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砂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681750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8 18:10
本专利属于工业砂除杂技术领域,工业砂分离装置,包括框架,该框架顶部设置有料斗,该料斗下端为插入框架内部的热风管;框架内壁上焊接有均具有磁性的左转动辊和右转动辊,左转动辊和右转动辊之间留有物料通道,该物料通道正对热风管下端的出砂口,框架内壁还设有分别紧贴左转动辊和右转动辊的左辊刀和右辊刀。本专利中为了解决除去工业砂中的金属杂物,在热风管下端设置两个转动辊,这两个转动辊具有磁性,工业砂从两个转动辊之间的物料通道处下落,其中的金属杂物吸附在转动辊的周面上,转动辊继续转动至辊刀位置,被辊刀将金属杂物刮下,从而将金属杂物从工业砂中去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工业砂除杂

技术介绍
压铸(英文:die casting)是一种金属铸造工艺,其特点是利用模具腔对融化的金属施加高压。模具通常是用强度更高的合金加工而成的,这个过程有些类似注塑成型。压铸完成后会使用工业砂清砂铸件的表面,使得铸件表面达到一定的粗糙度。现有的工业砂都是重复利用,使得工业砂中含有一些金属碎肩、铁定、断裂的铸件叫毛孔等等,如果不除去这些金属杂物,则会使得铸件表面在清理过程中被划伤,粗糙度不达标且影响铸件的外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意在提供可去除工业砂中金属杂物的一种工业砂分离装置。本方案中的工业砂分离装置,包括框架,该框架顶部设置有料斗,该料斗下端为插入框架内部的热风管,该热风管通过齿轮机构驱动旋转,该热风管与热风机连接;热风管管身上设有套筒,在套筒内部的热风管管身上开有热风孔,热风管管身还焊接有螺旋叶片;框架内壁上焊接有均具有磁性的左转动辊和右转动辊,左转动辊和右,动辊之间留有物料通道,该物料通道正对热风管下端的出砂口,框架内壁还设有分别紧贴左转动辊和右转动辊的左辊刀和右辊刀。有益效果:本技术为了除去工业砂中的金属杂物,在热风管下端设置两个转动辊,这两个转动辊具有磁性,工业砂从两个转动辊之间的物料通道处下落,其中的金属杂物吸附在转动辊的周面上,转动辊继续转动至辊刀位置,被辊刀将金属杂物刮下,从而将金属杂物从工业砂中去除。另一方面,为了避免工业砂潮湿结块影响除杂效果,热风管与热风机连接,热风从热风孔中冲出,对工业砂进行烘干,热风管在烘干工业砂的同时经齿轮结构驱动进行旋转,螺旋叶片逐渐将工业砂输送至热风管下端出砂口处。进一步,所述齿轮机构包括安装在框架顶部安装的主动齿轮,热风管上端平键连接有从动齿轮,该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用于传递转矩。进一步,左转动辊和右转动辊的转轴均通过轴承安装于框架的内壁上,左转动辊和右转动辊转动更加平稳。进一步,左转动棍包括棍身,该棍身的周面上通过螺栓固定有永磁体;右转动棍包括辊身,该辊身的周面上通过螺栓固定有永磁体,采用永磁体磁性更加稳定。进一步,左辊刀的上表面为弧面,框架的左侧内壁开有与左辊刀上表面相接的左除杂口 ;右辊刀的上表面为弧面,框架的右侧内壁开有与右辊刀上表面相接的右除杂口 ;将辊刀的上表面设计成弧面,使得辊刀从永磁体表面挂下来的金属杂质可以顺着辊刀的弧面从对应除杂口处滑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工业砂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框架1、料斗2、热风管3、主动齿轮4、从动齿轮5、套筒6、热风机7、螺旋叶片8、热风孔9、左转动辊10、右转动辊11、永磁体12、左辊刀13、右辊刀14、左收集斗15、右收集斗16、料框17。实施例工业砂分离装置基本如附图1所示:工业砂分离装置,包括框架1,该框架I顶部开有进砂口,框架I顶部安装有料斗2,该料斗2下端为中空的热风管3,该热风管3插入进砂口中,料斗2中盛有工业砂,工业砂沿料斗2进入热风管3中。该热风管3上端位于框架I外且通过平键连接有从动齿轮5,框架I顶部安装有主动齿轮4,该主动齿轮4与从动齿轮5啮合,主动齿轮4由电机驱动旋转。该热风管3位于框架I的内部的管身上焊接有套筒6,热风管3位于套筒6内的管身上焊接有螺旋叶片8且管身上开有热风孔9。热风管3在框架I顶部和套筒6之间的管身上具有一个分支管,该分支管与热风机7的输出口连通。在框架I内部,热风管3的下方安装有由转动电机驱动的左转动辊10和右转动辊11,左转动辊10和右转动辊11之间留有物料通道,该物料通道正对热风管3下端的出砂口。左转动辊10和右转动辊11的转轴均通过轴承安装与框架I的内壁上,左转动辊10和右转动辊11均包括辊身,辊身的周面上通过螺栓固定有永磁体12。框架I在物料通道下方放置有料框17。在框架I的左侧内壁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左辊刀13,该左辊刀13与左转动辊10的永磁体12表面接触,左辊刀13的上表面为弧面,框架I的左侧内壁开有与左辊刀13上表面相接的左除杂口,左除杂口与框架I外部的左收集斗15相通。在框架I的右侧内壁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右辊刀14,该右辊刀14与右转动辊11的永磁体12表面接触,右辊刀14的上表面为弧面,框架I的右侧内壁开有与右辊刀14上表面相连接的右除杂口,右除杂口与框架I外部的右收集斗16相通。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主权项】1.工业砂分离装置,包括框架,该框架顶部设置有料斗,其特征在于,该料斗下端为插入框架内部的热风管,该热风管通过齿轮机构驱动旋转,该热风管与热风机连接;热风管管身上设有套筒,在套筒内部的热风管管身上开有热风孔,热风管管身还焊接有螺旋叶片;框架内壁上焊接有具有磁性的左转动辊和右转动辊,左转动辊和右转动辊之间留有物料通道,该物料通道正对热风管下端的出砂口,框架内壁还设有分别紧贴左转动辊和右转动辊的左辊刀和右辊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砂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机构包括安装在框架顶部的主动齿轮,热风管上端平键连接有从动齿轮,该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业砂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左转动辊和右转动辊的转轴均通过轴承安装于框架的内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业砂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左转动辊包括辊身,该辊身的周面上通过螺栓固定有永磁体;右转动辊包括辊身,该辊身的周面上通过螺栓固定有永磁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业砂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左辊刀的上表面为弧面,框架的左侧内壁开有与左辊刀上表面相接的左除杂口 ;右辊刀的上表面为弧面,框架的右侧内壁开有与右辊刀上表面相接的右除杂口。【专利摘要】本专利属于工业砂除杂
,工业砂分离装置,包括框架,该框架顶部设置有料斗,该料斗下端为插入框架内部的热风管;框架内壁上焊接有均具有磁性的左转动辊和右转动辊,左转动辊和右转动辊之间留有物料通道,该物料通道正对热风管下端的出砂口,框架内壁还设有分别紧贴左转动辊和右转动辊的左辊刀和右辊刀。本专利中为了解决除去工业砂中的金属杂物,在热风管下端设置两个转动辊,这两个转动辊具有磁性,工业砂从两个转动辊之间的物料通道处下落,其中的金属杂物吸附在转动辊的周面上,转动辊继续转动至辊刀位置,被辊刀将金属杂物刮下,从而将金属杂物从工业砂中去除。【IPC分类】B22C5/06【公开号】CN204934489【申请号】CN201520653753【专利技术人】王燕 【申请人】重庆迎瑞升压铸有限公司【公开日】2016年1月6日【申请日】2015年8月27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工业砂分离装置,包括框架,该框架顶部设置有料斗,其特征在于,该料斗下端为插入框架内部的热风管,该热风管通过齿轮机构驱动旋转,该热风管与热风机连接;热风管管身上设有套筒,在套筒内部的热风管管身上开有热风孔,热风管管身还焊接有螺旋叶片;框架内壁上焊接有具有磁性的左转动辊和右转动辊,左转动辊和右转动辊之间留有物料通道,该物料通道正对热风管下端的出砂口,框架内壁还设有分别紧贴左转动辊和右转动辊的左辊刀和右辊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燕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迎瑞升压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