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送装置和成像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586297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4 0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给送装置和成像设备。在给送装置中,通过使给送马达反向旋转第一预定量,拾取辊移动到缩回位置,并且通过使给送马达正向移动第二预定量,拾取辊移动到接触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给送装置和成像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给送装置和成像设备。
技术介绍
迄今为止已有的成像设备例如复印机、打印机和传真机包括向成像部供给片材的片材给送装置。片材给送装置包括容纳待给送片材的片材容纳单元。这种片材容纳单元的实例是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中的给送盒。图19示出日本专利公开No.2013-10611中所公开的给送盒。在给送盒900中,中间板901相对于外壳903沿上下方向可枢转地设置在枢转轴903a上。提升板902向上推中间板901沿片材给送方向的下游侧。因此,以预定压力使中间板901上的片材与拾取辊(给送辊)904接触。被中间板901向上推的片材S由拾取辊904和其下游的传送辊905以稳定状态输出。然后,图像形成在从给送盒900传送的片材S上。因为市场需要,最近强烈需要缩短成像设备的首张打印输出时间(FPOT)。另外,从使用性的角度来说,缩短成像设备的FPOT是特别有效的。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缩短FPOT,一个问题是如何在从个人计算机等收到打印指令后缩短将片材传送到成像部所需的时间。出于该原因,优选是在接收打印指令时成像设备在拾取辊和片材彼此接触的状态下待命。另一方面,在市场中,需要一种成像设备,其能使用各种类型片材,包括基重约50g/m2的薄纸和用于获得高质量打印的光面纸。在各种类型的片材中,当拾取辊和片材接触的待命状态持续长时间(例如,一天以上)时,存在会局部变形的片材或与拾取辊接触的部分的表面特性改变的片材。结果,这些会导致图像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能缩短FPOT、能使用各种类型片材并能获得良好图像的成像设备和给送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一种给送片材的给送装置,所述给送装置包括:堆叠部件,片材堆叠在其上;驱动单元,其配置为产生正向旋转的驱动力和反向旋转的驱动力;给送部件,其配置为通过与片材接触地旋转来给送堆叠在堆叠部件上的片材,并设置为通过来自驱动单元的正向旋转的驱动力而旋转;和移动单元,其配置为通过来自驱动单元的反向旋转的驱动力而使位于接触位置的与堆叠在堆叠部件上的片材接触的给送部件移动到从接触位置向上缩回的缩回位置,并且通过来自驱动单元的正向旋转的驱动力而使位于缩回位置的给送单元移动到接触位置;其中,移动单元包括单向离合器,其配置为借助来自驱动单元的反向旋转驱动力而使给送部件从接触位置移动到缩回位置。根据以下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明显。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示意性剖视图。图2A和2B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给送装置的剖视图。图3A和3B是第一实施例中的给送盒的透视图。图4A和4B是第一实施例中的给送框架单元的透视图。图5A和5B是示出第一实施例中给送框架单元和给送盒之间的关系的透视图。图6A和6B是示出第一实施例中从给送马达开始的驱动传递路径的透视图。图7是示出第一实施例中用于检测片材纸面位置的结构的透视图。图8是示出控制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控制器的配置的框图。图9A和9B是示出第一实施例中的移动单元的结构的透视图。图10A和10B是第一实施例中的移动单元的透视图。图11A和11B分别是涉及第一实施例中拾取辊的接触和分离操作的流程图和时间图。图12A和12B是示出第一实施例中的拾取辊的接触和分离操作的透视图。图13A和13B是示出第一实施例中堆叠板上没有片材的状态的透视图。图14A和14B分别是涉及第一实施例中堆叠板上没有片材的状态下拾取辊的接触和分离操作的流程图和时间图。图15A和15B分别是涉及第一实施例中基于电源开关的拾取辊的接触和分离操作的流程图和时间图。图16A至16C是示出第一实施例中的移动单元的结构的透视图。图17A至17C是示出第二实施例中的移动单元的结构的透视图。图18A至18C是示出第二实施例中的移动单元的结构的透视图。图19示出现有技术的给送盒的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更详细地示例性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下面的实施例中采用的组成构件的尺寸、材料、形状和相关布置应根据本专利技术所应用的设备的配置和各种条件适当地改变。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应限于下面的实施例,除非另作说明。第一实施例将参考图1至15A和15B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在下面的说明中,将首先参考图1描述成像设备的总体配置。接下来,将参考图2A和2B至13A和13B描述片材给送装置的结构。首先,将参考图1描述成像设备的总体配置。成像设备A包括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的四个并列的处理盒7(7a至7d)。处理盒7(7a至7d)包括它们各自的电子照相感光鼓1(1a至1d),每个电子照相感光鼓用作一个图像承载部件。通过驱动部件(未示出)使电子照相感光鼓(下文称为“感光鼓”)1沿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箭头Q的方向)旋转。围绕每个感光鼓1布置有在感光鼓1上工作的以下处理单元2、3、4、5和6。充电辊2(2a至2d)均匀地使各感光鼓1的表面充电。显影单元4(4a至4d)利用用作显影剂的调色剂使静电潜像显影。清洁部件6(6a至6d)去除转印后在感光鼓1的表面上残留的调色剂。扫描单元3通过基于图像信息施加激光束而在感光鼓1上形成静电潜像。感光鼓1上的四色的显影剂(下文称为“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在中间转印带5上。这里,感光鼓1、充电辊2、显影单元4和清洁部件6集成为盒,以便组成处理盒7,处理盒7可拆卸地装载在成像设备A的装载部中。中间转印带5由驱动辊10、张紧辊11和用于二次转印的对置辊33张紧。在中间转印带5的内侧上,一次转印辊12(12a至12d)设置为分别与各感光鼓1(1a至1d)相对。偏压施加单元(未示出)向一次转印辊12施加转印偏压。当感光鼓1沿箭头Q的方向旋转、中间转印带5沿箭头R的方向旋转、并且正极性偏压施加到一次转印辊12时,在感光鼓1上形成的四色调色剂图像相继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上。一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5上的四色调色剂图像在叠加在中间转印带5上的同时被传送到二次转印部15。另一方面,残留在感光鼓1的表面上的调色剂被清洁部件6去除。去除的调色剂被收集到设置在感光部件单元26(26a至26d)中的去除调色剂室。与上述成像操作同步,用作记录介质的片材由给送装置13、对齐辊对17等传送。给送装置13包括容纳片材S的给送盒24、给送片材S的拾取辊8、将给送的片材S传送到对齐辊对17的给送辊16和与给送辊16相对的分离辊9。当多个片材S由拾取辊8给送时,借助结合在分离辊9中的转矩限制器的设定转矩来把片材逐一地摩擦分离。在给送盒24上方,用作结构一部分的上盒支架35设置为将给送盒24和成像部分开。给送盒24能从图1中设备的前侧抽出。用户能通过将给送盒24从设备主体抽出、将片材S放在给送盒24中、然后将给送盒24插入设备主体内而完成片材S的供给。容纳在给送盒24中的片材S由拾取辊8拾取。然后,如上所述,片材S在给送辊16和分离辊9之间的夹持部逐一地被分离并传送。接着,从给送装置13传送的片材S由对齐辊对17传送到二次转印部15。在二次转印部15,通过将正极性偏压施加到二次转印辊18,中间转印带5上的四色调色剂图像被二次转印到传送的片材S上。在片材S上二次转印之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5上的调色剂由转印带清洁装置23去除。去除的调色剂经过废调色剂传送路径(未示出),并且被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给送装置和成像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给送片材的给送装置,所述给送装置包括:堆叠部件,片材堆叠在其上,驱动单元,其配置为产生正向旋转的驱动力和反向旋转的驱动力;给送部件,其配置为通过与片材接触地旋转来给送堆叠在堆叠部件上的片材,并设置为通过来自驱动单元的正向旋转的驱动力而旋转;和移动单元,其配置为通过来自驱动单元的反向旋转的驱动力而使位于接触位置的与堆叠在堆叠部件上的片材接触的给送部件移动到从接触位置向上缩回的缩回位置,并且通过来自驱动单元的正向旋转的驱动力而使位于缩回位置的给送单元移动到接触位置;其中,移动单元包括单向离合器,其配置为借助来自驱动单元的反向旋转驱动力而使给送部件从接触位置移动到缩回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2014.06.03 JP 2014-1153051.一种给送片材的给送装置,所述给送装置包括:堆叠部件,片材堆叠在其上,驱动单元,其配置为产生正向旋转的驱动力和反向旋转的驱动力;给送部件,其配置为通过与片材接触地旋转来给送堆叠在堆叠部件上的片材,并设置为通过来自驱动单元的正向旋转的驱动力而旋转;和移动单元,其配置为通过来自驱动单元的反向旋转的驱动力而使位于接触位置的与堆叠在堆叠部件上的片材接触的给送部件移动到从接触位置向上缩回的缩回位置,并且通过来自驱动单元的正向旋转的驱动力而使位于缩回位置的给送单元移动到接触位置;其中,移动单元包括单向离合器,其配置为借助来自驱动单元的反向旋转驱动力而使给送部件从接触位置移动到缩回位置;并且其中,移动单元包括:分离部件,其设置为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以便来自驱动单元的驱动力经由单向离合器而传递到分离部件;和弹性部件,其配置为将分离部件弹性地偏压到第一位置,和其中,分离部件借助来自驱动单元的反向旋转的驱动力抵抗弹性部件的弹力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以便使给送部件从接触位置移动到缩回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送装置,其中,分离部件借助驱动单元的钳制转矩而保持位于第二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给送装置,还包括:保持部件,其配置为保持给送部件;给送弹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善财彰一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