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再彦专利>正文

改良构造的纸制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0993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改良构造的纸制容器,其是将一依照预定摺线卷成的多边形的中空筒体的底端面向内向上反摺成一座体,并以一隔板插设在座体的间隔中,以增加底部及侧边强度,而该隔板与底部之间有一距离,以提高防潮效果。(*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一种盛放东西的容器,特别是一种可简易制造、包装、强度佳及兼具隔热效果的改良构造的纸制容器。现有的纸制容器,请参阅附图说明图1,其是有一个以平面纸板1依照预定摺线11卷成的八边形筒体,在纸板1二侧端面12并以胶带13封合,然后再以一底板4抵迫在八边形筒体的底端,用胶带13将该二者固定。但是,如此以胶带贴合的筒体不甚美观,因此仍需在八边形筒体之外侧面黏贴一层包装纸15,且底板由于黏贴有胶带,故也需黏贴一张底纸16,由于该黏贴工作需用人工完成,故相当耗时。若能有一种纸制容器能够减少后续的黏贴工作,便可提高生产速度及效率。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为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改良构造的纸制容器,该容器具有向内向上翻摺的底端面及向内向下翻摺的顶端面的筒体,可插设一隔板在底端面的间隙中,提供较强的支撑力,不需再用胶带黏贴而能与容器成为一体,节省再次黏贴一层底纸的加工工时。本技术的次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良构造的纸制容器,其可令内筒与筒体之间有一间隙,除可增加侧向强度,并可产生隔热的效果。本技术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良构造的纸制容器,可在筒体外侧面及隔板预先印刷上图案,可以大大的减少黏贴包装纸所需的工时。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良构造的纸制容器,包括有一筒体,该筒体的是由一具有预定厚度的纸板依预定摺线卷摺成中空筒状;所述的筒体的底端面设有三段预定长度,该三段预定长度向上反摺以形成一具有第一、第二及第三边的座体,所述的座体的第二边内侧面与筒体的内侧面之间有第一间隔;一隔板,该隔板是自筒体的顶端塞入,以其周缘抵迫筒体的内侧面,并以其周缘向下反摺插设在筒体的内侧面与第二边的内侧面的第一间隔中,且其底面与筒体的第三边的底端面接触。现以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本技术在后图式简单说明图1为常用容器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筒体的平面展开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隔板的平面展开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装配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图9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筒体与隔板连结的平面展开图。图10为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图11为本技术第六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图12为本技术第七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图13为本技术第八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图14为本技术第九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请参阅图2至图5,图中所示的为本技术所选用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本第一实施例的纸制容器包括有一筒体2、一隔板3、一底板5及一盖6等部份。请参阅图2、图4,该筒体2是由一具有预定厚度的纸板依预定摺线21卷摺成八边形的中空筒状,该预定厚度是指以0.3至5mm的纸板厚度为较佳,并在弯摺后以纸制胶带(图中未示)在内侧面黏合固定,或在机器弯摺时即同时上胶黏合固定。其底端面24设有三段预定长度,该三段预定长度向内向上反摺以形成一具有第一边251、第二边252及第三边253的座体25,该座体25的第二边252内侧面与筒体2的内侧面之间有第一间隔S1。请参阅图3至图5,该隔板3是自筒体2的顶端塞入,以其周缘31抵迫筒体2的内侧面,并以其周缘31向下反摺插设在该第一间隔S1中,且其底面33与筒体2的第三边253的底端面24接触。该底板5的外形与筒体2围成的形状相同,而自筒体2的底端塞入,使其周缘51抵迫在第二边252外侧面,并使其顶面52与第三边253的底面接触,形成与隔板3之间有第二间隔S2。该盖6是盖合在筒体2的顶端面22,使盖6的内侧面覆盖筒体2的外侧面。借由上述构造,请参阅第4图,将上述构件组合成为一容器,可在筒体2的外侧面印刷或包覆包装纸或标签,作为美化容器外观或为宣传商品的功效。且,由于可在隔板3及底板5预先印刷图案,所以在装配上已明显地比常用容器减少了以胶带黏合及黏贴一层底纸的工序。请参阅图5,本技术是借助于将筒体2的底端面24向内向上反摺而形成的座体25,一方面提供一相同于纸板厚度的第一间隔S1以容纳隔板3向下反摺的周缘31,使座体25的第一、第二、第三边251、252、253及筒体2与周缘31同时接触,大大的增加了筒体2底部的厚度,提高了支撑力。另外,更可以在座体25第三边253内侧包围空间设置一底板5,除可利用底板5周缘51抵撑第三边253,使第三边253挤迫隔板3的插板32,增强隔板3的定位外,更可在底板5与隔板3之间形成第二间隔S2,该第二间隔S2可以避免隔板3直接与外界空气接触,使容器具有较佳的防潮效果。本技术的其它实施例均是在上述实施例基本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改变,其相同部分不再赘述,仅对其细节上的变化进行说明。请参阅图6,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直接可以一内筒4自筒体2的顶端置入,使其底端41定位于隔板3顶面,而其外侧面直接与筒体2内侧面接触而定位,并用一盖8盖合在内筒4的顶端42,使盖8的外侧面可与筒体2的外侧面切齐,产生整齐美观的效果。请参阅图7,本技术第三实施例,在筒体2的顶端22有一预定长度向内向下反摺以形成一垫体23,以该垫体23的外侧面与筒体2的内侧面相贴接触。以一内筒4自筒体2的顶端置入,其底端41定位在隔板3顶面,其外侧面与垫体23接触而定位,使内筒4与筒体2的内侧面之间有第三间隔S3,该第三间隔S3一方面可提高容器的侧向受力强度,一方面可隔绝热量的传导,达到保温及防热的效果。并可以一盖9盖合在内筒4的顶端42,该盖9的底端91向内向上反摺,使盖9的外侧面可与筒体2的外侧面切齐,产生整齐美观的效果。内筒是以厚度为0.3至5mm的纸板卷摺较佳。如图8及图9所示的第四实施例是在第一及第二实施例的基础上变化,其结构是将隔板与筒体结合为一体,以及在内筒、筒体之间设有第三间隔,除使得在制造及装配上更为方便之外,更有结构强、隔热佳的效果。因此,将第一实施例筒体2的座体25仅作稍许变化而成为第二种筒体7,该筒体7八个边的底端71可设有一具有预定长度向内向上反摺而成的座体72,其中,以第一直边73的内侧面与筒体7的相对内侧面接触,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直边73是连结在八个边的一个较大边,而其余各直边74的内侧面则与筒体7的相对内侧面之间设有第四间隔S4,在本实施例中,该其余各边74是连结在八个边的另外三个较大边,且该其余各边74是相等于第一实施例座体25的第一、第二及第三边251、252、253的总合,只是第三边253与第二边252结合成一直线而已,且仍旧保持与筒体7之间有第四间隔S4。该第一直边73的端缘延伸一隔板75,以该隔板75的周缘751抵迫筒体的内侧面,并以其周缘向下反摺插设在筒体7的其余各直边74的第四间隔S4中,且其底面752与筒体2的其余各边的底端接触。因此,可使第一实施例的筒体与隔板成为一体,简化了构件并使得弯摺容易。当然,并非一定如上述第四实施例揭示的需要三个边74来结合三个较大边,亦可采用相对侧的一个边74来连结。请参阅图10,本技术的第五实施例,该隔板3周缘31向下弯摺并插入第一间隔S1中,并以内筒4插入筒体2中,使内筒4底端41抵住隔板3,其顶端42并设有向外向下翻摺一与筒体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构造的纸制容器,包括有:一筒体,该筒体的是由一具有预定厚度的纸板依预定摺线卷摺成中空筒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的底端面设有三段预定长度,该三段预定长度向上反摺以形成一具有第一、第二及第三边的座体,所述的座体的第二边内侧面与筒体的内侧面之间有第一间隔;一隔板,该隔板是自筒体的顶端塞入,以其周缘抵迫筒体的内侧面,并以其周缘向下反摺插设在筒体的内侧面与第二边的内侧面的第一间隔中,且其底面与筒体的第三边的底端面接触。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构造的纸制容器,其特征在于:以一底板自筒体的底端塞入,所述的底板是以其周缘抵迫在筒体底端座体的第二边外侧面,使其顶面与筒体的第三边的底面接触,形成与隔板之间有第二间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再彦
申请(专利权)人:林再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