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湿装置和除湿组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675803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7 1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除湿装置和除湿组件。该除湿装置包括:基座,其限定供第一空气流动的输入通路和供具有比第一空气的湿度低的湿度的第二空气流动的输出通路;以及第一除湿部,其包含与输入通路连通的第一流入口和与输出通路连通的第一流出口,而且在第一流入口和第一流出口之间对第一空气除湿,生成第二空气。基座包含:第一基座部,其限定供第一空气流动的第一流入区域和供第二空气流动的第一流出区域;以及第二基座部,其限定与所述第一流入区域连通的第二流入区域和与所述第一流出区域连通的第二流出区域。所述第一流入区域和所述第二流入区域至少局部地形成所述输入通路。所述第一流出区域和所述第二流出区域至少局部地形成所述输出通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对空气除湿的除湿装置和除湿装置所采用的除湿组件。
技术介绍
日本技术登记第3150077号(以下称作专利文献I)公开了用于对使铁道车辆产生制动力的压缩空气进行除湿的除湿装置。根据专利文献1,利用后冷却器将空气压缩单元压缩了的空气冷却。在冷却之后,利用除湿装置对压缩空气除湿,将其贮存在压缩空气罐中。专利文献I的图3公开了圆柱状的除湿装置。除湿装置的尺寸(长度和直径)被设定为适合于所要求的除湿能力。若除湿装置所要求的性能变更,则设计者需要重新设计除湿装置。这意味着除湿装置所要求的性能多样化将导致除湿装置的种类增加。因而,制造者需要对除湿装置的制造管理耗费大量劳动力。若对全部种类的除湿装置赋予对除湿装置要求的最大除湿能力,则除湿装置的制造管理的劳动力能够减少。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除湿装置会不必要地大型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简便地变更设计以适合使用除湿装置的使用者所要求的除湿能力的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的除湿装置包括:基座,其限定供第一空气流动的输入通路和供具有比所述第一空气的湿度低的湿度的第二空气流动的输出通路;以及第一除湿部,其包含与所述输入通路连通的第一流入口和与所述输出通路连通的第一流出口,而且在所述第一流入口和所述第一流出口之间对所述第一空气除湿,生成所述第二空气。所述基座包含:第一基座部,其限定供所述第一空气流动的第一流入区域和供所述第二空气流动的第一流出区域;以及第二基座部,其限定与所述第一流入区域连通的第二流入区域和与所述第一流出区域连通的第二流出区域。所述第一流入区域和所述第二流入区域至少局部地形成所述输入通路。所述第一流出区域和所述第二流出区域至少局部地形成所述输出通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技术方案的除湿组件能够连结于限定供空气流动的多个通路的另一个基座部。除湿组件包括:基座部,其限定供第一空气流动的流入区域和供具有比所述第一空气的湿度低的湿度的第二空气流动的流出区域;以及第一除湿部,其包含与所述流入区域连通的第一流入口和与所述流出区域连通的第一流出口,而且在所述第一流入口和所述第一流出口之间对所述第一空气除湿,生成所述第二空气。在所述基座部连结于所述另一个基座部时,所述流入区域与所述多个通路中的一者连通,局部地限定供所述第一空气流动的输入通路,而且所述流出区域与所述多个通路中的另一者连通,限定供所述第二空气流动的输出通路。上述技术能够简便地变更设计以适合使用除湿装置的使用者所要求的除湿能力。根据以下的详细说明和附图,上述除湿装置的目的、特征以及优点更加清楚。【附图说明】图1是例示的除湿装置的概略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除湿装置的另一个概略的立体图。图3是图1所示的除湿装置的概略的俯视图。图4是图3所示的除湿装置的除湿单元周围的概略的放大图。图5是图1所示的除湿装置的概略的右侧视图。图6是表示在图4所示的除湿单元内流动的压缩空气的流路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说明】例示的除湿装置。在以下的说明中,除湿装置被用于对在铁道车辆中使用的压缩空气进行除湿。但是,除湿装置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的用途。以下说明的除湿装置的原理并不限定于除湿装置的特定用途。图1和图2是例示的除湿装置I的概略的立体图。图1主要示出除湿装置I的上部。图2主要示出除湿装置I的下部。图3是除湿装置I的概略的俯视图。图4是图3所示的除湿装置I的除湿单元10周围的概略的放大图。图5是除湿装置I的概略的右侧视图。图5所示的除湿装置I的一部分部件未示出。从而,图5表示除湿装置I的内部结构。在图1?图5中以文字“前”标记的箭头的方向称为“前侧”或者“前方”。在图1?图5中以文字“后”标记的箭头的方向称为“后侧”或者“后方”。在图1?图5中以文字“右”标记的箭头的方向记为“右侧”或者“右方”。在图1?图5中以文字“左”标记的箭头的方向称为“左侧”或者“左方”。在图1?图5中以文字“上”标记的箭头的方向称为“上侧”或者“上方”。在图1?图5中以文字“下”标记的箭头的方向称为“下侧”或者“下方”。除湿装置I搭载在铁道车辆(未图示)上。除湿装置I用于对压缩空气除湿,该压缩空气用于产生作用于铁道车辆的制动力。压缩空气是由空气压缩机(未图示)生成的。压缩空气流入到除湿装置I。利用除湿装置I除湿了的压缩空气贮存在配置于除湿装置I的下游侧的压缩空气罐(未图示)中。贮存在压缩空气罐中的压缩空气用于使铁道车辆产生制动力。如图1?图5所示,除湿装置I包括分离器2、除湿单元10、以及止回阀6。除湿单元10被连接于分离器2和止回阀6。分离器2用于将水和油自压缩空气中分离出来。之后,压缩空气向除湿单元10流入。除湿单元10进一步对压缩空气进行除湿。被除湿了的压缩空气经由止回阀6向压缩空气罐流入。止回阀6用于防止压缩空气的倒流。在本实施方式中,分离部以分离器2来例示。第一空气以从分离器2向除湿单元10流入的压缩空气来例示。如图5所示,分离器2包括外壳3和分离处理部4。分离处理部4配置在外壳3内。外壳3限定螺旋流路5。压缩空气从分离器2的上部流入,沿着螺旋流路5向下方流动。压缩空气之后流入到分离处理部4的下部,在分离处理部4内流到上方。此时,压缩空气中的水、油附着于分离处理部4。其结果,水、油被从压缩空气中除去。分离处理部4也可以是铝破碎机(日文:7少S 二々Λ夕歹、y > V,由互相缠绕的铝纤维形成的纤维块)。本实施方式的原理并不限定于分离处理部4的特定结构。在压缩空气通过分离器2时,压缩空气中的大部分水被除去。之后,利用除湿单元10进一步对压缩空气进行除湿。如图3所示,分离器2包含两个流出口 2a、2b。通过分离处理部4后的压缩空气从流出口 2a、2b分别向除湿单元10流入。如图2所示,除湿单元10包含多个除湿部11 (11A?11F)。多个除湿单元11彼此连结。在分离器2将水、油从压缩空气中除去之后,压缩空气穿过除湿单元10。此时,利用多个除湿单元11进一步对压缩空气进行除湿。利用除湿单元10除湿了的压缩空气经过止回阀6而被从除湿装置I排出。另一方面,止回阀6防止压缩空气的欲再次向除湿装置I流入的流动。如图3和图4所示,止回阀6包含两个流入口 6a、6b。利用除湿单元10除湿了的压缩空气从流入口 6a、6b分别向止回阀6的内部流入。压缩空气在通过止回阀6之后,被贮存在压缩空气罐中。止回阀6也可以是市售的止回阀。本实施方式的原理并不限定于止回阀6的特定结构。如图2所示,除湿单元10包含除湿组件30F、30M、30R。除湿组件30F、30M、30R各自包含基座部20和两个除湿部11。除湿组件30F、30M、30R的形状、结构以及大小也可以相同。因而,对于除湿组件30F、30M、30R中的一者的说明,可引用于其他的除湿组件。本实施方式的原理也可以应用于具有带两个除湿组件的除湿单元的除湿装置。本实施方式的原理也可以应用于具有3个以上除湿单元的除湿装置。因而,本实施方式的原理丝毫不受除湿装置中组装的除湿单元的数量的限定。如图1所示,除湿组件30F的基座部20在以下的说明中被称作“基座部20F”。除湿组件30M的基座部20在以下的说明中被称作“基座部20M”。除湿组件30R的基座部20在以下的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除湿装置,其中,该除湿装置包括:基座,其限定供第一空气流动的输入通路和供具有比所述第一空气的湿度低的湿度的第二空气流动的输出通路;以及第一除湿部,其包含与所述输入通路连通的第一流入口和与所述输出通路连通的第一流出口,而且在所述第一流入口和所述第一流出口之间对所述第一空气除湿,生成所述第二空气,所述基座包含:第一基座部,其限定供所述第一空气流动的第一流入区域和供所述第二空气流动的第一流出区域;以及第二基座部,其限定与所述第一流入区域连通的第二流入区域和与所述第一流出区域连通的第二流出区域,所述第一流入区域和所述第二流入区域至少局部地形成所述输入通路,所述第一流出区域和所述第二流出区域至少局部地形成所述输出通路。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水船徹黑光将高桥亮宫内辰雄
申请(专利权)人:纳博特斯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