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配件,具体公开了车用报警装置,包括呈半球形的外壳和设置外壳内的哭声报警电路,哭声报警电路包括拾取哭声信号的拾音器、与拾音器连接的微控制器、为整个电路提供能量的蓄电池、与蓄电池连接的开关以及分别与微控制器连接的电动机、喇叭和GSM模块;电动机上连接有制氧机;开关为设置在外壳上的按动开关;拾音器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外壳的对称位置上;两个拾音器上连接有放大器,且通过放大器连接至微控制器;微控制器与电动机之间连接有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第一继电器的两个常开触点分别连接在电动机的两端,第二继电器的两个常开触点均连接在电动机的两端。本发明专利技术有利于避免出现小孩被遗忘在车内时因缺氧窒息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配件,具体涉及一种车用报警装置。
技术介绍
当小孩被锁在封闭的汽车内,会因为缺氧导致窒息危险。而小孩在窒息前的哭喊求救声,一方面因为虚弱导致声音很小,另一方面但是因为车窗紧闭,哭声很难传出车外,因此无法引起路人的注意。又因为车窗上一般有贴膜,使得车外的人无法看清车内的情形,不利于过路的人进行救助。而车内在经过一段时间后氧气稀薄是造成小孩窒息的直接原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车用报警装置,以解决现在小孩容易被遗忘在车内造成窒息悲剧的问题。方案一:车用报警装置,包括呈半球形的外壳和设置外壳内的哭声报警电路,所述哭声报警电路包括拾取哭声信号的拾音器、与拾音器连接的微控制器、为整个电路提供能量的蓄电池、与蓄电池连接的开关以及分别与微控制器连接的电动机、喇叭和GSM模块;所述电动机上连接有制氧机;所述开关为设置在外壳上的按动开关;所述拾音器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外壳的对称位置上;两个拾音器上连接有放大器,且通过放大器连接至微控制器;所述微控制器与所述电动机之间连接有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第一继电器的两个常开触点分别连接在电动机的两端,第二继电器的两个常开触点均连接在电动机的两端。本文中微控制器处理信号的方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用方式。工作原理:当大人离开时即打开开关,当小孩遗忘在车上时间过长,会因恐慌情绪而大声哭泣。拾音器拾取哭声并传至微控制器,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工作,使与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连接的电动机转动,带动制氧机工作,使汽车内流入充足的氧气,避免小孩窒息。同时,微控制器控制喇叭发出响亮声音进行呼救,并通过GSM模块发送报警信息到指定的手机上,使接收到报警信息的人赶快赶回来救人。有益效果:1.车用报警装置,包括呈半球形的外壳和设置外壳内的哭声报警电路,半球形的外壳表面圆滑,安装在车内避免尖锐的棱角碰伤驾乘者,方便将本专利技术安装在车内的任意位置。2.所述哭声报警电路包括拾取哭声信号的拾音器、与拾音器连接的微控制器、为整个电路提供能量的蓄电池、与蓄电池连接的开关以及分别与微控制器连接的电动机、喇叭和GSM模块;所述电动机上连接有制氧机;通过检测小孩子的哭声来发送报警信号,有效利用了小孩子恐惧时产生的直接反应,且根据现有技术调整预先设置在微控制器内的预设值,不仅可以检测到小孩子的哭声,还可以根据小孩子的其他高分贝声音来启动哭声报警电路发送信号,增加了本专利技术的适用范围。哭声报警电路在检测到哭声信号的同时,使电动机带动制氧机工作,为车内及时输送氧气及新鲜空气,避免小孩子在车内窒息。3.所述开关为设置在外壳上的按动开关;所述拾音器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外壳的对称位置上;两个拾音器上连接有放大器,且通过放大器连接至微控制器;方便及时检测到小孩子的哭声,并通过放大器将放大后的信号传递至微控制器,有利于对细微哭声的检测,有效增加了本专利技术的灵敏性。4.所述微控制器与所述电动机之间连接有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第一继电器的两个常开触点分别连接在电动机的两端,第二继电器的两个常开触点均连接在电动机的两端。有利于通过继电器控制电动机转动,进而带动制氧机工作。5.本专利技术仅包括呈半球形的外壳和设置外壳内的哭声报警电路,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且哭声报警电路所用材料皆为普通材料,价格便宜,适于推广。方案二:在方案一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所述制氧机包括与外壳连通并伸到车外的进风管、设置在进风管内的吸风机和固定在进风管内的氧气气囊;所述氧气气囊与吸风机的扇叶相抵;所述吸风机与电动机的输出轴连接;当电动机开始转动时,带动吸风机从车窗外吸入新鲜空气,同时吸风机转动,吸风机的扇叶弄破氧气气囊,将预先充入氧气气囊内的氧气放出,环节车内的缺氧情况,后续氧气则由吸风机不断从新鲜空气中直接吸入提供,避免全部充入氧气造成过氧的情况。方案三:在方案一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所述外壳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罩壳和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装有吸盘,方便将车用报警装置安装在车内任意玻璃上,操作方便;同时方便拆卸维修。方案四:在方案一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所述微控制器上还连接有多个红色发光二极管;方便在车内黑暗看不清楚的情况下,人们可以通过不断闪烁的红光发现车内的异常情况,进一步当人门幅能清晰看到红色发光二极管显示的求救信息时,更加方便对车内小孩进行救助。方案五:在方案一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所述罩壳上设有多个供拾音器拾取声音的通孔,有利于拾音器拾取哭声信号,同时有利于将喇叭的声音尽量传出去。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位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哭声报警电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罩壳1、安装板2、吸盘3、通孔4、第一拾音器MIC1、第二拾音器MIC2、微控制器IC、电动机M、喇叭BL1、开关S、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电解电容C4、第一继电器K1、第二继电器K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可调电阻RP、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第三发光二极管LED3、第四发光二极管LED4、第五发光二极管LED5、第六发光二极管LED6、第七发光二极管LED7、三极管VT1。如图1所示,车用报警装置,包括呈半球形的外壳和焊接在外壳内的哭声报警电路。外壳包括彼此卡接的罩壳1和安装板2,罩壳1为中空的半球体,罩壳1的底端具有十八个卡块,安装板2上对应卡块开有十八个供卡块插入的十八个卡口。安装板2的底面安装有四个吸盘3,方便将车用报警装置吸附安装在车内任意玻璃上,操作方便;同时,因为罩壳1和安装板2的卡接方便拆卸维修。哭声报警电路包括拾取哭声信号的拾音器、与拾音器连接的微控制器IC、分别与微控制器IC连接的电动机M、喇叭BL1、GSM模块为哭声报警电路提供能量的蓄电池以及连接蓄电池的开关S;电动机M连接制氧机。开关S为卡接在罩壳1上的按动开关;拾音器为两个且分别用卡位槽卡接在罩壳1的内壁上,两个拾音器的位置对称。制氧机包括固接在安装板2上进风管,进风管贯穿罩壳1并通过进风管上的粘性条将进风管粘接在车内壁上一直延伸到车外。进风管的两端都是连通的,在进风管内连接有吸风机。吸风机包括底座、网罩和外壳里面的扇叶。吸风机的底座螺钉连接在安装板2上,吸风机的网罩焊接在进风管内壁。在进风管内还卡接有预先充满氧气的氧气气囊;氧气气囊刚好与吸风机的扇叶相抵;吸风机与电动机的输出轴电连接。吸风机转动时,扇叶高速转动打破氧气气囊,使里面的氧气流出,同时吸风机通过进风管从车外吸入新鲜空气。氧气气囊内的氧气仅为救济用,所以数量有限,因此氧气气囊的体积不大,方便放置入进风管内。从进风管被吸风机吸入的空气才是后面防止窒息的主要氧气来源,这样及避免了发生窒息事故,又避免了因为氧气过多而发生过氧事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车用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半球形的外壳和设置外壳内的哭声报警电路,所述哭声报警电路包括拾取哭声信号的拾音器、与拾音器连接的微控制器、为整个电路提供能量的蓄电池、与蓄电池连接的开关以及分别与微控制器连接的电动机、喇叭和GSM模块;所述电动机上连接有制氧机;所述开关为设置在外壳上的按动开关;所述拾音器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外壳的对称位置上;两个拾音器上连接有放大器,且通过放大器连接至微控制器;所述微控制器与所述电动机之间连接有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第一继电器的两个常开触点分别连接在电动机的两端,第二继电器的两个常开触点均连接在电动机的两端。
【技术特征摘要】
1.车用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半球形的外壳和设置外壳内的哭声报警电路,所述哭声报警电路包括拾取哭声信号的拾音器、与拾音器连接的微控制器、为整个电路提供能量的蓄电池、与蓄电池连接的开关以及分别与微控制器连接的电动机、喇叭和GSM模块;所述电动机上连接有制氧机;所述开关为设置在外壳上的按动开关;所述拾音器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外壳的对称位置上;两个拾音器上连接有放大器,且通过放大器连接至微控制器;所述微控制器与所述电动机之间连接有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第一继电器的两个常开触点分别连接在电动机的两端,第二继电器的两个常开触点均连接在电动机的两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振昌,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璧山县振昌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8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