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来容置薄板物的框架,其包括一个框架本体、至少两个主线体和复数个次线体。该框架本体包括至少四个垂直杆和复数个固定该等垂直杆的水平杆。该等主线体分别连接位于对角的垂直杆,该等主线体的延伸方向在其形成的平面具有一个交叉点。每一个次线体的两端分别连接该等主线体,而形成一个网状结构以容置该薄板物。藉此,只要调整主线体的张力就可以调整该网状结构的张力,可大量减少调整螺丝的使用。(*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来容置薄板物的框架,特别是一种使用网状结构作为容置平面的框架。
技术介绍
参考图1和图2,分别显示常规容置薄板物的框架10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和使用状态图。该框架10就是所谓的卡匣(cassette),其用来容置玻璃或液晶面板等薄板物20。该常规框架10包括复数个框架件11、复数个固定横支12和一个上盖13。该等框架件11间隔排列,每一个框架件11包括两个垂直杆14、一个水平杆15、两个强化杆16、复数个线体17和复数个调整螺丝18。该水平杆15的两端是分别固接该等两个垂直杆14。该等两个强化杆16和该水平杆15平行,并且其两端固接两个垂直杆14,以强化框架件11的结构强度。线体17平行强化杆16,并且每一个线体17的两端分别连接到两个垂直杆14上。调整螺丝18设在两个垂直杆14上,每一个线体17由位于其两侧的调整螺丝18而固设在垂直杆14上,并且可以通过调整该调整螺丝18来调整线体17的张力。固定横支12固接框架件11,从而使得位于同一水平面的线体17定义可容置该薄板物20的容置平面。上盖13覆盖在固接后的框架件11的上方,以防止板状物20受到灰尘的污染。该常规框架10的缺点在于其必须使用过多的调整螺丝18,以图2为例,该框架10由5个框架件11所构成,因此每一个容置平面上有10个调整螺丝18(左右各5个),如果该薄板物20的尺寸更大时,那么框架10所需要的框架件11将随之增加,而且每一个容置平面上的调整螺丝18也势必随之增加,这样,该框架10的制造成本会增加许多,并且张力调整会变得更困难。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创新且富有进步性的用来容置薄板物的框架,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主线体和次线体所构成的网状结构来形成容置平面,这样,只要调整主线体的张力就可以调整该网状结构的张力,藉此,可以大量减少调整螺丝的使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来容置薄板物的框架,其包括一个框架本体、至少两个主线体和复数个次线体。该框架本体包括至少四个垂直杆和复数个固定该等垂直杆的水平杆。该等主线体分别连接位在对角的垂直杆,该等主线体的延伸方向在其形成的平面具有一个交叉点。每一个次线体的两端分别连接该等主线体,而形成一个网状结构。附图说明图1是显示常规容置薄板物的框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是显示常规容置薄板物的框架的使用状态图;图3是显示本专利技术用来容置薄板物的框架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显示本专利技术用来容置薄板物的框架的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和图5是显示本专利技术用来容置薄板物的框架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考图3和图4,显示本专利技术用来容置薄板物的框架30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和使用状态图。该框架30就是所谓的卡匣(cassette),其用来容置玻璃或液晶面板等薄板物60。该框架30包括一个框架本体31、至少两个主线体32,33、复数个次线体34,35、复数个调整螺丝36和一个上盖37。该框架本体31包括至少四个垂直杆38,39,40,41和复数个固定该等垂直杆38,39,40,41的水平杆42。在本实施例中,该等垂直杆是四根,分别为第一垂直杆38、第二垂直杆39、第三垂直杆40和第四垂直杆41。该等水平杆42是八根,每一水平杆42的两端分别固接两个垂直杆38,39。可以理解的是,该等垂直杆不限于四根,该等水平杆也不限于八根。此外,该框架本体31可以进一步包括复数个加强杆43,以强化该框架本体31的结构强度。在本实施例中,该等主线体包括一个第一主线体32和一个第两个主线体33,每一个主线体的两端分别连接位在对角的垂直杆,也就是说,第一主线体32连接第一垂直杆38和该第三垂直杆40,第二主线体33连接第二垂直杆39和第四垂直杆41。第一主线体32和第两个主线体33位于同一水平面而形成一容置平面以容置该薄板物60,并且第一主线体32和第两个主线体33在该容置平面上具有一个交叉点44。次线体34,35与第一主线体32和第二主线体33同时位于容置平面上,每一个次线体34的两端分别连接主线体32,33,而形成一个网状结构,以容置薄板物60。在本实施例中,次线体34,35分别以焊接的方式连接在第一主线体32和第两个主线体33上,然而可以理解的是,该等次线体34,35的数目和排列方式可以根据薄板物60的尺寸或其它情况而定,而且其连接至主线体32,33的方式也不限于焊接方式。主线体32,33和次线体34,35的材质可以是相同或是不同的,其可以是金属细线、铁线、非铁金属线或者是合成树脂纤维线。调整螺丝36设在垂直杆38上,每一个主线体(以第一主线体32为例)由位于其两侧的调整螺丝36而固设在垂直杆38,40上,并且可以通过调整该调整螺丝36来调整主线体32的张力。该等调整螺丝36为常规的技术,因此不多做叙述。在本实施例中,一个容置平面仅有两个主线体32,33,因此仅需要4个调整螺丝36,比起常规的框架10,该调整螺丝36的数目显然少了许多。上盖37覆盖在该框架本体31的上方,以防止薄板物60受到灰尘的污染。参考图5,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处仅在于主线体和次线体的排列方式。在本实施例中,框架50包括一个第三主线体45、一个第四主线体46、一个第五主线体47和一个第六主线体48,其中第三主线体45连接至第一垂直杆38,第四主线体46连接至第二垂直杆39,第五主线体47连接至第三垂直杆40,第六主线体48连接至第四垂直杆41。由图中可看出,主线体45,46,47,48虽然并未直接相交,但是其延伸方向仍然具有一个交叉点49。此外,同样地,次线体34,35分别连接至第三主线体45和第四主线体46。在本实施例中,一个容置平面有四个主线体45,46,47,48,然而还是仅需要4个调整螺丝36,比起常规的框架10,调整螺丝36的数目同样少了许多。上述实施例仅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并非限制本专利技术,因此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而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改和变化。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范围应如后述的权利要求书所列。权利要求1.一种用来容置薄板物的框架,其包括一框架本体,其包括至少四个垂直杆和复数个固定该等垂直杆的水平杆;至少两个主线体,其分别连接位于对角的垂直杆,该等主线体的延伸方向在其形成的平面具有一交叉点;和复数个次线体,每一次线体的两端分别连接该等主线体,而形成一网状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其中该等主线体在其形成的平面具有一交叉点。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其进一步包括位于该垂直杆上用来调整该主线体的张力的复数个张力调整装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框架,其中该等张力调整装置包括复数个调整螺丝,每一该主线体的两端分别利用一调整螺丝固定在该等垂直杆上,且可以利用该调整螺丝调整该主线体的张力。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其中该等次线体焊接在该等主线体上。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其中该薄板物为一液晶面板。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其进一步包括一覆盖在该框架本体上方的上盖。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其中该等主线体的材质选自由金属细线、铁线、非铁金属线和合成树脂纤维线所组成的群。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架,其中该等次线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来容置薄板物的框架,其包括:一框架本体,其包括至少四个垂直杆和复数个固定该等垂直杆的水平杆;至少两个主线体,其分别连接位于对角的垂直杆,该等主线体的延伸方向在其形成的平面具有一交叉点;和复数个次线体,每一次线体 的两端分别连接该等主线体,而形成一网状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明道,张忠仁,
申请(专利权)人:奇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