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环向保温碎石盲沟的隧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709927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14 14: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寒冷及严寒地区的具有环向保温碎石盲沟的隧道结构,对于初期支护和模筑衬砌之间已经设置保温层的隧道,采取直接增加环向保温碎石盲沟的方式。对于初期支护和模筑衬砌之间未设置保温层的隧道,采取在环向透水盲管靠近模筑衬砌侧增设2m幅宽的聚氨酯保温板,同时为加强排水效果,增加环向保温碎石盲沟的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环向保温碎石盲沟的隧道结构,充分考虑传统隧道环向保温盲管刻槽深埋的施工困难,采用不刻槽,增设保温层的施工工艺,方便施工,防冻性能好,排水方案合理,投资增加较小,能很好的解决寒冷及严寒地区模筑衬砌背后冻胀问题,保证隧道建成后衬砌背部的排水、减压,保障隧道排水畅通,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隧道结构,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寒冷及严寒地区的具有环向保温碎石盲沟的隧道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修建多条位于寒冷及严寒地区的铁路,对于隧道衬砌背后的排水系统,目前大多沿用环向盲管的排水理念,采用在模筑衬砌及防水板背后设置环向透水盲管引排至隧道中心排水沟的方式。从东北、西北已经建成铁路项目来看,隧道这种传统的衬砌背后盲管排水系统施工难度较大,防冻性能也不太理想。由于隧道衬砌厚度一般为35~65cm,均小于冻结深度,环向盲管的埋置需要向初期支护外部围岩内扩挖刻槽预埋。在较弱地层施工时,一般在初期支护施工完成以后,再掏槽施工保温盲沟,这会剪断初期支护连接筋和部分超前支护。而在较好地层施工时,常规的爆破开槽方式难以保证保温盲管的所在槽体的形状和尺寸,易导致环向盲沟保温措施施作不到位,导致环向盲管极易被冻结堵塞,衬砌背后积水冻胀,给隧道结构和运营安全带来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方便施工且防冻性能好的具有环向保温碎石盲沟的隧道结构,以解决寒冷及严寒地区隧道衬砌背后的排水、防冻胀问题。本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环向保温碎石盲沟的隧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隧道结构在隧道两侧从跨度最大位置处至两侧拱脚位置处设置环向保温碎石盲沟,在初期支护和模筑衬砌之间设置保温防水层,或者在初期支护和模筑衬砌之间设置防水层,并在环向透水盲管靠近模筑衬砌一侧设置聚氨酯保温板;所述的保温防水层由内层防水板、土工布、聚氨酯保温板和外层防水板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环向保温碎石盲沟的隧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隧道结构在隧道两侧从跨度最大位置处至两侧拱脚位置处设置环向保温碎石盲沟,在初期支护和模筑衬砌之间设置保温防水层,或者在初期支护和模筑衬砌之间设置防水层,并在环向透水盲管靠近模筑衬砌一侧设置聚氨酯保温板;所述的保温防水层由内层防水板、土工布、聚氨酯保温板和外层防水板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环向保温碎石盲沟的隧道结构,其特征在于:环向保温碎石盲沟沿线路方向结合施工缝和环向透水盲管每隔12~16m设置一道;环向保温碎石盲沟外侧设置有钢筋笼,在地下水发育地段于环向保温碎石盲沟的顶部设置盲沟泄水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环向保温碎石盲沟的隧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地下水发育地段,环向保温碎石盲沟上部均设置五个直径为100mm的盲沟泄水孔,每个盲沟泄水孔长度为4m;该五个盲沟泄水孔分为两组:第一组盲沟泄水孔有三个,均位于保温碎石盲沟的顶部,其中一个盲沟泄水孔位于保温碎石盲沟正上方,另外两个盲沟泄水孔于保温碎石盲沟左右两侧对称布置并与其成30°~40°的夹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铮陈宇安玉红张弛苗壮吕超吴小策李岩
申请(专利权)人: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