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二轮车的电线束支承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68135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7 1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二轮车的电线束支承构造。在自动二轮车的电线束支承构造中,缆线托架(50)支承于上横梁(4),在该缆线托架(50)上安装有对前照灯装置(40)进行支承的上部灯托架(28)。在缆线托架(50)上设置有对一端部与把手(10)连结的缆线类(44)的中间部进行保持的第一保持部(56)。在缆线托架(50)上设置在比第一保持部(56)更远离把手侧的位置阻止缆线类(44)朝前方移动的限制部(1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说明】关联申请:本申请主张2013年5月24日申请的日本特愿2013-109814的优先权,通过参照将其全部内容引用为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线束支承构造,对一端部支承于自动二轮车的把手的缆线类进行支承。
技术介绍
在自动二轮车的把手上配置有各种开关、仪表以及离合器?油门等的操作件,它们的液压管、缆线例如由设置于车身框架前端的头管、支承于该头管的上横梁、下横梁等的配件固定。此外,除了这样的配件以外,在上横梁上还支承有配置于车身前方的设备(例如,专利文献I)。在专利文献I中,作为这样的设备,记载了具有圆柱锁机的组合开关。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2475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I的自动二轮车中,需要分别进行液压管、缆线朝上横梁的支承、以及组合开关朝上横梁的安装,组装性较差。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课题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进行来自把手的液压管、缆线的支承、以及配置于车身前方的设备的安装时的组装性。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为,在上横梁上支承有对一端部连结于把手的缆线类的一部分进行固定的缆线托架,对配置于车身前方的设备进行支承的设备托架安装于上述缆线托架。上述设备例如为前照灯。此处,“缆线类”是指液压系统的管、或者电气系统或机械系统的缆线。根据该构成,能够在将缆线托架安装于上横梁、而将缆线类固定于缆线托架之后,将连结有设备的设备托架安装于缆线托架。由此,缆线类朝上横梁的支承、设备朝上横梁的安装变得容易,组装性提高。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为,在上述缆线托架上设置有对上述一部分缆线的中间部进行保持的保持部,在上述缆线托架以及上述设备托架中的至少一方上设置有限制部,该限制部在比上述保持部更远离把手侧的位置阻止缆线类朝前方移动。根据该构成,能够通过保持部来固定缆线类,并且通过限制部来抑制缆线类朝前方移动,因此能够紧凑地支承、引导缆线类。在设置有保持部和限制部的情况下,优选为,上述缆线类通过由上述缆线托架和上述设备托架形成的朝向上下方向的开口,上述设备托架构成上述限制部。根据该构成,设备托架自身构成限制部,因此无需另行设置限制部就能够有效地限制缆线类。在设置有保持部的情况下,优选为,设置有左右一对上述保持部。根据该构成,能够支承、引导左右的把手的缆线类。在设置有保持部的情况下,优选为,上述缆线托架具有:突片,从与上述上横梁连结的托架主体突出;以及垫圈部件,卡止于该突片,由弹性体构成,在比上述保持部更接近把手侧的位置,通过上述垫圈部件保持上述缆线类。根据该构成,通过垫圈部件捆扎缆线类,因此缆线类的固定变得容易。请求范围以及/或者说明书以及/或者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至少两个构成的任意组合也包含于本专利技术。尤其是,请求范围的各请求项的两个以上的任意组合也包含于本专利技术。【附图说明】根据参照说明书附图的以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说明,本专利技术会变得更容易理解。但是,实施方式以及说明书附图仅用于图示和说明,并不应该被利用于确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后附的请求范围确定。在说明书附图中,多个附图中的相同部件序号表示相同或者相当的部分。图1是表示具备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线束支承构造的自动二轮车的侧视图。图2是表示该自动二轮车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图3是表示该自动二轮车的缆线托架的主视图。图4是表示该自动二轮车的上部灯托架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在该上部灯托架上组装了前照灯装置的电源单元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该缆线托架的垫圈部件的立体图。图7是在图2中追加了上部灯托架的主视图。图8是从前方斜上方观察该自动二轮车的前部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说明书中,“左侧”以及“右侧”是指从乘坐于车辆的操作者观察的左侧和右侧。图1表示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自动二轮车。该自动二轮车的车身框架FR具有构成前半部分的主框架1、以及与主框架I的后部连结而构成车身框架FR的后半部分的后框架2。在该主框架I的前端安装有头管3,在转动自如地插通于该头管3的转向轴(未图示)上安装有上横梁4以及下横梁5,在这些上横梁4以及下横梁5上支承有前叉8。在该前叉8的下端部支承有前轮9,在前轮9的上方安装有前挡泥板15。在前叉8的上端部的上横梁4上安装有把手10以及仪表单元6。在仪表单元6的前方配置有仪表遮阳板18,在仪表遮阳板18的前端部配置有位置灯20。在上述主框架I的后端部设置有摆臂托架11,摆臂12经由插通于前端部的枢轴13而上下摆动自如地支承在该摆臂托架11上。在该摆臂12的后端部支承有后轮14。在主框架I的中央下部支承有发动机E,该发动机E经由链条那样的动力传递机构16来驱动后轮14。在后框架2上支承有骑乘者座椅22和同乘者座椅24,在后框架2的后端支承有尾灯26。在尾灯26的下方安装有位于后轮14上方的后挡泥板36。在主框架I的上部、即车身上部,在上述把手10与骑乘者座椅22之间安装有燃料箱25。此外,在上述上横梁4以及下横梁5上支承有配置于车身前方的设备即前照灯装置40。在该前照灯装置40上支承有从上方、下方以及两侧方覆盖前照灯装置40的树脂制的前罩30。本实施方式的前照灯装置40为,作为光源而使用LED,经由上部灯托架28以及下部灯托架29分别安装于上横梁4以及下横梁5。上部灯托架28的详细情况将后述。在前罩30的后方装配有从侧方覆盖从燃料箱25的下部到发动机E的前方以及下部为止的部分的树脂制的侧罩31。如图2所示,把手10具有:两端部比中央部抬高的形状的单个的把手杆32 ;以及装配于该把手杆32的左右两端部的手把34L、34R。右侧的手把34R是机械系统或者电气系统的油门手把,从该油门手把34R朝下方且后方延伸出油门手把用缆线34a。此外,在把手杆32的右侧安装有液压制动系统的制动手柄37,从制动手柄37朝下方且后方延伸出油所通过的制动管37a。在把手杆32的左侧安装有液压离合系统的离合手柄38以及电气系统的手把开关42。从离合手柄38以及手把开关42分别朝下方且后方延伸出油所通过的离合管38a以及对电线进行覆盖的手把开关用缆线42a。手把开关42例如是方向指示灯的开关。在本说明书中,将这些油门手把用缆线34a、制动管37a、离合管38a以及手把开关用缆线42a统称为“缆线类44”。上述仪表单元6的仪表用电线束6a以及位置灯20的位置灯用缆线20a也朝下方且后方延伸。详细来说,仪表用电线束6a直接与主电线束21相连,位置灯用缆线20a经由耦合器23从分支部21a与主电线束21相连。主电线束21朝向车身后方延伸。在上横梁4上支承有对这些仪表用电线束6a、位置灯用缆线20a以及上述缆线类44进行固定的缆线托架50。如图3所示,缆线托架50构成为,通过焊接将左右的托架主体52、53与连接这些托架主体52、53的连接部件54连结。在本实施方式中,托架主体52、53通过对金属性的板材进行折弯加工来形成,连接部件54是金属性的棒材。除了右侧的托架主体53具有对上述缆线类44的中间部进行保持的第一保持部56这一点以外,左侧的托架主体52和右侧的托架主体53的构造以及形状相同。因而,关于左右的托架主体52、53的构造、形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31/CN105228890.html" title="自动二轮车的电线束支承构造原文来自X技术">自动二轮车的电线束支承构造</a>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二轮车的电线束支承构造,其中,在上横梁上支承有对一端部与把手连结的缆线类的一部分进行固定的缆线托架,对配置于车身前方的设备进行支承的设备托架安装于上述缆线托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国贞洋平高谷聪志
申请(专利权)人: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