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91849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11 15: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座(10)和下模座(20),所述上模座(10)上设置有压料芯(12)和第一翻边镶块(14),所述下模座(20)上设置有托料芯(22)和第二翻边镶块(24),所述压料芯(12)和所述托料芯(22)沿上模运动方向相对,所述托料芯(22)上具有与所述第一翻边镶块(14)形成第一翻边部的第一翻边型面,所述压料芯(12)上具有与所述第二翻边镶块(24)形成第二翻边部的第二翻边型面。上述冲压模具通过压料芯、第一翻边镶块、托料芯和第二翻边镶块的配合作用实现工件的双向翻边,其能够简化零件的双向翻边工序,同时可在同一冲压模具中实现工件的双向翻边,从而降低了零部件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座(10)和下模座(20),所述上模座(10)上设置有压料芯(12)和第一翻边镶块(14),所述下模座(20)上设置有托料芯(22)和第二翻边镶块(24),所述压料芯(12)和所述托料芯(22)沿上模运动方向相对,所述托料芯(22)上具有与所述第一翻边镶块(14)形成第一翻边部的第一翻边型面,所述压料芯(12)上具有与所述第二翻边镶块(24)形成第二翻边部的第二翻边型面。上述冲压模具通过压料芯、第一翻边镶块、托料芯和第二翻边镶块的配合作用实现工件的双向翻边,其能够简化零件的双向翻边工序,同时可在同一冲压模具中实现工件的双向翻边,从而降低了零部件的生产成本。【专利说明】冲压模具
本技术涉及零部件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冲压模具。
技术介绍
目前冲压件多采用冷冲压的方式成形,随着工业快速发展,零部件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冲压模具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翻边整形是零件成形过程中较常见的冲压工艺,其包括上翻边和下翻边两种类型,而有些零件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同时进行上翻边和下翻边,即双向翻边。目前,对零件进行双向翻边需要通过两序完成,即:先进行下翻边,下一序再进行上翻边,或者先进行上翻边,下一序再进行下翻边。 显然,传统技术在对零件进行双向翻边时,工序数目较多,且需要两组冲压模具实现,导致零部件的生产成本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冲压模具,该冲压模具能够降低零部件的生产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上模座上设置有压料芯和第一翻边镶块,所述下模座上设置有托料芯和第二翻边镶块,所述压料芯和所述托料芯沿上模运动方向相对,所述托料芯上具有与所述第一翻边镶块形成第一翻边部的第一翻边型面,所述压料芯上具有与所述第二翻边镶块形成第二翻边部的第二翻边型面; 所述上模座通过压料芯限位销与所述压料芯限位连接,所述压料芯限位销包括设置于所述上模座的侧壁上的多个压料芯工作侧销和多个安全侧销。 优选地,在上述冲压模具中,所述下模座的侧壁通过托料芯限位销与所述托料芯限位连接,所述托料芯限位销仅包括设置于所述下模座的侧壁上的多个托料芯工作侧销。 优选地,在上述冲压模具中,所述压料芯的外侧壁上可拆卸固定有多个上导板,所述上导板与所述上模座滑动配合。 优选地,在上述冲压模具中,所述托料芯的外侧壁上可拆卸固定有多个下导板,所述下导板与所述下模座滑动配合。 优选地,在上述冲压模具中,所述上模座上固定有上墩死块,所述上墩死块沿着所述上模运动方向与所述压料芯相对。 优选地,在上述冲压模具中,所述下模座上固定有下墩死块,所述下墩死块沿着所述上模运动方向与所述托料芯相对。 优选地,在上述冲压模具中,所述托料芯的底部具有机床作用垫块。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压料芯、第一翻边镶块、托料芯和第二翻边镶块,压料芯和第一翻边镶块设置于上模座上,托料芯和第二翻边镶块设置于下模座上,压料芯和托料芯沿上模运动方向相对,托料芯上具有与第一翻边镶块形成第一翻边部的第一翻边型面,压料芯上具有与第二翻边镶块形成第二翻边部的第二翻边型面。 上述冲压模具的工作过程为:上模座随压机向下运动,压料芯开始接触工件并与托料芯配合起到压料作用;上模座继续向下运动,第一翻边镶块与托料芯上的第一翻边型面配合开始下翻边整形;下翻边整形完成后,上模座继续向下运动,由于压机的压力大于与托料芯相作用的机床顶杆的力,上模座及压料芯将压迫托料芯向下运动,第二翻边镶块与压料芯上的第二翻边型面配合进行上翻边整形。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提供的冲压模具通过压料芯、第一翻边镶块、托料芯和第二翻边镶块的配合作用实现工件的双向翻边,相比于
技术介绍
中所介绍的内容,本技术提供的冲压模具能够简化零件的双向翻边工序,同时可在同一冲压模具中实现工件的双向翻边,从而降低了零部件的生产成本。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冲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冲压模具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冲压模具的上模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冲压模具的下模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冲压模具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上模座,11-压料芯工作侧销,12-压料芯,13-上导板,14-第一翻边镶块,15-上墩死块,16-螺旋弹簧,17-弹簧导正销,20-下模座,21-托料芯工作侧销,22-托料芯,23-下导板,24-第二翻边镶块,25-下墩死块,26-机床作用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冲压模具,该冲压模具能够降低零部件的生产成本。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如图1-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冲压模具可实现工件的双向翻边,其包括上模座10、压料芯12、第一翻边镶块14、螺旋弹簧16、弹簧导正销17、下模座20、托料芯22和第二翻边镶块24,其中: 上模座10与压机相作用,且上模座10为冲压模具的整个上模部分的安装基础;压料芯12设置于上模座10上,其用于将待加工的工件压紧,防止工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攒动,压料芯12通过螺旋弹簧16连接于上模座10上,上模座10的运动将直接传递至压料芯12上,弹簧导正销17用于实现螺旋弹簧16的导向,其可通过自身底部的螺纹安装于上模座10上;第一翻边镶块14设置于上模座10上; 下模座20相对于加工平台固定;托料芯22设置于下模座20上,其通过机床顶杆与机床相作用;第二翻边镶块24设置于下模座20上; 压料芯12和托料芯22沿上模运动方向相对,托料芯22上具有与第一翻边镶块14形成第一翻边部的第一翻边型面,压料芯12上具有与第二翻边镶块24形成第二翻边部的第二翻边型面。 上述冲压模具的工作过程为: 上模座10随压机向下运动,压料芯12开始接触工件并与托料芯22配合起到压料作用;上模座10继续向下运动,螺旋弹簧16逐渐被压缩,其弹力作用于压料芯12上,以此为翻边整形提供压料力;上模座10继续向下运动,第一翻边镶块14与托料芯22上的第一翻边型面配合开始下翻边整形,由于压料芯12上的压力小于机床顶杆上的力,因此在此过程中,托料芯22为静止状态,上翻边操作未开始; 下翻边整形完成后,上模座10继续向下运动,由于压机的压力大于机床顶杆上的力,上模座10及压料芯12将压迫托料芯22向下运动,第二翻边镶块24与压料芯12上的第二翻边型面配合进行上翻边整形;上翻边整形结束后,冲压模具进入闭合状态。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冲压模具通过压料芯12、第一翻边镶块14、托料芯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座(10)和下模座(2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10)上设置有压料芯(12)和第一翻边镶块(14),所述下模座(20)上设置有托料芯(22)和第二翻边镶块(24),所述压料芯(12)和所述托料芯(22)沿上模运动方向相对,所述托料芯(22)上具有与所述第一翻边镶块(14)形成第一翻边部的第一翻边型面,所述压料芯(12)上具有与所述第二翻边镶块(24)形成第二翻边部的第二翻边型面; 所述上模座(10)通过压料芯限位销与所述压料芯(12)限位连接,所述压料芯限位销包括设置于所述上模座(10)的侧壁上的多个压料芯工作侧销(11)和多个安全侧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世涛王海玲何鹏申刘明森赖荣胜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