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为专利>正文

一种可在关节突上定向钻骨的骨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34026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8 1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在关节突上定向钻骨的骨钻,其结构包括定向引导棒和磨骨钻;在定向引导棒的侧壁上开有轴向偏心通槽,偏心通槽的内槽面为等径的圆弧面,在定向引导棒内开有贯通棒体的轴向导丝穿接孔;磨骨钻是在钻杆的前端设有螺纹钻头;钻杆的长度大于定向引导棒的长度,钻杆的直径略小于偏心通槽的直径;钻杆在置于定向引导棒的偏心通槽中时,其前端螺纹钻头的棱边突出于偏心通槽的槽沿。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能准确定位手术入路方向,又能在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准确的磨除阻挡在手术入路方向上的骨质,磨除骨质过程中可通过旋转定向引导棒而扩大磨除范围,为工作套管提供准确、宽阔的植入空间,为内窥镜提供足够的可视角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骨科医疗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可在关节突上定向钻骨的骨钻O
技术介绍
腰椎间盘突出是脊柱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由于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后,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至椎管,刺激、压迫神经根、血管或脊髓等组织所引起的腰腿痛、麻木等为主的病症。患者疼痛往往比较剧烈,无法行走,严重影响生活。传统手术治疗创伤大、出血多、术后恢复慢,且存在术后长期腰部不适及复发率高等不良反应。随着微创理念的深入人心,椎间孔镜技术应运而生。凭借着适应症广、创伤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显著优点,椎间孔镜得到迅速的普及和发展。椎间孔镜于1999年由美国Anthony Yeung教授首创(杨氏技术),并在2002年德国脊柱外科学会由Thomas Hoogland教授在杨氏技术基础上予以发展,目前创新的Tessys技术得到脊柱领域学者的广泛认同。其操作的基本原理是经皮穿刺通过椎间孔的安全三角区植入工作套管(通过植入工作套管可形成工作通道),在椎间盘纤维环之外,利用内窥镜和与之配套的髓核摘除器械彻底清除突出或脱垂的髓核以解除神经根的压力。该技术目前不仅治疗椎间盘突出,还大量用于各类骨性狭窄、老年性退变的治疗,在同类手术中对病人创伤最小、疗效确切。目前国际脊柱微创外科领域已经公认椎间孔镜在此领域的主导。椎间孔镜手术要想得到顺利实施,工作套管的准确植入是关键。由于工作套管要通过椎间孔这一狭窄通道植入到椎管内,因此,对于患者具有腰椎先天发育异常或退变增生等的情形,很容易由关节突处的异常骨质对手术入路形成阻挡,导致工作套管无法植入至正确位置而失败。传统方法中,在椎间孔处插入骨钻可以磨除掉关节突处的部分异常骨质,但是,由于器械设计的局限性,骨钻在磨除关节突处的异常骨质时,也很容易损伤到关节突腹侧的神经根,因此钻骨时难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即现有方法无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磨除异常骨质,无法为内窥镜提供足够的可视角度,进而使术中能够摘除的病变椎间盘受限,影响手术疗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可在关节突上定向钻骨的骨钻,以解决传统骨钻无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磨除异常骨质,进而影响手术治疗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在关节突上定向钻骨的骨钻,包括定向引导棒和磨骨钻;所述定向引导棒为前部带锥形尖端的圆柱形棒体,在所述棒体的侧壁上开有轴向偏心通槽,所述偏心通槽的内槽面为等径的圆弧面,在所述定向引导棒内开有贯通棒体的轴向第一导丝穿接孔;所述磨骨钻是在钻杆的前端设有螺纹钻头,在钻杆的后端接有手柄;所述钻杆的长度大于所述定向引导棒的长度,所述钻杆的直径略小于所述偏心通槽的直径;所述钻杆在置于所述定向引导棒的偏心通槽中时,其前端螺纹钻头的棱边突出于在定向引导棒棒体侧壁上的所述偏心通槽的槽沿。所述定向引导棒上的所述第一导丝穿接孔位于所述偏心通槽截面的对称中心线上。在所述钻杆上开有贯通杆体的轴向第二导丝穿接孔;所述第二导丝穿接孔位于所述钻杆的轴心线上。所述手柄固接在所述钻杆的后端,在所述手柄上开有轴向中心孔,所述中心孔与所述第二导丝穿接孔相连通。在所述手柄上设有卡槽和弹性卡接机构,在所述钻杆的后端设有卡体,所述卡体卡接在所述卡槽中,并由所述弹性卡接机构卡接固定;在所述手柄上开有轴向中心孔,所述中心孔与所述第二导丝穿接孔相连通。所述定向引导棒和所述磨骨钻均是使用坚硬的钢材制作成型。本技术所提供的可在关节突上定向钻骨的骨钻包括定向引导棒和磨骨钻,在定向引导棒内开有贯通棒体的轴向第一导丝穿接孔,在定向引导棒的侧壁上开有轴向偏心通槽,磨骨钻的钻杆可置于定向引导棒的偏心通槽内,磨骨钻是在钻杆的前端设有螺纹钻头,在钻杆的后端接有手柄。使用时,使定向引导棒沿预先插入的导丝插入患者体内,即:使导丝穿过定向引导棒上的第一导丝穿接孔内,之后转动定向引导棒使偏心通槽对准关节突部位需要磨除的骨质,接着将磨骨钻的钻杆插入定向引导棒上的偏心通槽内,旋转磨骨钻即可实现将关节突处待磨除的骨质磨掉。由于磨骨钻在磨除骨质时以定向引导棒为依托,因此螺纹钻头不会碰触到定向引导棒所在位置的骨质,避免了对与关节突相对的、定向引导棒所在位置的骨质内的神经造成损坏,保证了患者的安全。本技术中定向引导棒侧壁上的偏心通槽是偏离棒体中心的,因此称为偏心通槽;磨骨过程中,将定向引导棒固定,使磨骨钻有所依托,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在磨除一部分骨质后,也可将磨骨钻取出(或向外稍微拔出),转动定向引导棒,使定向引导棒上的偏心通槽对准关节突其他位置处需要磨除的骨质,再插入磨骨钻,继续磨除相应的骨质,这样一来,磨骨钻便可以通过偏心通槽围绕定向引导棒定向的尽可能多的磨除关节突部位骨质,保证了工作套管的准确植入和内窥镜的广泛可视角度。本技术所提供的可在关节突上定向钻骨的骨钻,是目前脊柱外科临床迫切需要的一种装置,该装置既能准确定位手术入路方向,又能在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准确的磨除阻挡在手术入路方向上的骨质,磨除骨质过程中可通过旋转定向引导棒而扩大磨除范围,为工作套管提供准确、宽阔的植入空间,为内窥镜提供足够的可视角度,进而为病变椎间盘的彻底摘除创造有利条件。本技术结构简单,且用于手术时操作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沿图1中A-A向所得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可在关节突上定向钻骨的骨钻包括定向引导棒I和磨骨钻2。本实施例中定向引导棒I包括引导棒本体3及位于引导棒本体3前端的锥形尖端4,引导棒本体3为圆柱形棒体结构。其他实施例中定向引导棒I也可以仅设计为圆柱形棒体结构,而不设置锥形尖端。结合图2,在定向引导棒I的侧壁上开有沿轴向的偏心通槽8。偏心通槽8的内槽面为等径的圆弧面。偏心通槽8的设置是为了使磨骨钻的钻杆插入。在定向引导棒I上还开有贯通定向引导棒棒体的、且沿轴向的第一导丝穿接孔9,第一导丝穿接孔9的设置是为了术中使定向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在关节突上定向钻骨的骨钻,其特征是,包括定向引导棒和磨骨钻;所述定向引导棒为前部带锥形尖端的圆柱形棒体,在所述棒体的侧壁上开有轴向偏心通槽,所述偏心通槽的内槽面为等径的圆弧面,在所述定向引导棒内开有贯通棒体的轴向第一导丝穿接孔;所述磨骨钻是在钻杆的前端设有螺纹钻头,在钻杆的后端接有手柄;所述钻杆的长度大于所述定向引导棒的长度,所述钻杆的直径略小于所述偏心通槽的直径;所述钻杆在置于所述定向引导棒的偏心通槽中时,其前端螺纹钻头的棱边突出于在定向引导棒棒体侧壁上的所述偏心通槽的槽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为白佳悦王亚朋张纯朴丁文元申勇
申请(专利权)人:张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