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明堂专利>正文

可组装于罐体开口上的罐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1597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组装于罐体开口上的罐盖,该罐盖包含一外盖,以及一内框盖。该外盖外径与罐体外径相等,而该外盖及内框盖都是由软性材质制成且内框盖为中空状。该内框盖的外周缘上有一卡合部,而且可嵌合于该开口上,并可被外盖盖合。该罐体借由软性材质的内框盖嵌合于开口上,并利用同样为软质材料的外盖盖合于内框盖上,以确实达到密封的效果。当外盖盖合于内框架上时,因为外盖不会凸出于罐体表面,可节省储放空间。(*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组装于罐体开口上的罐盖,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内框盖组装于罐体的开口上,再将外盖盖合于内框盖的罐盖。附图说明图1为以往金属罐的部份剖视图,该金属罐1形成有一开口11,并于开口11的内缘成型有一环卡合环12,且于开口11的顶缘成型有一凸缘13,并可利用一金属的内盖14嵌盖于卡合环12上,以及一软质材料的外盖15嵌卡于凸缘13同时盖合于金属罐1的开口11上,以达到密封的目的,而由前面叙述可知内盖14与开口11的卡合环12皆为坚硬的金属材质,因此,密封度不足,必须藉由软质的外盖15封盖于开口11上,方可确实达到密封的作用,但由于金属罐1于搬运中可能产生碰撞导致开口11变形,则外盖15与开口11间产生间隙而无法密合。再者,于储放期间为保持金属罐1内部的密封性,业者于金属罐1的卡合环12下方再形成一金属材质的密封膜16,该密封膜16虽可弥补前述内、外盖14、15无法完全密封金属罐1的缺失,但于该密封膜16被撕离金属罐1後,其对金属罐1即不再具有密封的效用,且该密封膜16系为金属材质,不易完全被撕离金属罐1,会形成如图2所示的状态,该密封膜16仍有部份残留于金属罐1上,如此极容易割伤使用者的手,在使用上缺乏安全性。另外,前述金属罐1的开口11上形成有凸缘13,使外盖15盖合于开口11时,该外盖15系凸出于金属罐1的罐体表面,而当多数金属罐1并列储放时,由于两金属罐1的外盖15相互触抵,而使相邻的金属罐1间形成有较大的间隙,加大了金属罐1的储放空间,产生增加储放成本的缺点。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密封性极佳及可节省储放空间的罐盖。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如此实现的、一种可组装于罐体开口上的罐盖,该开口的内缘形成有一凸缘,而该罐盖包含一外盖;该外盖是由软性材质制成;其中,该外盖外径与罐体外径相等且外盖内周缘面上有一凹沟,该罐盖还包含一内框盖,该内框盖是由软性材质制成且为中空状,该内框盖的外周缘上有一卡合部及由卡合部向下延伸的一推拔部,该卡合部与推拔部间有供开口上的凸缘嵌合的一凹槽,该卡合部上有一凸条,而该凸条卡嵌于外盖的凹沟中,该卡合部的外径小于或等于开口的外径。如以上所述的可组装于罐体开口上的罐盖,其中,该内框盖的中空处设有一可密封内框盖的密封膜。由于将内框盖组设于罐体的开口上,并使内框盖的凹槽嵌卡于开口内缘的凸缘上,使得内框盖与罐体间无间隙产生,再将该软质外盖盖合于该内框盖上,使得外盖的凹沟与内框盖的凸条嵌合,由于外盖与内框盖均为软质材料,两者密封性极佳,以达到确实密封罐体的功效。该罐体藉由软性材质的内框盖嵌合于开口上,并利用同样为软质材料的外盖盖合于内框盖上,以确实达到密封的效果。另外,外盖与罐体具有相等外径,因此,当外盖盖合于内框架上时,外盖不会凸出于罐体表面,使得罐体于装箱时,罐体与罐体间不会留下间隙,可节省储放空间。以下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可组装于罐体开口上的罐盖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现有金属罐的部份剖视图。图2是现有金属罐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部份剖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部份剖视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内框盖的俯视示意图。首先请参阅图3,本较佳实施例罐盖2可组装于一罐体3的开口31上,且该开口31的内缘形成有一凸缘32,而该罐盖2包含一外盖21,以及一内框盖22。该外盖21外径与罐体3外径相等,且其内周缘面形成有一凹沟211,而该外盖21及内框盖22是由软性材质制成,该内框盖22为中空状,且于内框盖22的外周缘上有一卡合部221,以及一由卡合部221向下延伸的推拔部222,而该卡合部221的外径系小于或等于开口31的内径,且该卡合部221与推拔部222之间形成有一凹槽223,以供开口31上的凸缘32嵌合。另外,该卡合部221上有一凸条224,而该凸条224可卡嵌于外盖21的凹沟211中;该罐体3藉由内框盖22与开口31间相互嵌合而无间隙产生,以及软质材料的外盖21与内框盖22相互盖合,有较佳的密封性,以达到密封罐体3的功效。同时,该外盖21的外径与罐体3的外径相等,因此,该外盖21的外周缘不凸出于罐体3表面,于多数罐体3并列储放时,罐体3与罐体3间可相互触接,而可节省储放空间。再者,若当罐体3的开口31受到撞击而些微变形时,由于该内框盖22系为软质材料,所以,该内框盖22也会产生小变形,但内框盖22与开口31间仍保持密封而不会有间隙产生,再由于该外盖2也是软质材料且具有弹性,外盖21与内框盖22的小变形处仍然会保持密合,所以,外盖21及内框盖22仍可达到密封罐体3的作用。再请叁阅图4,本实施例罐盖4与前一实施例的构造大致相同,同样可组装于罐体5的开口51上,且该罐盖4的构造亦包含有一内框盖41及一外盖42,而本实施例的细部构造在此不再赘述,其与前一实施例的主要不同点系在于该内框盖41内缘形成有一软质材料的密封膜411,而该密封膜411与内框盖41的内缘面连接处形成有一环沟412,使得密封膜411与内框盖41的间的连结面积缩减,并于密封膜411上设有一拉环413,而该拉环413系与环沟412处的密封膜411连结,而藉由该密封膜411的设置,可使罐体5更具有密封的效果,当预备将物品长期置放于罐体5内而不取出,或该物品需要被置放于更具有密封性的罐体5中时,即可利用本实施例的内框盖41组盖于罐体5开口51,再将该外盖42嵌盖于内框盖41上,可达到长期或更紧密密封罐体5的目的。再者,当该罐体5欲开封取出物品时,仅需拉动密封膜411上的拉环413,即可循序拉起该环沟412处的部份密封膜411,最後,该密封膜411全部脱离该内框盖41,使得内框盖41形成如图5所示的状态,该密封膜411不会如以往残留于罐体5上,因此,本实施例的密封膜411不会割伤手臂,使用上很安全,而于密封膜411被撕离内框盖41後,外盖与内框盖41仍与前述实施例相同具有密封罐体5的效用。综合以上说明可知,本技术利用软质的内框盖与罐体相互嵌合且利用软质的外盖盖合于内框盖上,达到具有较佳密封性的功效。外盖与罐体外径相等,使罐体并列储放时可节省储放空间。另外,该内框盖上密封膜的设置可使物品长期储放于罐体中,且于密封膜被撕离内框盖时,不会残留于内框盖上,使用上很安全。权利要求1.一种可组装于罐体开口上的罐盖,该开口的内缘形成有一凸缘,而该罐盖包含一外盖;该外盖是由软性材质制成;其特征在于该外盖外径与罐体外径相等且外盖内周缘面上有一凹沟,该罐盖还包含一内框盖,该内框盖是由软性材质制成且为中空状,该内框盖的外周缘上有一卡合部及由卡合部向下延伸的一推拔部,该卡合部与推拔部间有供开口上的凸缘嵌合的一凹槽,该卡合部上有一凸条,而该凸条卡嵌于外盖的凹沟中,该卡合部的外径小于或等于开口的外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组装于罐体开口上的罐盖,其特征在于该内框盖的中空处设有一可密封内框盖的密封膜。3.如权利要求2所述可组装于罐体开口上的罐盖,其特征在于该密封膜与内框盖的内缘面连接处有一环沟,并于密封膜上设有一拉环,而该拉环与环沟的密封膜连结。专利摘要一种可组装于罐体开口上的罐盖,该罐盖包含一外盖,以及一内框盖。该外盖外径与罐体外径相等,而该外盖及内框盖都是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组装于罐体开口上的罐盖,该开口的内缘形成有一凸缘,而该罐盖包含一外盖;该外盖是由软性材质制成;其特征在于:该外盖外径与罐体外径相等且外盖内周缘面上有一凹沟,该罐盖还包含一内框盖,该内框盖是由软性材质制成且为中空状,该内框盖的外周缘 上有一卡合部及由卡合部向下延伸的一推拔部,该卡合部与推拔部间有供开口上的凸缘嵌合的一凹槽,该卡合部上有一凸条,而该凸条卡嵌于外盖的凹沟中,该卡合部的外径小于或等于开口的外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明堂
申请(专利权)人:徐明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