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复合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04502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5 2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强度复合薄膜,由基层、胶粘层、加强层和表层热合而成,所述基层为IDPE树脂层,所述表层为PE或者PVC树脂层,其特征在于,加强层是碳纤维加强层或者玻璃纤维加强层,所述加强层的厚度为10~20μm。所述加强层的厚度优选为15~18μ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薄膜结构简单,内设碳纤维或者玻璃纤维加强层,能够有效的加强薄膜的强度,延长了薄膜的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塑料薄膜,具体是一种高强度复合薄膜
技术介绍
塑料薄膜的应用范围是非常广泛的。然后现在的塑料薄膜有个很难克服的缺陷就是老化问题。塑料薄膜长期暴露在阳光下非常容易老化。老化的塑料薄膜的强度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强度复合薄膜,通过碳纤维或者玻璃纤维的加强层设置,有效的改善了薄膜的强度。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强度复合薄膜,由基层、胶粘层、加强层和表层热合而成,所述基层为IDPE树脂层,所述表层为PE或者PVC树脂层,其特征在于,加强层是碳纤维加强层或者玻璃纤维加强层,所述加强层的厚度为10?20 μπι。所述加强层的厚度优选为15?18 μπ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薄膜结构简单,内设碳纤维或者玻璃纤维加强层,能够有效的加强薄膜的强度,延长了薄膜的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高强度复合薄膜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解释说明。实施例1 一种高强度复合薄膜,由基层4、胶粘层3、加强层2和表层I热合而成,所述基层为IDPE树脂层,所述表层为PE树脂层,加强层是碳纤维加强层,其厚度约为10 μπι。实施例2 —种高强度复合薄膜,由基层4、胶粘层3、加强层2和表层I热合而成,所述基层为IDPE树脂层,所述表层为PVC树脂层,加强层是玻璃纤维加强层,其厚度约为15 μ mD实施例3 —种高强度复合薄膜,由基层4、胶粘层3、加强层2和表层I热合而成,所述基层为IDPE树脂层,所述表层为PVC树脂层,加强层是玻璃纤维加强层,其厚度约为20 μ mD本技术的薄膜结构简单,内设碳纤维或者玻璃纤维加强层,能够有效的加强薄膜的强度,延长了薄膜的寿命。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高强度复合薄膜,由基层(4)、胶粘层(3)、加强层(2)和表层(I)热合而成,所述基层(4 )为IDPE树脂层,所述表层(I)为PE或者PVC树脂层,其特征在于,加强层(2 )是碳纤维加强层或者玻璃纤维加强层,所述加强层的厚度为10?20 μπ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层(2)的厚度为.15 ?18 μ m.【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强度复合薄膜,由基层、胶粘层、加强层和表层热合而成,所述基层为IDPE树脂层,所述表层为PE或者PVC树脂层,其特征在于,加强层是碳纤维加强层或者玻璃纤维加强层,所述加强层的厚度为10~20μm。所述加强层的厚度优选为15~18μ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薄膜结构简单,内设碳纤维或者玻璃纤维加强层,能够有效的加强薄膜的强度,延长了薄膜的寿命。【IPC分类】B32B9/02, B32B27/32, B32B27/02, B32B7/12【公开号】CN204894685【申请号】CN201520472955【专利技术人】梁继鹏 【申请人】大连瑞贤达塑胶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12月23日【申请日】2015年6月30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强度复合薄膜,由基层(4)、胶粘层(3)、加强层(2)和表层(1)热合而成,所述基层(4)为IDPE树脂层,所述表层(1)为PE或者PVC树脂层,其特征在于,加强层(2)是碳纤维加强层或者玻璃纤维加强层,所述加强层的厚度为10~20μ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继鹏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瑞贤达塑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