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20kN-26m液压输油管起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93478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4 19: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20kN-26m液压输油管起重机,它包括立柱、回转支座、吊臂,立柱内部设置有油泵机组,立柱外侧设置有扶梯,立柱的上侧设置有回转装置,回转装置的右部设置有变幅油管,立柱连接有回转支座,回转支座的上部设置有扶梯,扶梯的外侧设置有防护栏,回转支座的上部还设置有输油管,输油管的上部设置有起升装置,起升装置连接有吊臂,吊臂连接有吊钩装置,回转装置的内部设置有回转接头,回转接头的下部连接有下接管,回转接头的上部连接有上接管,上接管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上接管的末端连接有旋转接头;总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合理、设计简单、故障率低、维护简单、回转变幅效果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起重机械设备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起重机,特别涉及一种20kN-26m液压输油管起重机
技术介绍
设计的液压输油管起重机是成品油船或化学品介质船用起重装置,一方面用作船舶货物的装卸、设备的吊运以及生活用品、救生艇的吊放等工作,另一方面用作同时装卸两种油品、化学品等液体介质,实现一机两用;在设计中将两根金属管道布置在吊机内部,通过管接头、同心回转接头和旋转接头的应用,使内部金属管自然的随吊机一起360 °回转、(0° 一70° )变副,传统的设置主要侧重于:起升机构、变幅机构、回转机构,液压输油管使用过程中达到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而其中:上接管、下接管、回转接头、旋转接头的设计,却能使金属输油管自然的随吊臂一起360°回转、(0° — 70° )变副;因此研发一种结构合理、设计简单、故障率低、维护简单、回转变幅效果好的20kN-26m液压输油管起重机很有实用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设计简单、故障率低、维护简单、回转变幅效果好的20kN-26m液压输油管起重机。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20kN_26m液压输油管起重机,它包括立柱、回转支座、吊臂,所述的立柱内部设置有油栗机组,所述的立柱外侧设置有扶梯,所述的立柱的上侧设置有回转装置,所述的回转装置的右部设置有变幅油管,所述的立柱连接有回转支座,所述的回转支座的上部设置有扶梯,所述的扶梯的外侧设置有防护栏,所述的回转支座的上部还设置有输油管,所述的输油管的上部设置有起升装置,所述的起升装置连接有吊臂,所述的吊臂连接有吊钩装置,所述的回转装置的内部设置有回转接头,所述的回转接头的下部连接有下接管,所述的回转接头的上部连接有上接管,所述的上接管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的上接管的末端连接有旋转接头。所述的上接管包括无缝管A、上法兰A、外筒体、加强板、衬板、下法兰A。所述的下接管包括上法兰B、支撑板、无缝管B、外筒、下法兰B。所述的回转接头包括厚法兰、下接头外管、大压盖、小压盖、下接头、上接头、密封 目.ο所述的旋转接头包括法兰、旋转体、旋转内套。所述的输油管从立柱下部进入,通过回转接头从立柱中伸到吊臂的末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设计的上接管、下接管、回转接头、旋转接头,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上接管内部有无缝管用于液体运输,外部有外筒体,用于保护无缝管,无缝管与外筒体之间安装有法兰、衬板,外筒体外部连接有加强板,起到牢固稳定的作用;下接管内部有无缝管,用于液体传输,上接管和下接管设计结构类似;回转接头内部有下接头,用于连接下接管,下接管外部有上接头,上接头的直径大于下接头的直径,下接头的前端内嵌在上接头的内部,内管与外管之间分别用大压盖、小压盖密封固定;旋转接头内有旋转内套,进一步实现更好的回转变幅;总的本技术具有结构合理、设计简单、故障率低、维护简单、回转变幅效果好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内部输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上接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下接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回转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旋转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立柱2、油栗机组3、扶梯4、回转支座5、防护栏6、回转装置7、上梯8、输油管9、起升装置10、吊臂11、变幅油管12、吊钩装置13、上接管14、下接管15、回转接头16、螺栓17、旋转接头131、无缝管A 132、上法兰A 133、外筒体134、加强板135、衬板136、下法兰A 141、上法兰B 142、支撑板143、无缝管B 144、外筒145、下法兰B 151、厚法兰152、下接头外管153、大压盖154、小压盖155、下接头156、上接头157、密封装置171、法兰172、旋转体173、旋转内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6所示,如图1-6所示,一种20kN-26m液压输油管起重机,它包括立柱1、回转支座4、吊臂1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柱I内部设置有油栗机组2,所述的立柱I外侧设置有扶梯3,所述的立柱I的上侧设置有回转装置6,所述的回转装置6的右部设置有变幅油管11,所述的立柱I连接有回转支座4,所述的回转支座4的上部设置有扶梯3,所述的扶梯3的外侧设置有防护栏5,所述的回转支座4的上部还设置有输油管8,所述的输油管8的上部设置有起升装置9,所述的起升装置9连接有吊臂10,所述的吊臂10连接有吊钩装置12,所述的回转装置6的内部设置有回转接头15,所述的回转接头15的下部连接有下接管14,所述的回转接头15的上部连接有上接管13,所述的上接管13之间通过螺栓16连接,所述的上接管13的末端连接有旋转接头17。本技术具体实施时:本技术的设计的上接管13、下接管14、回转接头15、旋转接头17,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上接管13内部有无缝管A131用于液体运输,外部有外筒体133,用于保护无缝管A131,无缝管A131与外筒体133之间安装有法兰(上法兰A132、下法兰A136)、衬板135,外筒体133外部连接有加强板134,起到牢固稳定的作用;回转接头15内部有下接头155,用于连接下接管14,下接头155外部有上接头156,上接头156的直径大于下接头155的直径,下接头155的前端内嵌在上接头156的内部,内管与外管之间分别用大压盖153、小压盖154密封固定;总的本技术具有结构合理、设计简单、故障率低、维护简单、回转变幅效果好的优点。实施例2如图1-6所示,一种20kN-26m液压输油管起重机,它包括立柱1、回转支座4、吊臂1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柱I内部设置有油栗机组2,所述的立柱I外侧设置有扶梯3,所述的立柱I的上侧设置有回转装置6,所述的回转装置6的右部设置有变幅油管11,所述的立柱I连接有回转支座4,所述的回转支座4的上部设置有扶梯3,所述的扶梯3的外侧设置有防护栏5,所述的回转支座4的上部还设置有输油管8,所述的输油管8的上部设置有起升装置9,所述的起升装置9连接有吊臂10,所述的吊臂10连接有吊钩装置12,所述的回转装置6的内部设置有回转接头15,所述的回转接头15的下部连接有下接管14,所述的回转接头15的上部连接有上接管13,所述的上接管13之间通过螺栓16连接,所述的上接管13的末端连接有旋转接头17。所述的上接管13包括无缝管A131、上法兰A132、外筒体133、加强板134、衬板135、下法兰A136。所述的下接管包括上法兰B141、支撑板142、无缝管B143、外筒144、下法兰B145。所述的回转接头包括厚法兰151、下接头外管152、大压盖153、小压盖154、下接头155、上接头156、密封装置157。所述的旋转接头17包括法兰171、旋转体172、旋转内套173。所述的输油管从立柱I下部进入,通过回转接头15从立柱I中伸到吊臂10的末端。本技术具体实施时:本技术的设计的上接管13、下接管14、回转接头15、旋转接头17,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上接管13内部有无缝管A131用于液体运输,外部有外筒体133,用于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20kN‑26m液压输油管起重机,它包括立柱、回转支座、吊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柱内部设置有油泵机组,所述的立柱外侧设置有扶梯,所述的立柱的上侧设置有回转装置,所述的回转装置的右部设置有变幅油管,所述的立柱连接有回转支座,所述的回转支座的上部设置有扶梯,所述的扶梯的外侧设置有防护栏,所述的回转支座的上部还设置有输油管,所述的输油管的上部设置有起升装置,所述的起升装置连接有吊臂,所述的吊臂连接有吊钩装置,所述的回转装置的内部设置有回转接头,所述的回转接头的下部连接有下接管,所述的回转接头的上部连接有上接管,所述的上接管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的上接管的末端连接有旋转接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明中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真牛起重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