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云鹏专利>正文

利用叶片旋转刮拨由底部下料的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6786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利用叶片旋转刮拨由底部下料的容器,包括圆形容器、旋转拨料体、出料控制体;圆形容器上方设有盖体,底部中央设有圆孔状出料口;旋转拨料体中央的圆筒体开口端套置在出料口,圆筒体外周缘设有数片拨料叶片;出料控制体套设在圆筒体内,以控制出料槽呈现开启或关闭状态。其勿须使用掏取器具就可使物料由容器内取出,使用方便、安全,且容器底部不会残留旧料,具有确保物料新鲜及避免毁坏的功效,使物料不会黏附在容器内壁。(*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容器,尤其涉及一种使用方便、安全,且容器底部不会残留旧料的利用叶片旋转刮拨由底部下料的容器。习用技术中用以盛装粉状或微料状物料的瓶、罐、桶等容器,其大都是由容器上方开口利用汤匙、杓子或其他器具掏料,但这种掏料方式存在如下缺点1、如果容器的纵身长,则愈接近底部的物料愈难掏取,使用上非常不便,且一种物料容器必须使用一支掏取器具,因不同物料混合会起化学变化,致使在实验室或配药室中,对于掏取器具的使用都要非常小心从而造成困扰,且有的药物有剧毒,用掏取的方式还是有碰触到的危险。2、当容器内的物料不足时,须再添加新料,但底部的旧物料尚未用完,而新料又将旧料覆盖,致使旧料始终掏不到,时间一久,有的容易凝结成块状,有的超过保存期限而不知道,诸如此类情形,对于装填药物、化学药剂、食品等容器,都是很不利的影响。3、有的物料黏滞性较高,易于黏附在容器内壁面,日积月累也易于起变化而成固状,于是经常必须用器具来刮除,使用很不便。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叶片旋转刮拨由底部下料的容器,其勿须使用掏取器具就可使物料由容器内取出,具有使用方便及安全的功效。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叶片旋转刮拨由底部下料的容器,其容器底部不会残留旧料,具有确保物料新鲜及避免毁坏的功效。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叶片旋转刮拨由底部下料的容器,可使物料不会黏附在容器内壁。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利用叶片旋转刮拨由底部下料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圆形容器、旋转拨料体、出料控制体;所述圆形容器上方设有盖体,底部中央设有圆孔状的出料口;所述旋转拨料体中央的圆筒体开口端是套置在出料口,且于圆筒体外周缘设有数片拨料叶片,相对于每一拨料叶片在圆筒体的侧缘开设有出料槽;所述出料控制体是套设在圆筒体内,用以控制出料槽呈现开启或关闭的状态。本技术勿须使用掏取器具就可使物料由容器内取出,使用方便、安全,且容器底部不会残留旧料,具有确保物料新鲜及避免毁坏的功效,可使物料不会黏附在容器内壁。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可行实施例的外观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可行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可行实施例呈现关闭状态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一可行实施例呈现开启状态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一可行实施例的出料槽呈现关闭(CLOSE)状态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一可行实施例的出料槽呈现开启(OPEN)状态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一可行实施例的旋转拨料体俯视图。图8是本技术另一可行实施例呈现关闭(CLOSE)状态的剖视图。图9是本技术另一可行实施例呈现开启(OPEN)状态的剖视图。图10是本技术另一可行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图11是本技术又一可行实施例的剖视图。图12是本技术再一可行实施例的剖视图。首先,请参阅图1、2所示,本技术的一可行实施例包含有一圆形容器(1),其上方设有盖体(11),底部中央设有一圆孔状的出料口(12);一旋转拨料体(2),其是中央为中空且开口朝下的圆筒体(21),开口端底缘套置在出料口(12)上,圆筒体(21)外周缘设有数个拨料叶片(22),该拨料叶片(22)外端部(221)是贴靠在圆形容器(1)的内壁面。又,每一拨料叶片(22)在圆筒体(21)的侧周缘开设有出料槽(23),出料槽(23)内壁面的一侧设有卡制体(231)。再者,该圆筒体(21)上方内缘形成一阶梯面(211),可供一定位件(24)设置,而外缘可锁定一罩盖(25)。一出料控制体(3),其控制管体(31)是贴合套设在圆筒体(21)内,且其相对于圆筒体(21)的出料槽(23),设有纵向沟槽(32),且控制管体(31)上方借由设于圆筒体(21)阶梯面(211)上的定位件(24)螺接后定位在圆筒体(21)内而不会向下掉落;该控制管体(31)底周缘设有与其连接且位于容器底缘面的制动体(33),该制动体(33)上可设有一个以上的卡槽(331),借旋转该制动体(33),以该控制管体(31)于纵向沟槽(32)的前侧端(311)或后侧端(312)与出料槽(23)的卡制体(231)的推顶作用,使该控制管体(31)正转或反转时,得以使圆筒体(31)的出料槽(23)呈现开启或关闭状态,同时能够控制旋转拨料体(2)由容器(1)底缘的出料口(12)刮拨下料。请再参阅图3并配合图5所示,其显示圆形容器(1)底端的出料口(12)呈关闭状态,此时出料控制体(3)的控制管体(31)没有纵向沟槽(32)的管壁部分,皆位于旋转拨料体(2)的出料槽(2 3)的位置,且其前侧端(311)刚好与出料槽(23)的卡制体(231)顶靠套合,此时如果继续拨转该制动体(33),则旋转拨料体(3)仅会随其转动,物料不会由出料槽(23)泄露。为了方便操作制动体(33)旋转,本技术一可行实施例是在制动体(33)下方设有一承接杯(34),该承接杯(34)相对于制动体(33)的卡槽(331)设有凸块(341),该承接杯(34)上周缘形成凸缘体(342),且于凸缘体(342)的外侧形成螺牙(343)。再者,该承接杯(34)借由一锁定在圆形容器(1)底部的圆托盘(35)定位,该圆托盘(35)底面设有可供承接杯(34)的凸缘体(342)定位的托面(351)及螺纹(352),使圆托盘(35)与承接杯(34)螺合时构成一密闭的封盖形态。借此,当圆形容器(1)的出料口(12)关闭时,为防止空气渗入,该承接杯(34)是锁定在圆托盘(35)上,使内部形成密闭,防止空气或液体浸入,确保容器内的物料不受损或受潮。请再参阅图4并配合图6所示,其是显示出料口(12)呈开启状态,当出料控制体(3)的制动体(33)被承接杯(34)的凸块(341)套入其卡槽(331)而正转时,控制管体(31)于纵向沟槽(32)的后侧端(312)是靠合并推顶该圆筒体(21)的卡制体(231),使得整个旋转拨料体(2)亦随之转动,此时出料槽(23)是呈开启状态,物料借由拨料叶片(22)将其送至出料口(12),并由承接杯(34)所承接。待取料完毕后,将承接杯(34)略为反转,使拨料控制体(3)将出料槽(23)关闭,如图3所示的状态,然后使承接杯(34)往下锁在圆托盘(35)的托面(351)上,而承接杯(34)可通过将其底面的可拆卸底盖(341)旋开而取出预定数量的物料。图7是本技术旋转拨料体(2)的俯视图,其拨料叶片(22)的设计,是以向前倾斜弯曲的弧状体为较佳,以便能有效将物料刮至出料槽(23),至于拨料叶片(22)的曲弧面则可依物料的特性,而视需求变化其曲弧度,以达到最佳刮料状态。再者,该拨料叶片(22)的外端部(221)是贴靠在圆形容器(1)的内壁面,可防止物料黏附在内壁面。当然,该拨料叶片(22)的外端部(221)是设成刮片状,且其中央设有插槽(222),可在其上延伸插置刮板(223)(容后再述),以使内壁面不会黏附物料。请再参阅图8、9所示,其是本技术另一可行实施例的剖视图,其中图8显示关闭状态,图9显示开启状态;本实施例中的圆形容器(1)、旋转拨料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叶片旋转刮拨由底部下料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圆形容器、旋转拨料体、出料控制体;所述圆形容器上方设有盖体,底部中央设有圆孔状的出料口;所述旋转拨料体中央的圆筒体开口端是套置在出料口,且于圆筒体外周缘设有数片拨料叶片,相对于每 一拨料叶片在圆筒体的侧缘开设有出料槽;所述出料控制体是套设在圆筒体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云鹏
申请(专利权)人:许云鹏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