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用菌培养基领域,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杏鲍燕(Pleurotus eryngii)属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又名刺芹侧耳。杏鲍菇是集食药用于一体的珍稀食用菌品种。菌肉肥厚,质地脆嫩,味道清香,营养丰富,具有令人愉快的杏仁香味和如鲍鱼的口感,适合保鲜、加工,深得人们的喜爱,已经成为一种市场前景看好的珍稀食用菌。杏鲍菇在菌丝生长阶段主要以非木质纤维素组分为营养物质,在生殖生长阶段主要以木质纤维素组分为营养源,木质纤维素包括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但是杏鲍菇对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量较小,杏鲍菇对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量决定着杏鲍菇形态发育情况,取决于杏鲍菇内漆酶的分泌量以及活性,如果促进漆酶的分泌量并提高活性进而实现杏鲍菇形态的良好发育,实现杏鲍菇的高效栽培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培养基的深层发酵培养,可获得大量的菌丝体和代谢产物,对漆酶的获得和活性具有一定的作用,对杏鲍菇的栽培具有重要的意义。牡蛎壳富含蛋白质、糖蛋白和多糖、以及甘氨酸、胱氨酸、蛋氨酸等17种氨基酸和铁、锌、砸等24种微量元素,是有机生物大分子作为框架,碳酸钙分子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过木质素降解实现杏鲍菇形态发育调控的高效培养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组分:可溶性淀粉10‑12、聚谷氨酸2‑3、魔芋粉3‑4、蚕蛹粉4‑5、云母粉2‑4、泥螺壳粉12‑14、米糠粉40‑50、甘氨酸锌1‑2、苹果渣10‑12、凡士林1‑2、芦苇秸秆段3‑4、海带渣20‑30、浒苔粉1‑2、蛋壳粉2‑3、蛋白胨1‑2、KH2PO40.4‑0.6、MgSO40.5‑0.8、酵母菌2‑3、褐腐素1‑2、焦藕渣18‑20、油脂废渣16‑18、氨基酸螯合铜0.6‑0.7、EDTA螯合铜0.4‑0.5、葡萄酸铜0.3‑0.5、牡蛎壳16‑18、蚕丝2‑3、适量的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铭,费丹,藏一健,沈翔,范和桥,殷坤才,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市安康菌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