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丹彤专利>正文

自动锁紧密封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9105 阅读:2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的自动锁紧密封容器,其容器体末端有一个大于瓶口口径的下开口,下开口与底托密封连接,下大上小的塞子在容器体内,塞子上部连有伸出瓶口的操作杆,塞子下部接有支撑杆,弹性元件固定在支撑杆与支撑件之间,支撑件固定在底托或容器体上,这种结构的密封容器,塞子由容器内向外堵住瓶口,并利用弹性元件恢复力自动锁紧瓶口,因此密封效果好,操作方便,不论容器以何种方式放置,液体均不易浸出。(*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自动锁紧密封容器。目前,我们所用的试剂瓶、旅行饮具,它们的瓶口密封均是将塞子从容器口外部塞入容器口内,或将盖通过螺纹拧在容器口上,这种过盈配合密封,密封效果不理想、容器不便到置,液体易浸出。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自动锁紧密封容器,其具有密封效果,容器到置时液体不易浸出,操作方便的特点。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动锁紧密封容器,它是由塞子、容器体组成,在容器体末端有一个大于瓶口口径的下开口,下开口与底托密封连接,下大上小的塞子在容器体内,塞子上部连有伸出瓶口的操作杆,塞子下部接有支撑杆,弹性元件固定在支撑杆与支撑件之间,支撑件固定在底托或容器体上。本技术的优点是:这种自动锁紧密封容器的结构采用了下大上小的塞子由容器内向外堵住瓶口,并利用弹性元件恢复力自动锁紧瓶口,因此密封效果好,操作方便,不论容器以何种方式放置,液体均不易浸出。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正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正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A-A视图。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自动锁紧密封容器,在容器体10的末端有一个大于瓶口2口径的下开口7,下开口7与底托8通过密封圈9螺纹(或封装焊接)连接,下大上小的塞子3在容器体10内,支撑杆4穿过塞子3两端并固定,确保塞子3-->不可在支撑杆4上移动,上端通过螺纹与操作杆12固定连接,(操作杆和支撑杆也可是一整体结构),下端有一凸台,弹簧6固定在支撑杆4的凸台与支撑件6之间,支撑件6与底托8是一整体(或分体,其固定放置在底托8上);操作杆12螺纹(或铆接、焊接、一整体)联接把手14,把手14穿过瓶口2侧壁上开的L型孔13,瓶口2顶部可有盖1,盖1可作成杯形或其它形状,瓶口2侧壁可开有注水孔;塞子3的外形、角度应与瓶口2内壁接合处的形状、角度相一致,以便紧密配合。本技术的使用方法是:拨下把手14,使其至于L型孔13的下部,施加在把手14上的外力通过操作杆12带动塞子3,使支撑杆4压缩弹簧5,塞子3与瓶口2分离,此时可注入或倒出液体,去掉作用在把手14上的外力,弹簧5克服塞子3等元件的自重,自动恢复,塞子3从内向外自动锁紧瓶口2,塞子3与瓶口2均匀良好地密封封闭,“L”型孔可帮助开启方便。实施例2如图2、3所示,底托8很深,支撑件6搭接在底托8的环形凸台上,容器体10上的下开口7与底托8通过密封圈9螺纹密封连接,将支撑件6牢固夹紧在其中,支撑件6也可焊接、用螺纹旋拧在容器体10或底托8的侧壁上,其上开有漏液孔11,其余结构与使用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锁紧密封容器,它是由塞子、容器体组成,其特征在于:容器体(10)末端有一个大于瓶口(2)口径的下开口(7),下开口(7)与底托(8)密封连接,下大上小的塞子(3)在容器体(10)内,塞子(3)上部连有伸出瓶口(2)的操作杆(12),塞子(3)下部接有支撑杆(4),弹性元件(5)固定在支撑杆(4)与支撑件(6)之间,支撑件(6)固定在底托(8)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锁紧密封容器,它是由塞子、容器体组成,其特征在于:容器体(10)末端有一个大于瓶口(2)口径的下开口(7),下开口(7)与底托(8)密封连接,下大上小的塞子(3)在容器体(10)内,塞子(3)上部连有伸出瓶口(2)的操作杆(12),塞子(3)下部接有支撑杆(4),弹性元件(5)固定在支撑杆(4)与支撑件(6)之间,支撑件(6)固定在底托(8)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锁紧密封容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丹彤
申请(专利权)人:张丹彤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