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式装载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16429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30 13:48
轮式装载机(1)具备:机械驱动部(21);供给行驶用的工作油的HST泵(22);供给铲斗(3)用的工作油的辅机用液压泵(28);由来自HST泵(22)的工作油驱动的第一、第二液压马达(23、24);对第一、第二液压马达(23、24)的动力和机械驱动部(21)侧的动力进行合成的动力合成部(25),机械驱动部(21)从发动机轴一直设置到轴中心(C2)的输出轴,在动力合成部(25)中,来自机械驱动部(21)的动力和来自第一、第二液压马达(23,24)的动力在比输出轴靠上方的位置合成,传递合成动力的第一、第二合成齿轮(52、53)及齿轮(55)配置在位于上下位置的第一、第二液压马达(23、24)与输出轴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轮式装载机,涉及具有变速器的轮式装载机,该变速器构成为能够切换液压驱动和机械驱动。
技术介绍
以往的轮式装载机的动力传递系统一般具备:发动机,其安装于后部车架;变速器,其对发动机的旋转动力进行变速;后车桥,其在变速器的后方安装于后部车架,并内置有差速器;驱动轴,其连结变速器的输出轴和差速器的输入轴;一对车桥轴,其从后车桥向左右突出;后轮胎,其支承于这些车桥轴的外端(例如,专利文献I)。其中,作为变速器,在小型的轮式装载机中,多使用HST(Hydraulic StaticTransmiss1n:静液压式无级变速器),在中型的轮式装载机中,使用组合扭矩转换器和行星齿轮机构而成的所谓的自动变速器是主流。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3228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课题然而,在行驶载荷大而需要牵引力的低速时或作业时,利用不发生挡位的切换,且发挥充足的动力的HST行驶,在规定速度以上,利用驱动力的传递效率良好的机械式变速器行驶,由此期望改善操纵性和耗油量。然而,在组合HST和机械式变速器的情况下,若要确保最佳的挡位数和变速比,则结构复杂,存在变速器整体大型化的问题。而且,在后部车架的上部设有用于驾驶员乘入的驾驶室,因此后部车架的配置空间有限,难以在后部车架内配置这样大型的变速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变速器的轮式装载机,在该变速器中,液压驱动部分和机械驱动部分以不会在功能上造成妨碍的方式存在,并且能够良好地配置于后部车架内。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技术方案第一专利技术的轮式装载机具有在被输入来自发动机的动力的输入轴和向驱动轴输出动力的输出轴之间进行变速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具备:机械驱动部,其构成为包括由所述发动机的动力驱动的多个齿轮系;静液压式无级变速用的行驶用液压栗,其由所述输入轴驱动并供给行驶用的工作油;辅机用液压栗,其供给作业装置用的工作油,并且设于与所述行驶用液压栗相同的轴上,或者经由位于比所述输入轴靠上方的位置的动力取出装置设置;液压马达,其由来自所述行驶用液压栗的工作油驱动;动力合成部,其对所述液压马达的动力和所述机械驱动部侧的动力进行合成,所述机械驱动部从所述输入轴一直设置到所述输出轴,在所述动力合成部中,来自所述机械驱动部的动力和来自所述液压马达的动力在比所述输出轴靠上方的位置合成,传递合成动力的齿轮系利用位于上下位置的所述行驶用液压栗和所述输出轴之间的空间进行配置。在第二专利技术的轮式装载机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的轴中心和所述输出轴的轴中心位于铅垂的中心线上,位于最上方的所述动力取出装置的旋转轴的轴中心位于以所述输入轴的轴中心为中心相对于所述中心线倾斜规定角度的线上。在第三专利技术的轮式装载机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的轴中心和所述输出轴的轴中心位于铅垂的中心线上,作为所述液压马达,设有第一液压马达和第二液压马达这一对液压马达,所述第一液压马达和第二液压马达夹着所述中心线配置于左右。另外,这里第一液压马达和第二液压马达只要分开配置于左右两侧即可,可以是第一液压马达在左侧且第二液压马达在右侧,也可以是第一液压马达在右侧且第二液压马达在左侧。第四专利技术的轮式装载机具有在被输入来自发动机的动力的输入轴和向驱动轴输出动力的输出轴之间进行变速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具备:机械驱动部,其构成为包括由所述发动机的动力驱动的多个齿轮系;静液压式无级变速用的行驶用液压栗,其由所述输入轴驱动并供给行驶用的工作油;辅机用液压栗,其供给作业装置用的工作油,并且设于与所述行驶用液压栗相同的轴上,或者利用位于比所述输入轴靠上方的位置的动力取出装置设置;第一液压马达及第二液压马达,它们由来自所述行驶用液压栗的工作油驱动;动力合成部,其对所述第一、第二液压马达的动力和所述机械驱动部侧的动力进行合成,所述机械驱动部从所述输入轴一直设置到所述输出轴,并具备:一对第一、第二齿轮,它们安装于所述输入轴;第一离合器,其设于所述第一、第二齿轮之间;中间轴,其设于所述输入轴的下方;一对第三、第四齿轮,它们安装于所述中间轴并与所述第一、第二齿轮啮合;第二离合器,其设于所述第三、第四齿轮之间;第五齿轮,其安装于所述中间轴;合成轴,其设于所述中间轴的下方;第六齿轮,其安装于所述合成轴并与所述第五齿轮啮合;第一合成齿轮,其安装于所述合成轴;第二合成齿轮,其与所述第一合成齿轮相邻设置;第三离合器,其设于所述第一、第二合成齿轮之间;以及第七齿轮,其安装于所述输出轴并与所述第一合成齿轮啮合,所述动力合成部的所述第一液压马达侧的部分具备:太阳齿轮,其安装于所述第一液压马达的第一马达输出轴;多个行星传动齿轮,它们配置在所述太阳齿轮的周围并与所述太阳齿轮啮合;齿轮状的行星架,其轴支承有所述行星传动齿轮;环形齿轮,其以覆盖所述行星传动齿轮的外周的方式配置并与所述行星传动齿轮啮合,且在与所述第一马达输出轴相同的轴上旋转;第四离合器,其设在所述环形齿轮和变速器壳体之间;所述第一合成齿轮,其与所述行星架啮合,所述动力合成部的所述第二液压马达侧的部分具备:第八齿轮,其安装于所述第二液压马达的第二马达输出轴;所述第二合成齿轮,其与所述第八齿轮啮合;所述第一合成齿轮;所述第三离合器,在所述动力合成部中,来自所述机械驱动部的动力和来自所述第一、第二液压马达的动力在比所述输出轴靠上方的位置合成,传递合成动力的齿轮系利用位于上下位置的所述行驶用液压栗和所述输出轴之间的空间进行配置。根据第一专利技术,在输入轴和输出轴的上下之间收纳机械驱动部,但在机械驱动部的上部侧,行驶用液压栗必然朝向与配置有发动机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突出设置,从而在该行驶用液压栗的下方产生空白空间。因此,形成在输出轴的上方对来自液压马达的动力和来自机械驱动部侧的动力进行合成的结构,由此能够将行驶用液压栗的下方的空间用于液压马达的配置,或有效地用于动力合成后的齿轮系的配置,能够不会向机械驱动部的上下伸出地收纳动力合成部。从而,与以往的机械式变速器相比较,增加的行驶用液压栗、液压马达或动力合成部的结构部件也不会超出机械驱动部而向上下伸出,从而能够在有限的配置空间内良好地配置液压的驱动部分与机械式的驱动部分共存的变速器。根据第二专利技术,动力取出装置因位于机械驱动部的上方而最高地突出设置,但这样的动力取出装置的轴中心相对于中心线倾斜配置,因此动力取出装置稍稍向横向倒下,能够减少动力取出装置向上方的突出量。因此,能够抑制变速器的上下尺寸,能够利用有限的配置空间可靠地配置。特别地,能够避免动力取出装置与配置于其上方的结构体等的干涉,从而能够无障碍地设置倾翻时驾驶员保护结构用的部件等。根据第三专利技术,第一液压马达和第二液压马达并不是配置于彼此上下重叠的位置,而是以夹着中心线的方式左右隔开配置,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变速器的上下尺寸扩大。根据第四专利技术,在能够达成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的基础上,作为变速器,通过对第一?第四离合器进行切换,能够实现液压驱动的I速和2速的挡位、机械驱动部的3速和4速的挡位。【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轮式装载机及其动力传递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所述实施方式的变速器的主视图。图3是示意地表示变速器的动力的传递路径的主视图。图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轮式装载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轮式装载机,其具有在被输入来自发动机的动力的输入轴和向驱动轴输出动力的输出轴之间进行变速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具备:机械驱动部,其构成为包括由所述发动机的动力驱动的多个齿轮系;静液压式无级变速用的行驶用液压泵,其由所述输入轴驱动并供给行驶用的工作油;辅机用液压泵,其供给作业装置用的工作油,并且设于与所述行驶用液压泵相同的轴上,或者经由位于比所述输入轴靠上方的位置的动力取出装置而设置;液压马达,其由来自所述行驶用液压泵的工作油驱动;动力合成部,其对所述液压马达的动力和所述机械驱动部侧的动力进行合成;所述机械驱动部从所述输入轴一直设置到所述输出轴,在所述动力合成部中,来自所述机械驱动部的动力和来自所述液压马达的动力在比所述输出轴靠上方的位置合成,传递合成动力的齿轮系利用位于上下位置的所述行驶用液压泵和所述输出轴之间的空间进行配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引康弘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