柱上。楼层平台板采用压型钢板组合楼板,压型钢板采用闭口式板型,按压型钢板的凸肋垂直于楼层平台梁方向铺设。变形块采用泡沫塑料,具有良好的变形性能。隔离层采用塑料薄膜,使中间平台板的混凝土与钢梁间不产生粘结力,能够较容易地相对滑动。由于中间平台板分为两部分,所以两块梯段板间没有联系,可以相对运动。地震作用时,两个楼层之间会产生层间位移,下层的楼层平台板、梯段板和一部分中间平台板随下层楼盖共同运动,上层的楼面平台板、梯段板和一部分中间平台板随上层楼盖共同运动,由于中间平台板搭接在内平台梁和外平台梁上,并且有隔离层,所以能够相对滑动,因此倾斜的梯段板不会成为主体结构的斜向支撑,楼梯承担的水平荷载很小,不会对楼梯造成损坏。在框架柱与中间平台板间布置了变形块,目的是为了满足变形的需求,避免框架柱与中间平台板接触后产生作用力。中间平台板伸出外平台梁不小于200毫米,目的是为了满足变形的需求,使中间平台板不会从外平台梁上滑落。外平台梁支承在支承牛腿上,目的是为了使外平台梁内移,避免地震时外平台梁上的中间平台板与外墙接触。楼层平台板采用压型钢板组合楼板,使楼层平台板与本层楼盖能很好地连接,压型钢板采用闭口式板型,并且按压型钢板的凸肋垂直于楼层平台梁方向铺设,可以使梯段板的钢筋很好地锚固在楼层平台板内。本技术的中间平台板与内平台梁和外平台梁间有隔离层,使中间平台板在地震作用下能够滑动,因此梯段板不会成为主体结构的斜向支撑,承担很小的水平荷载,保证了楼梯的安全,并且本技术能与主体结构很好地连接,形成整体。本技术能适应钢结构的特点,减轻地震时楼梯的震害,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轴测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楼层平台板的详图。图中:1 一梯段板,2 —中间平台板,3—楼层平台板,4一内平台梁,5—外平台梁,6—楼层平台梁,7—平台立柱,8—隔离层,9一密封条,10—变形块,11 一支承牛腿,12—框架梁,13—框架柱,14 一压型钢板,15—混凝土。【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本技术由梯段板(1)、中间平台板(2)、楼层平台板(3)、内平台梁(4)、外平台梁(5)、楼层平台梁(6)、平台立柱(7)、隔离层(8)、密封条(9)、变形块(10)、支承牛腿(11)、框架梁(12)和框架柱(13)组成;梯段板(1)一端与楼层平台板(3)固接,另一端与中间平台板(2)固接,梯段板(1)的外侧面与框架梁(12)的内侧面在同一垂直面内;楼层平台板(3)支承在楼层平台梁(6)和框架梁(12)上;中间平台板(2)搭接在内平台梁(4)和外平台梁(5)上,搭接处设有隔离层(8),中间平台板(2)分为两部分,每一部分分别与一块梯段板(1)连接,中间平台板(2)的缝隙填有密封条(9),中间平台板(2)的外侧面与框架梁(12)的内侧面在同一垂直面内,中间平台板(2)与框架柱(13)的翼缘端面不接触,距离为200毫米,中间平台板(2)与框架柱(13)的翼缘侧面接触,中间平台板(2)与框架柱(13)之间的空隙填有变形块(10),中间平台板(2)伸出外平台梁(5)不小于200毫米;内平台梁(4)支承在平台立柱(7)上,平台立柱(7)支承在框架梁(12)上;外平台梁(5)支承在支承牛腿(11)上,支承牛腿(11)固定在框架柱(13)的翼缘上;楼层平台梁(6)支承在框架梁(12)上;框架梁(12)支承在框架柱(13)上。如图4所示,楼层平台板(3)为组合楼板,由压型钢板(14)和混凝土(15)组成。【主权项】1.一种组合结构防震楼梯,由梯段板、中间平台板、楼层平台板、内平台梁、外平台梁、楼层平台梁、平台立柱、隔离层、密封条、变形块、支承牛腿、框架梁和框架柱组成,其特征是:梯段板和中间平台板为钢筋混凝土构件,楼层平台板为组合楼板,内平台梁、外平台梁、楼层平台梁、平台立柱、支承牛腿、框架梁和框架柱为钢构件;梯段板的外侧面与框架梁的内侧面在同一垂直面内;中间平台板搭接在内平台梁和外平台梁上,搭接处设有隔离层,中间平台板的外侧面与框架梁的内侧面在同一垂直面内,中间平台板与框架柱的翼缘端面不接触,距离为200毫米,中间平台板与框架柱的翼缘侧面接触,中间平台板与框架柱之间的空隙填有变形块,中间平台板伸出外平台梁不小于200毫米;外平台梁支承在支承牛腿上,支承牛腿固定在框架柱的翼缘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结构防震楼梯,其特征是:楼层平台板采用压型钢板组合楼板,压型钢板采用闭口式板型,按压型钢板的凸肋垂直于楼层平台梁方向铺设。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结构防震楼梯,其特征是:变形块采用泡沫塑料,隔离层采用塑料薄膜。【专利摘要】一种组合结构防震楼梯,由梯段板、中间平台板、楼层平台板、内平台梁、外平台梁、楼层平台梁、平台立柱、隔离层、密封条、变形块、支承牛腿、框架梁和框架柱组成,梯段板和中间平台板为钢筋混凝土构件,楼层平台板为组合楼板,内平台梁、外平台梁、平台立柱、楼层平台梁、支承牛腿、框架梁和框架柱为钢构件,中间平台板搭接在内平台梁和外平台梁上,搭接处设有隔离层,中间平台板分为两部分,中间的缝隙填有密封条,中间平台板与框架柱之间的空隙填有变形块。本技术构造合理、能适应钢结构的特点,防震性能好。【IPC分类】E04F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结构防震楼梯,由梯段板、中间平台板、楼层平台板、内平台梁、外平台梁、楼层平台梁、平台立柱、隔离层、密封条、变形块、支承牛腿、框架梁和框架柱组成,其特征是:梯段板和中间平台板为钢筋混凝土构件,楼层平台板为组合楼板,内平台梁、外平台梁、楼层平台梁、平台立柱、支承牛腿、框架梁和框架柱为钢构件;梯段板的外侧面与框架梁的内侧面在同一垂直面内;中间平台板搭接在内平台梁和外平台梁上,搭接处设有隔离层,中间平台板的外侧面与框架梁的内侧面在同一垂直面内,中间平台板与框架柱的翼缘端面不接触,距离为200毫米,中间平台板与框架柱的翼缘侧面接触,中间平台板与框架柱之间的空隙填有变形块,中间平台板伸出外平台梁不小于200毫米;外平台梁支承在支承牛腿上,支承牛腿固定在框架柱的翼缘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征丛术平韩金生王清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