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文博专利>正文

一种主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83343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8 19:58
一种主轴,包括环状块、拉杆、拉钉、拉爪,拉爪沿主轴的轴线贯穿有拉爪内腔,拉杆底部由拉爪的上端口伸入拉爪内腔且拉杆底部卡接在拉爪内腔,拉杆底部在拉爪内腔沿其自身长度方向来回运动,主轴内腔固定连接有环状块且环状块的轴线与主轴内腔轴线重合,拉爪具有弹性,拉爪的下端口设置有呈分瓣式张开状的爪脚,爪脚与拉钉接触部位设置有爪槽,爪槽固定链接有弹性垫片以和拉钉接触。其特征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维护方便,同时,可有效减小拉钉与拉爪的磨损,以延长拉爪和拉钉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自动化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主轴
技术介绍
在数控机床主轴的增力机构中,包括用于拉紧拉钉的主轴拉杆、拉钉、用于拉紧刀柄的拉钉及装在拉杆前端径向孔中的钢球组成。但是,由于受单个零配件的尺寸限制,拉爪整体尺寸不能达到很小,无法满足小型电主轴的安装尺寸要求。有鉴于此,在公告号为CN234134U的专利文献(以下称之为对比文件I)中公开了一种可自动换刀的一体式拉爪。由主轴连接部和其下端的拉爪组成,主轴连接部与拉爪为一体成型结构,常态下,拉爪呈张开状;拉爪的爪脚设置有与拉钉连接的拉钉槽。但是,对比文件中拉爪呈张开状,拉爪的爪端设置有与拉钉连接的拉钉槽。刀柄与拉钉固定时,拉钉刚开始和拉爪配合时,拉爪的爪部处于张弛状态,当主轴进行换刀时,拉爪的爪脚端需要屡次进行的松弛和收紧,以便对拉钉进行屡次的挤压和松弛,以便拉杆对拉钉进行挤推作用,致使拉钉和拉爪的磨损,影响其轴向固定精度,渐而影响刀具的安装精度,同时缩短了拉钉和拉爪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主轴,包括环状块、拉杆、拉钉、拉爪,所述拉爪沿主轴的轴线贯穿有拉爪内腔,所述拉杆底部由拉爪的上端口伸入所述拉爪内腔且所述拉杆底部卡接在拉爪内腔,所述拉杆底部在拉爪内腔沿其自身长度方向来回运动,所述主轴内腔固定连接有环状块且所述环状块的轴线与主轴内腔轴线重合,所述拉爪具有弹性,所述拉爪的下端口设置有呈分瓣式张开状的爪脚,所述爪脚与拉钉接触部位设置有爪槽,所述爪槽固定链接有弹性垫片以和拉钉接触。本技术方案所获得的益处为:现有拉爪呈张开状,拉爪爪脚设置有与拉钉连接的拉钉槽。刀柄与拉钉固定时,拉钉刚开始和拉爪配合时,拉爪爪部处于张弛状态,当拉杆拖动拉爪朝向拉钉的相反方向移动时,拉爪会逐渐受到环状块的挤压力,此时,在拉爪与拉钉逐渐紧密连接,拉爪的爪脚会对拉钉具有很大的压力,拉爪与拉钉间会产生剧烈的摩擦,这会增加拉钉与拉爪的磨损,影响其轴向固定精度,渐而影响刀具的安装精度。而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爪脚与拉钉接触部位设置有爪槽,所述爪槽设置有弹性垫片,弹性垫片具有很好的弹性,这对拉钉和拉爪之间的压力具有很好的缓冲作用,避免二者在压力的作用下变形;并且,弹性垫片的使用可有效将拉爪与拉钉隔离开,使得拉爪与拉钉不接触,避免拉爪和拉钉产生剧烈的摩擦,造成磨损。本技术进一步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所述拉爪外周卡接在环状块的内周间,所述环状块朝向拉杆一端设置为环状块顶部,所述环状块顶部边缘设置有第二锥面,且所述第二锥面朝向拉钉方向的面积逐渐减小,所述拉杆深入拉爪内部的上端口的外边缘设置为第三锥面,且所述第三锥面朝向拉钉的相反方向的面积逐渐减小。本技术方案所获得的益处为:在机床主轴进行换刀工作时,若进行上刀工作,在打刀机构中的碟簧作用下,拉杆会以朝向拉钉的相反方向移动,而本技术可增加拉爪朝向拉钉的相反方向的力;此外,第二锥面的设置使得环状块底部成锥形结构,使得第二锥面与拉爪顶部的接触线为二圆线,这相当于三个止推定位支承,限制了拉爪顶部的三个自由度,运用了锥形定位的原理,使得拉杆推着拉爪朝向刀柄的方向移动时,固定了拉爪顶部进入第二锥面的方向,提高了拉爪的定位精度,本技术进一步提供以下技术方案:环状块朝向刀柄一端设置为环状块底部,环状块底部边缘设置有第一锥面,且第一锥面朝向拉杆方向的面积逐渐减小。本技术方案所获得的益处为:第一锥面的设置使得环状块底部成锥形结构,使得第一锥面与拉爪底部的接触线为二圆线,这相当于三个止推定位支承,限制了拉爪底部的三个自由度,运用了锥形定位的原理,使得拉杆拉着拉爪朝向刀柄的相反方向移动时,固定了拉爪底部进入第一锥面的方向,提高了拉爪的定位精度。同时,保证了拉杆拉着拉爪朝向刀柄的相反方向移动时,拉爪受力均匀,可有效延长拉爪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对比文件I中拉爪的三维示意图;图2为传统技术中主轴的夹紧装置的轴向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主轴中拉爪的轴向剖视图;图4为图3中G部的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的一种主轴的轴向剖视图;图6为图5中A部的放大图;图7为图6中D部的放大图;图8为图6中B部的放大图;图9为本技术的一种主轴中环状块的轴向剖视图;图10为图9中E部的放大图;图11为本技术的一种主轴中拉杆的主视图;图12为图11中F部的放大图;图13为图6中C部的放大图。图中:1、爪槽;2、拉爪;3、爪脚;4、钢球;5、上端口 ;6、下端口 ;7、拉爪内腔;8、第二锥面;9、刀柄;10、拉钉;11、主轴内腔;12、环状块;13、第三锥面;14、第一锥面;15、拉杆;16、弹性垫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阅读了本技术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本实施例的技术要点为:一种主轴,包括环状块12、拉杆15、拉钉10、拉爪2,拉爪2沿主轴的轴线贯穿有拉爪内腔7,拉杆15底部由拉爪2的上端口 5伸入拉爪内腔7且拉杆15底部卡接在拉爪内腔7,拉杆15底部在拉爪内腔7沿其自身长度方向来回运动,主轴内腔11固定连接有环状块12且环状块12的轴线与主轴内腔11轴线重合,拉爪2具有弹性,拉爪2的下端口 6设置有呈分瓣式张开状的爪脚3,爪脚3与拉钉10接触部位设置有爪槽1,爪槽I固定链接有弹性垫片16以和拉钉10接触。拉爪2外周卡接在环状块12的内周间,环状块12朝向拉杆15 —端设置为环状块12顶部,环状块12顶部边缘设置有第二锥面8,且第二锥面8朝向拉钉10方向的面积逐渐减小。拉杆15深入拉爪2内部的上端口 5的外边缘设置为第三锥面13,且第三锥面13朝向拉钉10的相反方向的面积逐渐减小。环状块12朝向刀柄9 一端设置为环状块12底部,环状块12底部边缘设置有第一锥面14,且第一锥面14朝向拉杆15方向的面积逐渐减小。实施例1:如图5所示,在机床主轴进行换刀时,刀柄9通过其端部的凹槽与拉钉10固定,拉钉10与拉爪2配合,并有拉杆15拉着拉着拉爪2朝向刀柄9的相反方向移动,但是,如图1所示,传统的拉爪2呈张开状,拉爪2爪脚3设置有与拉钉10连接的拉钉10槽。刀柄9与拉钉10固定时,拉钉10刚开始和拉爪2配合时,拉爪2爪部处于张弛状态,当拉杆15拖动拉爪2朝向拉钉10的相反方向移动时,拉爪2会受到环状块12的挤压力,此时,在拉爪2与拉钉10逐渐紧密连接,拉爪2的爪脚3会对拉钉10具有很大的压力,拉爪2与拉钉10见会产生剧烈的摩擦,这会增加拉钉10与拉爪2的磨损,影响其轴向固定精度,渐而影响刀具的安装精度。故在本实施例中,一种主轴,包括环状块12、拉杆15、拉钉10、拉爪2,拉爪2沿其主轴的轴线贯穿有拉爪内腔7,拉杆15底部由拉爪2的上端口 5伸入拉爪内腔7且拉杆15底部卡接在拉爪内腔7,拉杆15底部在拉爪内腔7沿其自身长度方向来回运动,主轴内腔11固定连接有环状块12且环状块12的轴线与主轴内腔11轴线重合,拉爪2具有弹性,拉爪2的下端口 6设置有呈分瓣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主轴,包括环状块、拉杆、拉钉、拉爪,所述拉爪沿主轴的轴线贯穿有拉爪内腔,所述拉杆底部由拉爪的上端口伸入所述拉爪内腔且所述拉杆底部卡接在拉爪内腔,所述拉杆底部在拉爪内腔沿其自身长度方向来回运动,所述主轴内腔固定连接有环状块且所述环状块的轴线与主轴内腔轴线重合,所述拉爪具有弹性,所述拉爪的下端口设置有呈分瓣式张开状的爪脚,所述爪脚与拉钉接触部位设置有爪槽,其特征为:所述爪槽固定连接有弹性垫片以和拉钉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博
申请(专利权)人:李文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