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72870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7 17: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芯撑,其包括:芯柱、一对底座和连接件;芯柱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一对底座分别可拆卸地连接至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连接件固定连接至芯柱的第一端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高度可调的组件化的芯撑。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将上述的芯撑在合箱步骤之前的造型步骤中埋设在模具的定位孔中的铸造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总的来说涉及铸造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芯撑
技术介绍
铸造行业多采用取材广泛、成本低廉、有溃散性的造型材料,这些造型材料由于其本身强度的原因,无法保证具有悬臂结构型芯的高温尺寸的稳定性;或因为产品结构本身的原因,无法利用砂芯自身结构设计来确保铸件尺寸的稳定性,这些情况下都不得不使用芯撑来稳定型芯。随着铸件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铸件渗漏测试已成为铸件质量要求的一个基本指标。芯撑除了具有较高的支撑强度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与铸件本体熔合的能力。目前的情况是,具有较高强度的材质其熔合性能较差,这是一个物理矛盾,需要通过芯撑的结构设计来进行改善。—般使用的芯撑多为单一材质,难以满足一些既需要有高温抗压强度、又能良好的防止铸件的渗漏,且高端产品对芯撑数量有一定限制,单一材质芯撑更加难以满足要求。此外,目前铸造芯撑多使用于铸造合箱工序,需要操作人员在合箱时将芯撑通过铆钉的方式钉入砂芯进行固定,增加了合箱工序时间。且对于一些结构特殊的大型铸件,当需要在上型钉芯撑时,操作者需要站立于重量超过10吨的外型下,向上型钉入芯撑,操作困难,且存在安全隐患。当产品种类较多或一个铸件上需要使用多种规格尺寸的芯撑时,芯撑的使用会对生产组织和成本控制产生较大的影响。过多的规格尺寸会增加生产组织的难度,导致现场的生产操作不便,甚至出现混乱,并一定程度增加了生产成本,因此使用芯撑时同样需要考虑生产组织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高度可调的组件化的芯撑。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芯撑,其特征在于,包括:芯柱,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一对底座,分别可拆卸地连接至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连接件,固定连接至芯柱的第一端部。根据本专利技术,底座包括主体部和在主体部的一侧上凸起的凸起部,凸起部设置有与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以螺纹方式连接的凹槽。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由中间段连接,并且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分别构造成沿着远离中间段的方向横截面积渐缩的第一锥形,中间段构造成横截面积不变的柱状体。根据本专利技术,凹槽构造成沿着远离主体部的方向横截面积渐增的第二锥形,第一锥形与第二锥形的形状和大小相同。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外表面分别设置有外螺纹,底座的凹槽的内表面设置有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根据本专利技术,外螺纹和内螺纹分别构造成管螺纹,二者形成双向管螺纹。根据本专利技术,底座的主体部构造为圆盘形结构,在主体部上沿着圆盘形结构的圆周方向设置有多个促熔孔,凸起部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促熔片,促熔片在圆盘形结构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圆盘形结构的内部。根据本专利技术,芯柱由碳素钢或合金钢制成,底座由灰铁、球墨铸铁或铸钢制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端部设置有盲孔,连接件以过盈配合的方式连接在盲孔中,与第一端部连接的底座的主体部设置有供连接件穿过的通孔。根据本专利技术,连接件包括铆钉或挂砂杆。根据本专利技术,芯柱的高度为30-60mm,底座的圆盘形结构的主体部的直径为35-50mmo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铸造方法,将上述的芯撑在合箱步骤之前的造型步骤中埋设在模具的定位孔中。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芯撑的一对底座与芯柱的两个端部可拆卸连接,并且在芯柱的一个端部连接有连接件,实现了底座与芯柱的组件化,相同规格的底座可以与高度可调的芯柱组合,以解决多种规格的芯撑用于同一产品的混乱缺陷,提高芯撑的互换性和使用效率。此外,通过底座与芯柱的双向管螺纹装配,使芯撑本身具有很好的防漏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芯撑的一个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芯撑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芯撑的底座的剖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芯撑的底座的一个实施例的主体部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芯撑的芯柱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参照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的芯撑包括:芯柱3和与芯柱3连接的一对底座4及固定连接至芯柱3的连接件I。芯柱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31和第二端部32。一对底座4分别可拆卸地连接至第一端部31和第二端部32。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芯撑实现了底座4与芯柱3的组件化,相同规格的底座4可以与高度可调的芯柱3组合,以解决多种规格的芯撑用于同一产品的混乱缺陷,提高芯撑的互换性和使用效率。参照图1-3,底座4包括主体部41和在主体部41的一侧上凸起的凸起部2,凸起部2设置有与第一端部31和第二端部32以螺纹方式连接的凹槽22,使芯撑本身具有很好的防漏性能。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端部31和第二端部32可以插接方式与凹槽22连接,即芯柱3的第一端部31和第二端部32分别插入到凹槽22中,并通过例如过盈配合的方式与凹槽22固定起来,不致底座4从芯柱3上脱落下来。参照图5,第一端部31和第二端部32由中间段33连接,并且第一端部31和第二端部32分别构造成沿着远离中间段33的方向横截面积渐缩的第一锥形,中间段33构造成横截面积不变的柱状体。也就是说,芯柱3构造成中间粗两端细的梭形结构,中间段33每一处横截面的形状和面积都相等,中间段33的外表面不存在凸起或凹陷,例如不存在促熔片,以减少芯柱3相对于底座4的表面积,使芯柱3在铁水中有相对高的高温强度。优选地,第一锥形为圆锥形,柱状体为圆柱体,柱状体的中间段33的直径大于第一端部31和第二端部32的面积最大的横截面的直径,以在中间段33与第一端部31和第二端部32之间各形成一个台阶面,该台阶面与底座4的凸起2的顶面相接触配合。从而提高了芯撑本身的防漏性能。进一步优选地,第一端部31和第二端部32与中间段33同轴设置,芯柱为左右对称结构,同时也为上下对称结构,以方便于与底座4的组装。进一步,参照图3,凹槽22构造成沿着远离主体部41的方向横截面积渐增的第二锥形,第一锥形与第二锥形的形状和大小相同。与第一锥形优选为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芯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芯撑,其特征在于,包括:芯柱,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一对底座,分别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连接件,固定连接至所述芯柱的第一端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苏杭
申请(专利权)人:共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宁夏;6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