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为专利>正文

一种可控制钻骨深度的关节突钻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50106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9 18: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控制钻骨深度的关节突钻骨器,其结构包括定位套管和磨骨钻;磨骨钻是在圆柱形的直柄钻杆的上端接有操作手柄,在钻杆的下端设有钻头,在与操作手柄相邻的所述钻杆上设有一段螺纹段,螺纹段的螺纹大径大于钻杆的直径,在螺纹段上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母;定位套管是在套管本体中开有轴向贯通的、用以穿插磨骨钻钻杆的圆柱形通道,在通道的上端设有一段可容纳钻杆螺纹段的扩口段;套管本体的下端设有可骑跨在关节突上的广口匙槽或广口支架。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准确定位上关节突位置,又能控制磨骨的深度,因此可在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准确地磨除阻挡在手术入路方向上的骨质,为工作套管提供准确、宽阔的植入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骨科医疗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可控制钻骨深度的关节突钻骨器
技术介绍
腰椎间盘突出是脊柱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由于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后,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至椎管,刺激、压迫神经根、血管或脊髓等组织所引起的腰腿痛、麻木等为主的病症。患者疼痛往往比较剧烈,无法行走,严重影响生活。传统手术治疗创伤大、出血多、术后恢复慢,且存在术后长期腰部不适及复发率高等不良反应。随着微创理念的深入人心,椎间孔镜技术应运而生。凭借着适应症广、创伤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显著优点,椎间孔镜得到迅速的普及和发展。椎间孔镜于1999年由美国AnthonyYeung教授首创(杨氏技术),并在2002年德国脊柱外科学会由ThomasHoogland教授在杨氏技术基础上予以发展,目前创新的Tessys技术得到脊柱领域学者的广泛认同。其操作的基本原理是经皮穿刺通过椎间孔的安全三角区植入工作套管(通过植入工作套管可形成工作通道),在椎间盘纤维环之外,利用内窥镜和与之配套的髓核摘除器械彻底清除突出或脱垂的髓核以解除神经根的压力。该技术目前不仅治疗椎间盘突出,还大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控制钻骨深度的关节突钻骨器,其特征是,包括定位套管和磨骨钻;所述磨骨钻是在圆柱形的直柄钻杆的上端接有操作手柄,在所述钻杆的下端设有钻头,在与操作手柄相邻的所述钻杆上设有一段螺纹段,所述螺纹段的螺纹大径大于所述钻杆的直径,在所述螺纹段上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母;所述定位套管是在套管本体中开有轴向贯通的、用以穿插磨骨钻钻杆的圆柱形通道,所述通道的直径大于所述钻杆的直径而小于钻杆螺纹段的螺纹大径,在所述通道的上端设有一段可容纳钻杆螺纹段的扩口段;所述套管本体的下端设有可骑跨在关节突上的广口匙槽或广口支架;所述套管本体的长度等于或相当于所述钻杆的非螺纹段的长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控制钻骨深度的关节突钻骨器,其特征是,包括定位套管和磨骨钻;
所述磨骨钻是在圆柱形的直柄钻杆的上端接有操作手柄,在所述钻杆的下端设有钻头,在与操作手柄相邻的所述钻杆上设有一段螺纹段,所述螺纹段的螺纹大径大于所述钻杆的直径,在所述螺纹段上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母;
所述定位套管是在套管本体中开有轴向贯通的、用以穿插磨骨钻钻杆的圆柱形通道,所述通道的直径大于所述钻杆的直径而小于钻杆螺纹段的螺纹大径,在所述通道的上端设有一段可容纳钻杆螺纹段的扩口段;所述套管本体的下端设有可骑跨在关节突上的广口匙槽或广口支架;所述套管本体的长度等于或相当于所述钻杆的非螺纹段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制钻骨深度的关节突钻骨器,其特征是,所述钻头为麻花钻、扁钻,或是端面有圆环锯齿的环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为王亚朋申勇丁文元
申请(专利权)人:张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