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气体液化机,包括:壳体(1)、进水机构(2)、出水机构(3)、冷却水管(4)和气动风轮(7),冷却水管(4)设置于壳体(1)的内部,且两端分别连通进水机构(2)和出水机构(3),进水机构(2)和出水机构(3)设置于壳体(1)的侧面上,壳体(1)的顶面上设置有蒸气入口(5),壳体(1)的底面上设置有蒸气出口(6),冷却水管(4)和气动风轮(7)设置于蒸气入口(5)和蒸气出口(6)之间,蒸气入口(5)进入的蒸气依次经过气动风轮(7)的侧面和冷却水管(4)的侧面,气动风轮(7)的风叶朝向冷却水管(4)的侧面,以朝向冷却水管(4)吹出冷却风。该气体液化机提高了液化机的液化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气体液化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气体液化机。
技术介绍
镀膜玻璃(Reflective glass)也称反射玻璃。镀膜玻璃是在玻璃表面涂镀一层或多层金属、合金或金属化合物薄膜,以改变玻璃的光学性能,满足某种特定要求。镀膜玻璃按产品的不同特性,可分为以下几类:热反射玻璃、低辐射玻璃(Low-E)、导电膜玻璃等。在镀膜玻璃的生产领域中,对于玻璃的冷却都是通过液化机的,但是现如今的液化机的效果并不理想,没有很好的液化效果,那么设计一种可以更好的提高液化效果的气体液化机成为一种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体液化机,该气体液化机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液化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提高了液化机的液化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体液化机,该气体液化机包括:壳体、进水机构、出水机构、冷却水管和气动风轮,所述冷却水管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两端分别连通所述进水机构和出水机构,所述进水机构和出水机构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侧面上,所述壳体的顶面上设置有蒸气入口,所述壳体的底面上设置有蒸气出口,所述冷却水管和气动风轮设置于所述蒸气入口和蒸气出口之间,所述蒸气入口进入的蒸气依次经过所述气动风轮的侧面和所述冷却水管的侧面,当所述蒸气经过所述气动风轮时,带动所述气动风轮旋转,所述气动风轮的风叶朝向所述冷却水管的侧面,以朝向所述冷却水管吹出冷却风。优选地,所述气动风轮包括:风槽、转轴和动叶,所述转轴贯穿所述壳体,且能够自由旋转,所述风槽设置于所述转轴的侧面,且对应于所述蒸气入口,所述动叶在所述转轴的外表面沿周向方向设置。优选地,多个所述动叶沿所述转轴的轴向方向相间隔设置。优选地,所述多个所述冷却水管在所述壳体中相平行设置。优选地,所述进水机构包括:进水管和进水口室,所述进水管连通于所述进水口室,且所述进水口室连通于多个所述冷却水管的一端。优选地,所述出水机构包括:出水管和出水口室,所述出水管连通于所述出水口室,且所述出水口室连通于多个所述冷却水管的远离所述进水机构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冷却水管水平设置。通过上述的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气体液化机通过在壳体中设置的气动风轮可以充分利用蒸气的动力,扇出冷却风,在壳体中增加空气流通,一方面配合冷却水管中的冷却水增加冷却效果,另一方面可以让液化的蒸气加速流到蒸气出口处,实现蒸气的液化流动。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说明本技术的一种气体液化机的具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壳体2进水机构3出水机构4冷却水管5蒸气入口6蒸气出口21进水管22进水口室31出水管32出水口室7气动风轮71风槽72转轴73动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如图1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具体轮廓上的内与外。“远、近”是指相对于某个部件的远与近。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体液化机,该气体液化机包括:壳体1、进水机构2、出水机构3、冷却水管4和气动风轮7,所述冷却水管4设置于所述壳体I的内部,且两端分别连通所述进水机构2和出水机构3,所述进水机构2和出水机构3设置于所述壳体I的侧面上,所述壳体I的顶面上设置有蒸气入口 5,所述壳体I的底面上设置有蒸气出口 6,所述冷却水管4和气动风轮7设置于所述蒸气入口 5和蒸气出口 6之间,所述蒸气入口 5进入的蒸气依次经过所述气动风轮7的侧面和所述冷却水管4的侧面,当所述蒸气经过所述气动风轮7时,带动所述气动风轮7旋转,所述气动风轮7的风叶朝向所述冷却水管4的侧面,以朝向所述冷却水管4吹出冷却风。本技术的气体液化机通过将水蒸气的收集并通过冷却水管4的液化,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水蒸气暴露排放可能产生的危险问题和水蒸气无法回收重复使用的问题,实现水蒸气的液化和收集步骤准备给玻璃的冷却重复使用。通过上述的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气体液化机通过在壳体I中设置的气动风轮7可以充分利用蒸气的动力,扇出冷却风,在壳体I中增加空气流通,一方面配合冷却水管4中的冷却水增加冷却效果,另一方面可以让液化的蒸气加速流到蒸气出口 6处,实现蒸气的液化流动。以下结合附图1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在本技术中,为了使得本技术的效果更好,特别使用下述的具体方式来实现。在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气动风轮7可以包括:风槽71、转轴72和动叶73,所述转轴72贯穿所述壳体1,且能够自由旋转,所述风槽71设置于所述转轴72的侧面,且对应于所述蒸气入口 5,所述动叶73在所述转轴72的外表面沿周向方向设置。通过这样的实施方式,可以让风槽71随着蒸气的流通带动转轴72旋转,在旋转的过程中使得动叶73朝向冷却水管4的侧面吹风,和冷却水配合液化所述蒸气。在该种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动叶73沿所述转轴72的轴向方向相间隔设置。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增加空气的流通,加速蒸气的液化。在该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所述冷却水管4在所述壳体I中相平行设置。多个相平行设置的冷却水管4可以让蒸气液化的更加均匀,气体可以经过多层的液化。在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水机构2可以包括:进水管21和进水口室22,所述进水管21连通于所述进水口室22,且所述进水口室22连通于多个所述冷却水管4的一端。通过上述的实施方式,进水口室22可以实现冷却水的存储,方便随意调节冷却水的传递速度。在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水机构3可以包括:出水管31和出水口室32,所述出水管31连通于所述出水口室32,且所述出水口室32连通于多个所述冷却水管4的远离所述进水机构2的一端。通过上述的实施方式,出水口室32可以实现冷却水的存储,方便随意调节冷却水的传递速度。在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水管4水平设置。这样方便控制冷却液的流通。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技术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技术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此外,本技术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技术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技术所公开的内容。【主权项】1.一种气体液化机,其特征在于,该气体液化机包括:壳体(I)、进水机构(2)、出水机构(3)、冷却水管(4)和气动风轮(7),所述冷却水管(4)设置于所述壳体⑴的内部,且两端分别连通所述进水机构(2)和出水机构(3),所述进水机构(2)和出水机构(3)设置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体液化机,其特征在于,该气体液化机包括:壳体(1)、进水机构(2)、出水机构(3)、冷却水管(4)和气动风轮(7),所述冷却水管(4)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且两端分别连通所述进水机构(2)和出水机构(3),所述进水机构(2)和出水机构(3)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侧面上,所述壳体(1)的顶面上设置有蒸气入口(5),所述壳体(1)的底面上设置有蒸气出口(6),所述冷却水管(4)和气动风轮(7)设置于所述蒸气入口(5)和蒸气出口(6)之间,所述蒸气入口(5)进入的蒸气依次经过所述气动风轮(7)的侧面和所述冷却水管(4)的侧面,当所述蒸气经过所述气动风轮(7)时,带动所述气动风轮(7)旋转,所述气动风轮(7)的风叶朝向所述冷却水管(4)的侧面,以朝向所述冷却水管(4)吹出冷却风。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辉,昌江,任俊春,金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真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