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质保护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8311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软质保护套,用以包覆以保护一携带式装置,其防震结构对应携带式装置的外壳转角结构并与软质保护套本体一体以成型,防震结构包覆一气室并隆起成型,特别是当软质保护套包覆携带式装置时,携带式装置的外壳转角结构会紧密贴附气室的周缘,以形成绝佳的防震结构,为此达到既美观,又具防震、防撞功能的效果。(*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软质保护套,尤其涉及一种利用以包覆携带式装置的软质保护套。
技术介绍
如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器(PDA)...等高价的携带式装置,为防止因为经常性的携带、操作而刮伤表面,近来有俗称果冻套的硅胶保护套上市,包覆携带式装置来达到上述目的。硅胶保护套是属于一种软质保护套,采用硅胶材质,硅胶材质不仅质软可形变易贴附,其特殊的质感更是美观耐用。软质保护套于当前仍属初期发展的产品,相关的专利例如有中国台湾专利M332574、M328810。这类相关的技术,主要功能为包覆防刮,其为使包覆良好,所设计的思考方向皆以紧密包覆为主,即软质保护套完全的紧贴于携带式装置表面,但是,这样对于防摔落防震动而言,效果并不理想。少数技术会以较厚或膨大的软质保护套端部来保护防震,如中国台湾专利M317785,其端部厚厚的软质保护套的确能产生保护作用,然而,实心软质垫的形变能力仍属有限,易将碰撞的能量直接传递到内部的携带式装置,而对携带式装置发生某种程度的损害。并且,实心隆起的软质垫也增加了不少重量与材料成本,不论对生产者、对消费者而言,都不是很理想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提供一种利用以包覆携带式装置的软质保护套,除能防刮伤携带式装置,又能方便操作此携带式装置之外,更能够防撞防震而具有全面性的保护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软质保护套,用以包覆以保护一携带式装置。该软质保护套主要包含硅胶材质的软质保护套的本体,以及与该本体一体成型的防震结构。-->该防震结构对应于该携带式装置的外壳转角结构,该防震结构本身即包覆一气室并隆起成型。本技术的功效在于,由本技术利用以包覆携带式装置的软质保护套,利用具有气室且隆起成型的防震结构,除了能防刮伤携带式装置,又能方便操作此携带式装置之外,还能够防撞防震而具有全面性的保护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软质保护套的正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软质保护套的背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软质保护套的底视图;图4为本技术软质保护套的顶视图;图5为本技术软质保护套的侧视图;图6为本技术软质保护套的正面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软质保护套的侧面剖视图;以及图8为本技术软质保护套的底面剖视图。其中,附图标记20   携带式装置22   外壳转角结构30   软质保护套32   防震结构40   开口42   通透孔50   气室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1为本技术软质保护套30的正面示意图。本技术是关于一种软质保护套30,用以包覆以保护一携带式装置20,软质保护套30以硅胶材质为佳。由于携带式装置20具有显示屏,所以软质保护套30的-->正面具有一个很大的开口40,使携带式装置20的显示屏透过开口40曝露于外部,也就是让操作者目视就可看到携带式装置20的显示屏。请参阅图2,图2为本技术软质保护套30的背面示意图。由于携带式装置20背面并无人机界面,所以软质保护套30的背面是全面的包覆携带式装置20的背面。从图1以及图2可见,软质保护套30除了软质保护套30自身硅胶材质的本体之外,进一步包含了与本体一体成型的防震结构32。于图中,携带式装置20具有四个外壳转角结构22,此为平常最易碰撞的地方,所以对应四个外壳转角结构22,软质保护套30亦具有四个四向分置的防震结构32;而于每两个相邻的防震结构32间,以软质保护套30的本体来相连。所以,当防震结构32包覆在携带式装置20的四个外壳转角结构22时,原本向内开放的气室50会紧密贴附于携带式装置20的外壳转角结构22,形成密闭的气室50,达到非常理想的防撞防震效果。请参阅图3、图4、以及图5,图3为本技术软质保护套30的底视图。图4为本技术软质保护套30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软质保护套30的侧视图。如前述的软质保护套30,软质保护套30的俯视、底视或是侧视皆可见到部份的防震结构32的外观。此外,软质保护套30对应携带式装置20的连接器座进一步具有至少一通透孔42、42a,以供外部的连接器通过通透孔42、42a以插接于携带式装置20的连接器座,此处所述的连接器座包含了耳机孔、电源接孔、信号连接器座...等。通常连接器座设置于携带式装置20的周边,即俯视、底视或是侧视所见的周边,因此在软质保护套30的顶视、底视或是侧视皆可见到或多或少的通透孔42、42a。配合图1请进一步参阅图6,图6为本技术软质保护套30的正面剖视图。特别可详见防震结构32与携带式装置20的关系。防震结构32对应于携带式装置20的外壳转角结构22,防震结构32包覆一气室50并隆起成型。当软质保护套30包覆携带式装置20时,原本向内开放的气室50会紧密贴附于携带式装置20的外壳转角结构22,形成密闭的气室50,达到非常理想的防撞防震效果;并且,因为气室50原本向内开放,携-->带式装置20的外壳转角结构22会部份插入气室50的空间,会较直接设置封闭气室的方式更达到外观薄形化的目的。因为有气室50,所以瞬间冲撞包覆携带式装置20的软质保护套30时,防震结构32形成较现有实心更为理想的形变以及弹性恢复力,因此具有较理想的抗撞抗震效果。请参阅图7以及图8,图7为本技术软质保护套30的侧面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软质保护套30的底面剖视图。由图7以及图8皆可见软质保护套30随着携带式装置20的外型紧密贴附于携带式装置20,达成薄形化并能衬托携带式装置20美丽外型的目的,并且,因为最易碰触的转角部份有气室50保护,不仅具有理想的防撞效果,并且会产生瘦腰如骨头形状流线美丽的外型。因此,由本技术利用以包覆携带式装置20的软质保护套30,利用具有气室50且隆起成型的防震结构32,除了能防刮伤携带式装置20,又能方便操作此携带式装置20之外,更能够防撞防震而具有全面性的保护效果。当然,本技术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技术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技术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软质保护套,用以包覆以保护一携带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软质保护套包含: 一防震结构,对应该携带式装置的外壳转角结构,该防震结构包覆一气室并隆起成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质保护套,用以包覆以保护一携带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软质保护套包含:一防震结构,对应该携带式装置的外壳转角结构,该防震结构包覆一气室并隆起成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质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当该软质保护套包覆该携带式装置时,该气室的周缘贴附于该携带式装置,并该气室形成密闭空间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质保护套,其特征在于,该防震结构与该软质保护套的主体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进升
申请(专利权)人:果铺创意行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