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平衡独轮行李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56980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1 0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平衡独轮行李箱。其包括:总成装置、车轮,所述车轮安装于总成装置的底部中心处,所述总成装置内部由姿态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和电池组组成;护架,其由框架、栏杆、支架和座垫构成,所述框架固接于总成装置上,在框架的任意三个竖直面内,所述支架与框架相固接;在框架的剩余竖直面内,所述栏杆与框架脱卸连接;所述座垫固接于框架的顶部;脚蹬,其对称分布在框架两侧,且与框架底部翻转连接。当长距离行走时,人们可以坐在该行李箱上,通电后,该行李箱自行前进,通过人体姿态控制它保持一个动态的平衡,实现代步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平衡独轮行李箱
技术介绍
市场现有的行李箱,大部分为手拉杆式,由于万向轮的缘故,拉着行李箱短距离行走,便利快捷,若长距离行走,人们的胳膊容易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自平衡独轮行李箱,当长距离行走时,人们可以坐在该行李箱上,通电后,该行李箱自行前进,通过人体姿态控制它保持一个动态的平衡,实现代步功能,其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种自平衡独轮行李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总成装置、车轮,所述车轮安装于总成装置的底部中心处,所述总成装置内部由用于检测人体姿态信息的姿态传感器、用于接收控制器指令来调整车轮转动方向及转速的执行器、根据姿态传感器数据通过执行器对车轮进行控制的控制器和为总成装置提供电能的电池组组成;护架,其由框架、栏杆、支架和座垫构成,所述框架固接于总成装置上,在框架的任意三个竖直面内,所述支架与框架相固接;在框架的剩余竖直面内,所述栏杆与框架脱卸连接;所述座垫固接于框架的顶部;脚蹬,其对称分布在框架两侧,且与框架底部翻转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拖行轮组,其固接于总成装置底部,且位于车轮一侧。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拖行轮组的最低点在车轮最低点的上方。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支腿座、支腿和弹簧装置,所述支腿座固定安装于框架一侧,所述支腿与支腿座转动连接,所述弹簧装置一端与支腿座连接,另一端与支腿连接。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当长距离行走时,人们可以坐在该行李箱上,通电后,该行李箱自行前进,通过人体姿态控制它保持一个动态的平衡,实现代步功能。【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本技术的左视图;图3:本技术的俯视图;图4:本技术所述支腿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自平衡独轮行李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总成装置1、车轮2,所述车轮2安装于总成装置I的底部中心处,所述总成装置I内部由用于检测人体姿态信息的姿态传感器、用于接收控制器指令来调整车轮2转动方向及转速的执行器、根据姿态传感器数据通过执行器对车轮2进行控制的控制器和为总成装置I提供电能的电池组组成;护架3,其由框架31、栏杆32、支架33和座垫34构成,所述框架31固接于总成装置I上,在框架31的任意三个竖直面内,所述支架33与框架31相固接;在框架31的剩余竖直面内,所述栏杆32与框架31脱卸连接;所述座垫34固接于框架31的顶部;护架的作用是防止内部物品被压坏;脚蹬4,其对称分布在框架31两侧,且与框架31底部翻转连接。优选的,还包括拖行轮组5,其固接于总成装置I底部,且位于车轮2 —侧。进一步,所述拖行轮组5的最低点在车轮2最低点的上方。更进一步,还包括支腿座71、支腿7和弹簧装置(图中未示出),所述支腿座71固定安装于框架31 —侧,所述支腿7与支腿座71转动连接,所述弹簧装置一端与支腿座71连接,另一端与支腿7连接,当自平衡独轮行李箱静止时,所述支腿起支撑作用,使自平衡独轮行李箱保持直立状态,当自平衡独轮行李箱由静止变为运动状态时,给支腿一个作用力,通过弹簧装置使支腿脱离地面。具体工作过程:—、通电后,当驾驶者倾斜身体时,姿态传感器输出相应姿态信息数据,控制器接收数据后,向执行器发送指令,通过执行器调整车轮向相应方向转向,姿态传感器按一定频率不停的测量,并输出姿态信息数据到控制器,再通过执行器不停的调整车轮的转动方向,以便使本专利技术保持一个平衡状态,同时根据驾驶者前倾或者后仰的角度,控制车速大小;二、通过栏杆32和框架31的脱卸连接,方便人们将行李箱6装进护架3内。三、如果无需代步时,断电后,将脚蹬4翻转收合,将行李箱6的拉杆61拉出,行李箱6向拖行轮组5 —侧倾斜,拖行轮组5着地后即可行走。四、当自平衡独轮行李箱静止时,旋转支腿7,通过支腿7、拖行轮组5和车轮2配合支撑整个自平衡独轮行李箱,使自平衡独轮行李箱保持直立状态,当自平衡独轮行李箱由静止变为运动状态时,给支腿7 —个作用力,通过弹簧装置使支腿7脱离地面即可。上面以举例方式对本技术进行了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凡基于本技术所做的任何改动或变型均属于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主权项】1.一种自平衡独轮行李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总成装置(I)、车轮(2),所述车轮(2)安装于总成装置(I)的底部中心处,所述总成装置(I)内部由用于检测人体姿态信息的姿态传感器、用于接收控制器指令来调整车轮(2)转动方向及转速的执行器、根据姿态传感器数据通过执行器对车轮(2)进行控制的控制器和为总成装置(I)提供电能的电池组组成; 护架(3),其由框架(31)、栏杆(32)、支架(33)和座垫(34)构成,所述框架(31)固接于总成装置(I)上,在框架(31)的任意三个竖直面内,所述支架(33)与框架(31)相固接;在框架(31)的剩余竖直面内,所述栏杆(32)与框架(31)脱卸连接;所述座垫(34)固接于框架(31)的顶部; 脚蹬(4),其对称分布在框架(31)两侧,且与框架(31)底部翻转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平衡独轮行李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拖行轮组(5),其固接于总成装置(I)底部,且位于车轮(2) —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平衡独轮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拖行轮组(5)的最低点在车轮(2)最低点的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平衡独轮行李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腿座(71)、支腿(7)和弹簧装置,所述支腿座(71)固定安装于框架(31) —侧,所述支腿(7)与支腿座(71)转动连接,所述弹簧装置一端与支腿座(71)连接,另一端与支腿(7)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平衡独轮行李箱。其包括:总成装置、车轮,所述车轮安装于总成装置的底部中心处,所述总成装置内部由姿态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和电池组组成;护架,其由框架、栏杆、支架和座垫构成,所述框架固接于总成装置上,在框架的任意三个竖直面内,所述支架与框架相固接;在框架的剩余竖直面内,所述栏杆与框架脱卸连接;所述座垫固接于框架的顶部;脚蹬,其对称分布在框架两侧,且与框架底部翻转连接。当长距离行走时,人们可以坐在该行李箱上,通电后,该行李箱自行前进,通过人体姿态控制它保持一个动态的平衡,实现代步功能。【IPC分类】A45C9/00, B62K11/00【公开号】CN204861647【申请号】CN201520651781【专利技术人】王付龙, 刘孝生, 高玮, 苏艺欣, 郭庆超 【申请人】青岛滨海学院【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申请日】2015年8月21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平衡独轮行李箱,其特征在于,包括:总成装置(1)、车轮(2),所述车轮(2)安装于总成装置(1)的底部中心处,所述总成装置(1)内部由用于检测人体姿态信息的姿态传感器、用于接收控制器指令来调整车轮(2)转动方向及转速的执行器、根据姿态传感器数据通过执行器对车轮(2)进行控制的控制器和为总成装置(1)提供电能的电池组组成;护架(3),其由框架(31)、栏杆(32)、支架(33)和座垫(34)构成,所述框架(31)固接于总成装置(1)上,在框架(31)的任意三个竖直面内,所述支架(33)与框架(31)相固接;在框架(31)的剩余竖直面内,所述栏杆(32)与框架(31)脱卸连接;所述座垫(34)固接于框架(31)的顶部;脚蹬(4),其对称分布在框架(31)两侧,且与框架(31)底部翻转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付龙刘孝生高玮苏艺欣郭庆超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滨海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