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动变幅扑翼驱动机构以及驱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622174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30 2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差动变幅扑翼驱动机构以及驱动方法,差动变幅扑翼驱动机构包括:机架(1)、电机(2)、减速齿轮组(3)、扑动杆组(4)、调幅杆组(5)和舵机组。优点为:(1)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简易的维护性,调节左右摇臂扑动幅度时,只需控制两侧的舵机转角即可完成,实际操作简单,能够连续/平稳完成。扑动幅度调节范围大,差动调节效果明显。(2)左调幅子系统和右调幅子系统独立工作,可独立控制左调幅子系统和右调幅子系统的状态,进而实现对左摇臂和右摇臂扑动幅度的灵活控制,提高飞机的飞行性能。(3)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紧凑,重量轻,尺寸小,输出功率大,适合在微型扑翼飞行器上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扑翼飞行器驱动机构
,具体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微型扑翼飞行器是一种模仿鸟类或昆虫,能够通过翅膀的扑动同时产生推力和升力的新概念飞行器。由于其在低雷诺数下优良的气动特性和仿生飞行器的特殊应用前景,目前国内外很多研究机构都在对其进行研究。作为扑翼飞行器的关键部件,驱动机构对扑翼飞行器的整体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通过分析鸟类的飞行特点发现,鸟类总是能根据飞行环境的变化,变换适合的飞行方式,选择合适的扑动频率和扑动幅度,既保证了飞行所需的气动力,又高效地利用了环境以及自身的能量。从整个飞行过程来看,除了最基本的翅膀上下扑动运动外,一个很重要的运动是翅膀的幅度变化能力。目前已经研制成功的扑翼驱动机构有美国Aero Vironment公司设计的“蜂鸟”驱动机构,日本电子通信大学研制的可以驱动两段机翼的扑翼驱动机构,以及美国特拉华大学研制的可实现扭转运动的两自由度扑动机构等。这些新颖的扑动驱动机构,有些已经实现了装机飞行,但是受制于扑动驱动机构的低效率,距离实际应用仍有一定的差距。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2285453A、公开日2011年12月21日、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无级调幅扑翼驱动机构,该申请公开了一种利用两级行星齿轮实现扑翼幅度变化的机构。其不足之处是机构组成复杂、重量大以及变幅可靠性低。由此可见,现有扑翼驱动机构的不足主要在于:仿生程度低、机械效率不高以及变幅驱动能力差等;因此,提供一种新颖的扑翼驱动机构,解决现有技术中扑翼驱动机构的相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差动变幅扑翼驱动机构,包括:机架(1)、电机(2)、减速齿轮组(3)、扑动杆组(4)、调幅杆组(5)和舵机组;其中,所述机架(I)为左右对称结构,以面向机头方向为正面;所述减速齿轮组(3)为两级平行减速器,包括:一级主动齿轮(3A)、一级从动齿轮(3B)、二级主动齿轮(3C)、二级左从动齿轮(3D)、二级右从动齿轮(3D’)以及传动轴(3E);所述电机(2)固定安装于所述机架(I)背面的纵向中心线位置,在所述电机(2)的输出轴上安装所述一级主动齿轮(3A),在所述一级主动齿轮(3A)的正下方设置所述一级从动齿轮(3B);所述电机(2)的输出端与所述一级主动齿轮(3A)联动,所述一级主动齿轮(3A)与所述一级从动齿轮(3B)啮合;另外,所述一级从动齿轮(3B)与所述传动轴(3E)的一端套设连接,所述传动轴(3E)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机架(I)而延伸到所述机架(I)正面,与位于所述机架(I)正面的所述二级主动齿轮(3C)套设连接,并且,所述传动轴(3E)与所述机架(I)所在平面垂直;在所述机架(I)正面底部的左右两端,对称安装所述二级左从动齿轮(3D)和所述二级右从动齿轮(3D’),并且,所述二级主动齿轮(3C)与所述二级左从动齿轮(3D)啮合,而所述二级左从动齿轮(3D)与所述二级右从动齿轮(3D’ )啮合;所述扑动杆组(4)包括左扑动子系统、右扑动子系统和摇臂轴(4C);其中,所述左扑动子系统包括左连杆(4A)、左摇臂(4B)和左连杆轴(4E);所述右扑动子系统包括右连杆(4A’)、右摇臂(4B’ )和右连杆轴(4E’ );所述摇臂轴(4C)设置于所述机架(I)正面的纵向中心线顶部,所述左摇臂(4B)和所述右摇臂(4B’)对称设置于所述摇臂轴(4C)的左右两侧,并且,所述左摇臂(4B)的右端和所述右摇臂(4B’ )的左端均与所述摇臂轴(4C)铰接;此外,所述左摇臂(4B)开设有左滑槽(4B-1);所述右摇臂(4B’ )开设有右滑槽(4B’ -1);另外,所述左连杆轴(4E)固定安装于所述二级左从动齿轮(3D)的偏心位置点;所述右连杆轴(4E’ )固定安装于所述二级右从动齿轮(3D’ )的偏心位置点;并且,所述左连杆轴(4E)在所述二级左从动齿轮(3D)的安装位置与所述右连杆轴(4E’)在所述二级右从动齿轮(3D’ )的安装位置镜像对称;则:所述左连杆(4A)的顶端固定安装左滑块,该左滑块位于所述左滑槽(4B-1)中,并可沿所述左滑槽(4B-1)滑动;所述左连杆(4A)的底端与所述左连杆轴(4E)铰接;所述右连杆(4A’)的顶端固定安装右滑块,该右滑块位于所述右滑槽(4B’_1)中,并可沿所述右滑槽(4B’ -1)滑动;所述右连杆(4A’ )的底端与所述右连杆轴(4E’ )铰接;所述调幅杆组(5)包括:左调幅子系统和右调幅子系统;所述左调幅子系统包括:左调幅摇臂(5A)、左调幅销(5B)、左短连杆(5C)和左舵盘(5D);所述右调幅子系统包括:右调幅摇臂(5A’)、右调幅销(5B’)、右短连杆(5C’ )和右舵盘(5D’);所述舵机组包括左舵机^A)和右舵机^B);所述左舵机^A)和所述右舵机(6B)对称固定安装于所述机架(I)背面的两侧;则:所述左调幅子系统的结构为:所述左舵机(6A)的输出端与所述左舵机摇臂(5D)的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左舵机摇臂(5D)的另一端与所述左短连杆(5C)的一端铰接,所述左短连杆(5C)的另一端记为A端,A端与所述左调幅摇臂(5A)的一端铰接,所述左调幅摇臂(5A)的另一端铰接到所述机架(I);此外,A端还过盈配合安装所述左调幅销(5B),所述左调幅销(5B)的轴向与所述机架(I)所在平面垂直,并且,所述左连杆(4A)沿轴向开设有左连杆滑槽(4A-1),所述左调幅销(5B)的自由端配合安装在所述左连杆滑槽(4A-1)中,并可沿所述左连杆滑槽(4A-1)自由滑动;所述右调幅子系统和所述左调幅子系统为对称结构。优选的,所述机架(I)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置有轴线垂直于机架表面的机构固定孔(IA),通过所述机构固定孔(IA),将所述差动变幅扑翼驱动机构固定安装到扑翼飞行器机身;所述机架(I)背面的纵向中心线位置开设有电机安装孔(IC),通过所述电机安装孔(1C),将所述电机(2)安装固定到所述机架⑴;所述机架⑴的顶部开设有摇臂轴孔(IG),通过所述摇臂轴孔(IG),将所述摇臂轴(4C)安装到所述机架(I);所述机架⑴的左右两侧分别对称开设有左舵机安装孔(IB)和右舵机安装孔(1B’);通过所述左舵机安装孔(IB),将所述左舵机(6A)安装到所述机架(I);通过所述右舵机安装孔(1B’),将所述右舵机^B)安装到所述机架(I);所述机架(I)的左右两侧还分别对称开设有左调幅摇臂安装孔(ID)和右调幅摇臂安装孔(1D’);通过所述左调幅摇臂安装孔(ID),将所述左调幅摇臂(5A)铰接到所述机架(I);通过所述右调幅摇臂安装孔(1D’),将所述右调幅摇臂(5A’)铰接到所述机架(I);所述机架(I)的下部开设有一级传动轴孔(IE),通过所述一级传动轴孔(IE)安装所述传动轴(3E);在所述一级传动轴孔(IE)下方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二级左安装轴孔(IF)和二级右安装轴孔(1F’ );所述二级左安装轴孔(IF)用于将所述二级左从动齿轮(3D)安装到所述机架(I);所述二级右安装轴孔(1F’ )用于将所述二级右从动齿轮(3D’ )安装到所述机架(I)。优选的,所述机构固定孔(IA)、所述电机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差动变幅扑翼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电机(2)、减速齿轮组(3)、扑动杆组(4)、调幅杆组(5)和舵机组;其中,所述机架(1)为左右对称结构,以面向机头方向为正面;所述减速齿轮组(3)为两级平行减速器,包括:一级主动齿轮(3A)、一级从动齿轮(3B)、二级主动齿轮(3C)、二级左从动齿轮(3D)、二级右从动齿轮(3D’)以及传动轴(3E);所述电机(2)固定安装于所述机架(1)背面的纵向中心线位置,在所述电机(2)的输出轴上安装所述一级主动齿轮(3A),在所述一级主动齿轮(3A)的正下方设置所述一级从动齿轮(3B);所述电机(2)的输出端与所述一级主动齿轮(3A)联动,所述一级主动齿轮(3A)与所述一级从动齿轮(3B)啮合;另外,所述一级从动齿轮(3B)与所述传动轴(3E)的一端套设连接,所述传动轴(3E)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机架(1)而延伸到所述机架(1)正面,与位于所述机架(1)正面的所述二级主动齿轮(3C)套设连接,并且,所述传动轴(3E)与所述机架(1)所在平面垂直;在所述机架(1)正面底部的左右两端,对称安装所述二级左从动齿轮(3D)和所述二级右从动齿轮(3D’),并且,所述二级主动齿轮(3C)与所述二级左从动齿轮(3D)啮合,而所述二级左从动齿轮(3D)与所述二级右从动齿轮(3D’)啮合;所述扑动杆组(4)包括左扑动子系统、右扑动子系统和摇臂轴(4C);其中,所述左扑动子系统包括左连杆(4A)、左摇臂(4B)和左连杆轴(4E);所述右扑动子系统包括右连杆(4A’)、右摇臂(4B’)和右连杆轴(4E’);所述摇臂轴(4C)设置于所述机架(1)正面的纵向中心线顶部,所述左摇臂(4B)和所述右摇臂(4B’)对称设置于所述摇臂轴(4C)的左右两侧,并且,所述左摇臂(4B)的右端和所述右摇臂(4B’)的左端均与所述摇臂轴(4C)铰接;此外,所述左摇臂(4B)开设有左滑槽(4B‑1);所述右摇臂(4B’)开设有右滑槽(4B’‑1);另外,所述左连杆轴(4E)固定安装于所述二级左从动齿轮(3D)的偏心位置点;所述右连杆轴(4E’)固定安装于所述二级右从动齿轮(3D’)的偏心位置点;并且,所述左连杆轴(4E)在所述二级左从动齿轮(3D)的安装位置与所述右连杆轴(4E’)在所述二级右从动齿轮(3D’)的安装位置相同;则:所述左连杆(4A)的顶端固定安装左滑块,该左滑块位于所述左滑槽(4B‑1)中,并可沿所述左滑槽(4B‑1)滑动;所述左连杆(4A)的底端与所述左连杆轴(4E)铰接;所述右连杆(4A’)的顶端固定安装右滑块,该右滑块位于所述右滑槽(4B’‑1)中,并可沿所述右滑槽(4B’‑1)滑动;所述右连杆(4A’)的底端与所述右连杆轴(4E’)铰接;所述调幅杆组(5)包括:左调幅子系统和右调幅子系统;所述左调幅子系统包括:左调幅摇臂(5A)、左调幅销(5B)、左短连杆(5C)和左舵盘(5D);所述右调幅子系统包括:右调幅摇臂(5A’)、右调幅销(5B’)、右短连杆(5C’)和右舵盘(5D’);所述舵机组包括左舵机(6A)和右舵机(6B);所述左舵机(6A)和所述右舵机(6B)对称固定安装于所述机架(1)背面的两侧;则:所述左调幅子系统的结构为:所述左舵机(6A)的输出端与所述左舵机摇臂(5D)的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左舵机摇臂(5D)的另一端与所述左短连杆(5C)的一端铰接,所述左短连杆(5C)的另一端记为A端,A端与所述左调幅摇臂(5A)的一端铰接,所述左调幅摇臂(5A)的另一端铰接到所述机架(1);此外,A端还过盈配合安装所述左调幅销(5B),所述左调幅销(5B)的轴向与所述机架(1)所在平面垂直,并且,所述左连杆(4A)沿轴向开设有左连杆滑槽(4A‑1),所述左调幅销(5B)的自由端配合安装在所述左连杆滑槽(4A‑1)中,并可沿所述左连杆滑槽(4A‑1)自由滑动;所述右调幅子系统和所述左调幅子系统为对称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年鹏宋笔锋梁少然薛栋唐伟钟京洋杨文青翁启凡付鹏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