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搅拌车罐体后支座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81541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8 18: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搅拌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混凝土搅拌车罐体后支座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加好的优化后支座的受力分布状态的混凝土搅拌车罐体后支座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混凝土搅拌车罐体后支座结构,包括斜柱,还包括副梁和与斜柱固定连接的横梁,所述副梁上固定设置有两侧板和内筋板,横梁上固定设置有前板和后板,其中两侧板、内筋板与前板、后板的板外缘之间通过焊接连接,所述横梁下方设置有槽钢和外筋板,所述横梁下方固定连接有成对的立槽钢,所述立槽钢之间通过横槽钢连接,所述横梁通过立槽钢与副梁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尤其适用于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后支座结构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搅拌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混凝土搅拌车罐体后支座结构
技术介绍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上装部分主要有前支座、副梁、后支座、罐体等组成,罐体后锥滚动套圈与滚轮配合,滚轮安装在后支座上,后支座焊接在副梁上。由于罐体安装在前后支座上,后支座承载罐体的2/5重量。因此后支座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上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组件。现有技术的搅拌车后支座有如下缺点:1.应用单一,只能适用一种体积罐体,其经济性差,生产成本高。2.不太合理的设计结构,使其受力分布不均匀,局部的应力集中出现焊缝和零件开裂。另外,问题的出现使服务人员上门维修,增加费用成本。综上的,目前市场上尚无能够较好的解决上述缺陷的混凝土搅拌车罐体后支座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加好的优化后支座的受力分布状态的混凝土搅拌车罐体后支座结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混凝土搅拌车罐体后支座结构,包括斜柱,还包括副梁和与斜柱固定连接的横梁,所述副梁上固定设置有两侧板和内筋板,横梁上固定设置有前板和后板,其中两侧板、内筋板与前板、后板的板外缘之间通过焊接连接,所述横梁下方设置有槽钢和外筋板,所述横梁下方固定连接有成对的立槽钢,所述立槽钢之间通过横槽钢连接,所述横梁通过立槽钢与副梁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是,包括固定设置于前板上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通过焊接而固定于副梁上。进一步的是,所述两侧板和内筋板通过焊接而固定于副梁上。进一步的是,所述前板和后板通过焊接而固定于横梁上。进一步的是,所述横梁下方设置有排水渠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实际使用时,由于本申请采用的是副梁上固定设置两侧板和内筋板,横梁上固定设置前板和后板,并且的立槽钢之间通过横槽钢连接,所述横梁通过立槽钢与副梁固定连接,因此就具有了很均匀也很理想的的受力分布,将后支座的受力分布状态优化,从而大大的延长了使用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本技术具有广阔的市场推广前景,尤其适用于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后支座结构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际应用时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横梁1、槽钢2、外筋板3、内筋板4、后板5、两侧板6、前板7、立槽钢8、横槽钢9、斜柱11、连接板14、副梁1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图3所示的混凝土搅拌车罐体后支座结构,包括斜柱11,还包括副梁15和与斜柱11固定连接的横梁1,所述副梁15上固定设置有两侧板6和内筋板4,横梁I上固定设置有前板7和后板5,其中两侧板6、内筋板4与前板7、后板5的板外缘之间通过焊接连接,所述横梁I下方设置有槽钢2和外筋板3,所述横梁I下方固定连接有成对的立槽钢8,所述立槽钢8之间通过横槽钢9连接,所述横梁I通过立槽钢8与副梁15固定连接。传统的后支座,由于不太合理的设计结构,使其受力分布不均匀,局部的应力集中出现焊缝和零件开裂。本技术对支座结构进行了创造性的改进。首先的,在副梁15上固定设置两侧板6和内筋板4,横梁I上固定设置前板7和后板5,然后的,再将其中两侧板6、内筋板4与前板7、后板5的板外缘之间通过焊接连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应力分布,最后的,再将横梁I通过立槽钢8与副梁15固定连接,就可以很好的实现受力的传到,从而保证受力的均匀。当然的,为了进一步的优化副梁15处的应力状态,可以选择这样的方案:固定设置于前板7上的连接板14,所述连接板14通过焊接而固定于副梁15上。另外,如图1所示的,还可以进一步的将两侧板6和内筋板4通过焊接而固定于副梁15上,以及让前板7和后板5通过焊接而固定于横梁I上,从而让本结构更加的稳固。为了让内部积水及时排出从而防止产生锈蚀,可以选择在横梁I下方设置排水渠道。及时排出积水,可以大大的提高本技术的使用寿命。【主权项】1.混凝土搅拌车罐体后支座结构,包括斜柱(11),其特征在于:包括副梁(15)和与斜柱(11)固定连接的横梁(I),所述副梁(15)上固定设置有两侧板(6)和内筋板(4),横梁(I)上固定设置有前板(7)和后板(5),其中两侧板(6)、内筋板(4)与前板(7)、后板(5)的板外缘之间通过焊接连接,所述横梁(I)下方设置有槽钢(2)和外筋板(3),所述横梁(I)下方固定连接有成对的立槽钢(8),所述立槽钢(8)之间通过横槽钢(9)连接,所述横梁⑴通过立槽钢⑶与副梁(15)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搅拌车罐体后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设置于前板(7)上的连接板(14),所述连接板(14)通过焊接而固定于副梁(15)上。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凝土搅拌车罐体后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侧板(6)和内筋板(4)通过焊接而固定于副梁(15)上。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凝土搅拌车罐体后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7)和后板(5)通过焊接而固定于横梁(I)上。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凝土搅拌车罐体后支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I)下方设置有排水渠道。【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混凝土搅拌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混凝土搅拌车罐体后支座结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加好的优化后支座的受力分布状态的混凝土搅拌车罐体后支座结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混凝土搅拌车罐体后支座结构,包括斜柱,还包括副梁和与斜柱固定连接的横梁,所述副梁上固定设置有两侧板和内筋板,横梁上固定设置有前板和后板,其中两侧板、内筋板与前板、后板的板外缘之间通过焊接连接,所述横梁下方设置有槽钢和外筋板,所述横梁下方固定连接有成对的立槽钢,所述立槽钢之间通过横槽钢连接,所述横梁通过立槽钢与副梁固定连接。本技术尤其适用于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后支座结构中。【IPC分类】B28C5/42【公开号】CN204935908【申请号】CN201520499863【专利技术人】裴桂强, 陈夕平, 张方彪 【申请人】四川建设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开日】2016年1月6日【申请日】2015年7月10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混凝土搅拌车罐体后支座结构,包括斜柱(11),其特征在于:包括副梁(15)和与斜柱(11)固定连接的横梁(1),所述副梁(15)上固定设置有两侧板(6)和内筋板(4),横梁(1)上固定设置有前板(7)和后板(5),其中两侧板(6)、内筋板(4)与前板(7)、后板(5)的板外缘之间通过焊接连接,所述横梁(1)下方设置有槽钢(2)和外筋板(3),所述横梁(1)下方固定连接有成对的立槽钢(8),所述立槽钢(8)之间通过横槽钢(9)连接,所述横梁(1)通过立槽钢(8)与副梁(15)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裴桂强陈夕平张方彪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建设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