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式的耦合微波处理离心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331311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6 02: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续式的耦合微波处理离心分离装置,由进料单元、排渣单元、排液单元、微波单元和驱动单元构成;进料单元包括原料进料管、堵液板以及进料过料口;排渣单元由螺旋推进叶以及排渣槽和排渣口组成;排液单元包括设置于中空螺旋芯轴的底端的清液出口、与中空螺旋芯轴及原料进料管皆同轴的清液溢流排出管以及设置于中空螺旋芯轴中上部的清液过液口组成;微波单元由设置于外壳和转鼓顶定子内的微波发生器组成;驱动单元包括主驱动装置、差动驱动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大大提高了含有固体颗粒的较稳定乳化体系或稳定的液液乳化体系的分离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离心分离设备,具体是一种连续式的耦合微波处理离心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离心机是利用离心力,分离液体与固体颗粒或液体混合物间密度差的相关组分的常用机械。广泛应用在石油工程、化学工程、环境工程及医药、食品领域。在实际过程中,单纯用离心分离方法处理含有固体颗粒的较稳定的乳化体系或稳定的液液乳化体系的实际分离效果往往不太理想,一般需要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对待处理的乳化体系先进行破乳或絮凝预处理,再进行离心分离,这样的工艺过程不仅复杂,而且破乳或絮凝预处理是在重力场或微波/超声等声场作用下进行的,这样预处理的效果是否为离心力场所实际需要,带有一点主观盲目性,不仅工艺较为繁锁且效果也难以达到最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了含有固体颗粒的较稳定乳化体系或稳定的液液乳化体系的分离效果的连续式的耦合微波处理离心分离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续式的耦合微波处理离心分离装置,由进料单元、排渣单元、排液单元、微波单元和驱动单元构成;进料单元包括与中空螺旋芯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续式的耦合微波处理离心分离装置,由进料单元、排渣单元、排液单元、微波单元和驱动单元构成;其特征在于,进料单元包括与中空螺旋芯轴(6)的底端相连的且与中空螺旋芯轴(6)同轴的原料进料管(19)、原料进料管(19)出口端上方的堵液板(7)以及设置于堵液板(7)与原料进料管(19)出口端之间的中空螺旋芯轴(6)上的进料过料口(18);排渣单元由设置于中空螺旋芯轴(6)外侧的螺旋推进叶(15)以及设置于转鼓(5)底端的排渣槽(9)和排渣口(10)组成;排渣口(10)位于排渣槽(9)的下方;排液单元包括设置于中空螺旋芯轴(6)的底端的清液出口(21)、与中空螺旋芯轴(6)及原料进料管(19)皆同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式的耦合微波处理离心分离装置,由进料单元、排渣单元、排液单元、微波单元和驱动单元构成;其特征在于,进料单元包括与中空螺旋芯轴(6)的底端相连的且与中空螺旋芯轴(6)同轴的原料进料管(19)、原料进料管(19)出口端上方的堵液板(7)以及设置于堵液板(7)与原料进料管(19)出口端之间的中空螺旋芯轴(6)上的进料过料口(18);排渣单元由设置于中空螺旋芯轴(6)外侧的螺旋推进叶(15)以及设置于转鼓(5)底端的排渣槽(9)和排渣口(10)组成;排渣口(10)位于排渣槽(9)的下方;排液单元包括设置于中空螺旋芯轴(6)的底端的清液出口(21)、与中空螺旋芯轴(6)及原料进料管(19)皆同轴的清液溢流排出管(16)以及设置于中空螺旋芯轴(6)中上部的清液过液口(4)组成,且清液溢流排出管(16)位于中空螺旋芯轴(6)内部;微波单元由设置于外壳(3)和转鼓顶定子(13)内的微波发生器(8)组成;驱动单元包括与转鼓(5)下端相连的主驱动装置(20)、与中空螺旋芯轴(6)上端相连的差动驱动装置(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如金邱松山孙婧黄克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