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59024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包装装置,通过设置两根平行的折线、把两端做成折弯立边部而设置有形成コ字形的底板,在该底板的内侧插入被包装物、及支撑上述被包装物的缓冲型材、再盖上覆盖整个上述底板的外箱的包装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将上述底板两端的立边部的尺寸作得等于或大于上述外箱的高度尺寸。(*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包装装置,用于支撑分体式空调机等的被包装物的包装。
技术介绍
现有的包装装置如在日本特开平05-229549号公报、特开平10-236477号公报等中所公开的那样,如图6所示,在托盘状的底板21的内侧设置缓冲型材22、23。通过把缓冲型材22、23与底板21内的角部合在一起,固定缓冲型材22、23。还有,用该缓冲型材22、23支撑被包装物24,并设置夹持被包装物上部的缓冲型材25、26,最后装入外箱27完成被包装物的包装。但是,由于这种包装装置保存时的负荷由外箱支撑,所以在外箱27上必须具有足以支撑保存负荷的强度,就有外箱27使用高价的材料以提高强度,又利用其他零件给予加强等外箱27和包装材料因复杂而变得高价等缺点。还有,为了保护被包装物24免受输送时的冲击,缓冲型材22、23、25、26的厚度设定等缓冲规格难以确定、特别是冲击较集中的缓冲型材22、23、25、26的角部的厚度必须较厚,其缓冲型材22、23、25、26本身厚度增大的同时,整个包装装置的体积也增大,构成包装装置的材料也变得昂贵,材料的使用量也增加,而影响到包装材料废弃时的废弃量,在环境方面的负担也增加了。还有,在缓冲型材22、23、25、26上,为了使被包装物24的角部以外的侧面等的面部分同时形成保护功能,必须设定同时满足拐角部分的保护功能和面部分的保护功能的厚度,制得缓冲型材22、23、25、26时需花费更多的上时。还有,在长期保存包装装置时,为做到即使外箱2 7因保存负荷而变形也不将负荷加到被包装物24上,还必须改良缓冲型材22、23、25、26的形状以减少外箱27的变形量等制作缓冲型材22、23、25、26方面的大量知识和工时,由于加工复杂,工时数也增多。还有,为做到缓冲型材22、23、25、26能在底板21内容易地合位,必须把底板21一边做成托盘状一边增加粘接等固定,既增加底板21的加工工时数,材料费也变得昂贵。还有,在包装作业时的底板21等的装配作业中,按设置在底板21等上的折线进行折弯的作业较多,如果没有设置容易折弯的折线,则容易降低包装型材加工时的可操作性。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解决所有这些现有技术的缺点而提供一种包装装置,它在底板的侧面的立边部设置支撑保存负荷的功能以提高其包装装置强度的同时,把底板的两端做成二层使被包装物的保护功能和加工时的操作性提高。为解决上述课题,本技术的包装装置采用设置两根平行的折线,并通过把两端做成折弯立边部而设置形成コ字形的底板,在该底板的内侧,插入被包装物及支撑上述被包装物的缓冲型材,再盖上覆盖上述整个底板的外箱,在这样的包装装置中,将上述底板两端的立边部的尺寸做得大于等于上述外箱的高度尺寸。而且,采用该包装装置,外箱的耐压强度可以由底板来增强、提高了整个包装装置对保存负荷的强度,并且因用于外箱的高价材料可以停止使用等而成为廉价的包装装置。本技术的第2方案是在上述底板上,在靠近缓冲型材的底面和侧面的底板部分上,做成将板重叠的二层结构,可以用少量的材料提高保护被包装物免受输送时的冲击的保护功能。本技术的第3方案是在靠近缓冲型材的底面和外侧面的棱线两端的角部或者在延长其角部的棱线部上设置有三角状的切口部,可以用更少的材料提高保护被包装物免受输送时的冲击的保护功能。本技术的第4方案是将底板的二层重叠板的侧面立边部分的长度做得比将底板做成コ字形的底板两端的立边部的长度更短,使外箱的变形量减少而耐压强度提高。本技术的第5方案是将缓冲型材的底面部分形成的凸部嵌入到板上形成的凹状的切口处,可以容易地进行缓冲型材的固定的同时,可以削减用于固定的零部件。本技术的第6方案是相对于底板的一处折线设置两根与底板一起折弯成コ字形的板的折线,并使该两根折线挟入上述底板折线内,则可正确的进行包装作业时的底板的折弯,可提高装配作业的操作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包装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该实施例的包装装置的底板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该实施例的包装装置的底板的重要部位的断面图。图4.是该实施例的包装装置的底板的展开图。图5.是该实施例的包装装置的缓冲型材的透视图。图6.是表示现有技术实例的包装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图1至图5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图1中,1是通过在瓦棱纸板等的薄板上设置两根平行的折线2、3而形成的コ字形的底板,折成コ字形的立边部的尺寸h1和外箱4的内部尺寸的高度尺寸h2相等,或者设定底板的尺寸h1较高。在该底板1上,如图2详细地表示,在将底板1做成コ字形的折线2、3的两端侧通过与另外的零件的薄板5、6叠合构成双层结构。于是,在薄板5、6上,和底板一样设置折弯成コ字形的折线7a、7b、8a、8b,该折线7a、7b、8a、8b是在底板1的折线2、3的折弯的每一处做成平行的2根折线的同时,如图3所示,将薄板5、6和底板1重叠时,进行定位置重合,使底板1的折线2、3挟在薄板5、6的折线7a、7b、8a、8b中。如图4所示,在形成薄板5、6的底板的底面部分的面上,凹状的切槽部9、10设置1处或者多处。还有,薄板5、6和底板1一起折弯成コ字形时的立边部尺寸做得比底板1的立边部尺寸短,从而形成间隙t1、t2。另外,虽然在本说明中将薄板5、6作为另一部件进行说明,但是,采用将底板1的两端延长并折返也可以得到完全相同的效果。还有,11、12是用插入底板1内支撑被包装物13的缓冲型材,以整体型、或者被分割成上下二部分的形状支撑被包装物13的同时插入底板1内。在该缓冲型材11、12的底面上,如图5所示,为了躲开重叠在底板1上的薄板5、6,设置有阶梯部14、15,在缓冲型材11、12的侧面也同样设置有阶梯部。于是,缓冲型材11、12的底面的阶梯部14、15的面上设置有凸部16、17。该凸部16、17在把缓冲型材11、12插入到底板1时,和设置在薄板5、6上的切槽部9、10嵌合在一起,至少在外周部位的一边以上形成与切槽部9、10连接的形状。还有,缓冲型材11、12在包装时做为外侧的面和靠近底面的棱线的两端角部设置有三角状的切口部18、19。该切口部18、19也可以沿着棱线延长,有时也将延长的切口部18、19连接,做成沿棱线全长的切口部。使用这样构成的各部件,在包装时,用重叠粘接等使薄板5、6固定的底板1与薄板5、6一起折弯成コ字形。这时,在设置于底板1上的折线2、3的内侧,设置在薄板5、6上的折线7a、7b、8a、8b,在折线之间由于两根折线处被压碎的同时,薄板5、6和底板1一起容易进行折弯。于是,将缓冲型材11、12插入到底板内。这时,设置在缓冲型材11、12的底面上的凸部16、17通过与薄板5、6上的切槽部9、10嵌合,实现底板1内的缓冲型材11、12的定位和固定。进而,插入被包装物13,最后盖上外箱4使其覆盖成为コ字形的整个底板1,结束并完成了包装。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将做成コ字形的底板1的两端的立边部的高度尺寸做得与外箱4的高度尺寸相等或者大于该尺寸,可以用底板的立边部和外箱来支撑保存时的负荷,提高了包装装置的耐压强度的同时,降低了使用于外箱上的箱体材质,可以制造出便宜的包装装置。还有,通过把薄板5、6重叠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本田透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