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担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47752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9 16: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担架,包括一呈船型的塑料担架本体,所述担架本体的四周侧壁上间隔设有若干穿孔,还包括一绳子,所述绳子依次穿过所述穿孔,所述绳子的两端相互缠绕系紧位于所述担架本体的一端,所述担架本体的正面为粗糙面,背面为平滑面,所述担架本体的两侧均固定一拉手,所述担架的宽度方向上固定有若干组约束带,该多功能担架只需一个人就能转移伤病员并能提高伤病员安全性,还能够通过直升机将伤病员吊起转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担架,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担架
技术介绍
现有的担架通常是通过两个人一前一后抬着走,伤病员躺在担架上四周没有任何护栏,一旦抬担架的人重心不稳,担架很容易出现倾斜,导致伤病员从担架上摔下,而且现有的担架对人员数量有要求,必须要两个人才能抬起,当只有一个人时,无法对伤病员进行转移,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的担架都没有配备约束带,伤病员躺在担架上没有任何束缚,在移动过程中遇到崎岖颠簸的路时,伤病员从担架上滑落的风险很大。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多功能担架,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只需一个人就能转移伤病员并能提高伤病员安全性的多功能担架。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多功能担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呈船型的塑料担架本体,所述担架本体的四周侧壁上间隔设有若干穿孔,还包括一绳子,所述绳子依次穿过所述穿孔,所述绳子的两端相互缠绕系紧位于所述担架本体的一端,所述担架本体的正面为粗糙面,背面为平滑面,所述担架本体的两侧均固定一拉手,所述担架的宽度方向上固定有若干组约束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担架本体正面的前后部分均对称设有两组通孔,每组通孔由两个沿担架本体宽度方向设置的孔构成,每组通孔中固定穿设一供直升机拉钩栓扣的定位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约束带为三组,且沿担架本体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每组约束带包括两根相对分布的带子和一个锁扣,所述锁扣固定在其中的一根带子上,另一根带子可拆卸锁紧在所述锁扣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担架本体的正面固定一供伤员头部枕靠的软垫。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担架本体两侧的拉手呈一前一后设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担架本体的厚度为5-12cm。借由上述方案,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塑料担架本体具备一定的强度,不易损坏,具有很好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通过塑料担架本体呈船型,使担架本体的四周侧壁形成护栏,使得伤病员躺在上面时人体的四周能够得到保护,同时能够防止伤病员从担架本体上滑落;当只有一个施救人员而无法抬动担架本体时,通过绳子依次穿过担架本体四周侧壁上的穿孔,施救人员能够拉动绳子相互系紧的那端,使得担架本体能够在地面上滑动,通过担架本体正面为粗糙面能够提高伤病员与担架本体之间的摩擦力,从而防止伤病员滑落,通过担架本体反面为平滑面,从而减小担架本体与地面的摩擦力,使得一个施救人员在拉动担架本体时更加轻松,担架本体滑动更加顺畅;当有两个以上施救人员时,通过拉手能够直接将伤病员抬起,通过约束带能够将伤病员约束在担架本体上,保证伤病员在担架本体抬移过程中不会滑落,通过定位带使担架能够被直升机吊起,实现直升机快速救援,提高被救率。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多功能担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担架本体;2_穿孔;3_绳子;4_拉手;5_约束带;6_通孔;7_定位带;8-锁扣;9-软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一种多功能担架,包括一呈船型的塑料担架本体1,所述担架本体的四周侧壁上间隔设有若干穿孔2,还包括一绳子3,所述绳子依次穿过所述穿孔,所述绳子的两端相互缠绕系紧位于所述担架本体的一端,所述担架本体的正面为粗糙面,背面为平滑面,所述担架本体的两侧均固定一拉手4,所述担架的宽度方向上固定有若干组约束带5。塑料担架本体具备一定的强度,不易损坏,具有很好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通过塑料担架本体呈船型,使担架本体的四周侧壁形成护栏,使得伤病员躺在上面时人体的四周能够得到保护,同时能够防止伤病员从担架本体上滑落;当只有一个施救人员而无法抬动担架本体时,通过绳子依次穿过担架本体四周侧壁上的穿孔,施救人员能够拉动绳子相互系紧的那端,使得担架本体能够在地面上滑动,通过担架本体正面为粗糙面能够提高伤病员与担架本体之间的摩擦力,从而防止伤病员滑落,通过担架本体反面为平滑面,从而减小担架本体与地面的摩擦力,使得一个施救人员在拉动担架本体时更加轻松,担架本体滑动更加顺畅;当有两个以上施救人员时,通过拉手能够直接将伤病员抬起,通过约束带能够将伤病员约束在担架本体上,保证伤病员在担架本体抬移过程中不会滑落。所述担架本体正面的前后部分均对称设有两组通孔6,每组通孔由两个沿担架本体宽度方向设置的孔构成,每组通孔中固定穿设一供直升机拉钩栓扣的定位带7。通过定位带能够使直升机的拉钩栓口,使得该多功能担架能够被直升机吊起,当伤病员需要紧急救治或者伤病员所处地域交通不便时,通过直升机能够将伤病员快速转移到救治点,提高救治率。所述约束带为三组,且沿担架本体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约束带这样设置,能够从人体的胸部、腰部和腿部将伤病员约束担架本上,形成三点定位,降低伤病员从担架本体上滑落的风险。每组约束带包括两根相对分布的带子和一个锁扣8,所述锁扣固定在其中的一根带子上,另一根带子可拆卸锁紧在所述锁扣上。通过锁扣的作用,使每组约束带能够系紧,从而将伤病员牢牢的约束在担架本体上,防止在移动过程中伤病员从担架本体上摔下,保证伤病员的安全。所述担架本体的正面固定一供伤员头部枕靠的软垫9。通过软垫能够让伤病员的头部得到倚靠,避免直接与塑料担架本体接触,使伤病员躺在担架本体上更加舒适。所述担架本体两侧的拉手呈一前一后设置。两侧拉手一前一后设置,能够保证工作人员在台伤病员移动的过程中更加平稳,避免颠簸。所述担架本体的厚度为5-12cm。做成这样的厚度,使担架本体既具备应有的强度,又具备一定的柔韧性,使担架本体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变形而不会断裂。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多功能担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呈船型的塑料担架本体,所述担架本体的四周侧壁上间隔设有若干穿孔,还包括一绳子,所述绳子依次穿过所述穿孔,所述绳子的两端相互缠绕系紧位于所述担架本体的一端,所述担架本体的正面为粗糙面,背面为平滑面,所述担架本体的两侧均固定一拉手,所述担架的宽度方向上固定有若干组约束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担架本体正面的前后部分均对称设有两组通孔,每组通孔由两个沿担架本体宽度方向设置的孔构成,每组通孔中固定穿设一供直升机拉钩栓扣的定位带。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带为三组,且沿担架本体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担架,其特征在于:每组约束带包括两根相对分布的带子和一个锁扣,所述锁扣固定在其中的一根带子上,另一根带子可拆卸锁紧在所述锁扣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担架本体的正面固定一供伤员头部枕靠的软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担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呈船型的塑料担架本体,所述担架本体的四周侧壁上间隔设有若干穿孔,还包括一绳子,所述绳子依次穿过所述穿孔,所述绳子的两端相互缠绕系紧位于所述担架本体的一端,所述担架本体的正面为粗糙面,背面为平滑面,所述担架本体的两侧均固定一拉手,所述担架的宽度方向上固定有若干组约束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义锋
申请(专利权)人:弗瑞消防安全科技扬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