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30000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8 01:18
提供一种较易于组装的便宜的连接器。连接器(1)用于将具有布置成平坦形状的导体(M)的FPC电缆(C)与外部电子装置或另一电缆相连,其中,第一壳体(2)装接到FPC电缆(C)的两端,并且栓部(4)设置到第二壳体(3)的两端。形成在第一壳体(2)上的闩锁凸起(23)闩锁到形成在栓部(4)中的接合孔(45)内,并且形成在栓部(4)上的引导片(46)引导形成在第一壳体(2)中的引导槽(24)。从而能够防止构件数量的增加,并且使得连接器(1)易于组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将被装接到以平板状布置的多个导体。
技术介绍
传统地,提出一种连接器,其包括固定部件,该固定部件设置到壳体并且具有与布置成平板状的电缆接合的闩锁凸起(见专利文献I)。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的连接器中,固定部件设置在电缆的布置方向上的相对端处,并且电缆设置有在电缆的电缆布置方向上的相对端处形成并且与闩锁凸起接合的凹部。从而,壳体与电缆接合,使得收纳在壳体中的接触件电连接到电缆的导体。引用列表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0.2012-119234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然而,专利文献I的连接器具有如下问题:当电缆与壳体接合时,电缆可能不适当地连接到壳体,引起导体与接触件之间的接触故障。并且,专利文献I的连接器难以组装。为克服这样的问题,壳体可以被构造成在将电缆插入到壳体期间引导电缆。然而,该构造要求壳体形成为符合电缆的尺寸,引起构件数量的增加以及成本的增加。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其能够以低成本制造并且能够有助于其组装。问题解决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包括第一壳体和构造成与第一壳体接合的第二壳体,其中,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中的一个壳体装接到以平板状布置的多个导体,并且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中的另一壳体构造成收纳要电连接到所述多个导体的接触件,其中,固定部件设置在第二壳体的所述多个导体的布置方向上的相对端处,所述固定部件构造成将第一壳体固定到第二壳体,并且其中,所述固定部件包括用于闩锁第一壳体的闩锁部,以及用于在接合方向上相对于第二壳体引导第一壳体的引导部。根据以上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中的一个壳体装接到导体,并且设置到第二壳体的固定部件包括闩锁部和引导部。从而,第一壳体能够容易地与第二壳体接合,防止了导体与接触件之间的接触故障,并且辅助了组装。此外,因为固定部件引导并且闩锁第一壳体,所以与其中固定部件引导并且闩锁导体的构造相比,能够简化导体的构造。并且,能够将固定部件通用化,即,通用于具有不同尺寸的导体,从而降低成本。优选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的固定部件是一片式部件,并且包括固定到第二壳体的第一面部、定位成在导体的布置方向上与第一面部相对的第二面部、以及将第一面部连接到第二面部的可弹性变形连接部。优选地,闩锁部设置到第二面部。根据上述构造,第一面部和第二面部通过连接部互相连接。从而,可以通过例如冲压和弯曲金属板以一片式部件制备固定部件,从而降低构件数量并且降低成本。此外,固定到固定部件的第一面部和具有闩锁部的第二面部在导体布置方向上互相相对,并且第一面部和第二面部通过可弹性变形连接部互相连接。从而,连接部能够弹性变形,使得第一面部和第二面部在导体布置方向上互相接近,使得第一面部能够容易地与固定部件接合并且从固定部件脱离。优选地,对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第一壳体具有一对接合壁,该一对接合壁定位在所述多个导体在所述布置方向上的相对端的外侧,其中,接合壁具有在布置方向上向内突出的闩锁凸起,以及在布置方向上向内开口的引导槽,并且其中,固定部件布置成在接合壁内侧,并且包括在布置方向上向外开口的、并且构造成与闩锁凸起接合的接合孔,以及在布置方向上向外突出并且布置成插入到引导槽内的引导片。根据该构造,闩锁凸起和引导槽设置在接合壁的导体布置方向上的内侧,并且接合孔和引导片设置在从接合壁向内安置的固定部件的外侧处。因此,能够防止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接合时闩锁凸起和引导片在导体布置方向上向外突出。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根据以上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中的一个壳体装接到导体,并且设置到第二壳体的固定部件包括闩锁部和引导部,从而降低成本并且辅助组装。【附图说明】图1A和IB是一组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连接器的透视图。图2是连接器的第二壳体的透视图。图3是在设置在第二壳体上的栓部的透视图。图4是连接器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附图标记1:连接器2:第一壳体3:第二壳体4:栓部(固定部件)5:接触件23:闩锁凸起24:引导槽41:第一面部42:第二面部43:连接部45:接合孔46:引导片【具体实施方式】现将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如图1A、1B和2所示,根据该实施例的连接器I包括:第一壳体2,其装接到具有以平板状布置的导体M的FPC电缆C上;第二壳体3,其要与第一壳体2接合;栓部4,其作为装接到第二壳体3的固定部件,并且构造成将第二壳体3与第一壳体2接合;以及接触件5,其收纳在第二壳体3中,并且构造成电连接到FPC电缆C的导体M0接触件5电连接到电子装置和/或其它电缆,并且FPC电缆C通过连接器I电连接到电子装置或其它电缆。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A和IB所示,FPC电缆C的导体M的布置方向称为X方向,连接器I的接合方向称为Y方向,并且与FPC电缆的面垂直的方向称为Z方向。Z方向的上方和下方应参考图1A和1B。第一壳体2具有:一对接合壁21,其定位在FPC电缆C的X方向上的相对端的外部;以及主体22,其定位在FPC电缆C的Z方向上的上方,并且将接合壁21互相连接。第一壳体2通过接合壁21和主体22装接到FPC电缆C。如图4所示,闩锁凸起23和引导槽24设置在接合壁21在X方向上的内侧(即,于FPC电缆C侧)。此处应注意,第一壳体2由例如绝缘树脂制成。接触件5从在Y方向上与FPC电缆C的相反的一侧插入到第二壳体3内,并且栓部4装接到第二壳体3在X方向上的相对端。此处应注意,第二壳体3由例如绝缘树脂制成。如图2所示,当在X方向上观看时,用于收纳栓部4的凹部31形成在第二壳体3的相对端处。凹部31具有装接槽32,后文描述的栓部4的装接凸起41a插入到该装接槽32内。同样如图3所示,栓部4具有:第一面部41,其固定到第二壳体3 ;第二面部42,其与第一面部41大致平行地延伸,并且定位在X方向上的外侧;可弹性变形的连接部43,其将第一面部41的在Z方向上的上端连接于第二面部42的在Z方向上的上端;以及第三面部44,其从第一面部41在Z方向上的下部连续,并且在大致垂直于第一面部41的方向上延伸。例如,栓部4是单片部件,通过对金属板施加冲压和弯曲处理而制备该单片部件。第二面部42在其大约中央部处形成有接合孔45,并且还具有设置在第二面部的Z方向上的下端处并且在X方向上向外突出的引导片46。第一面部41在该第一面部41的Y方向上的相对端处设置有装接凸起41a,以将栓部4装接到第二壳体3。当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接合时,装接到第二壳体3的栓部4定位在第一壳体2的接合壁21的X方向上的内侧。当将栓部4装接到第二壳体3时,栓部4的装接凸起41a插入到第二壳体3的装接槽32内,并且栓部4在Z方向上朝着第二壳体3移动。随着在Y方向上从装接凸起41a突出的闩锁部41b与形成在装接槽32处的凹部(未示出)接合,栓部4固定到第二壳体3。随后,描述在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的接合期间各个部件的功能。首先,连接器I处于该连接器I的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定位成互相分离的分离状态,如图1B所示。随着第一壳体2在Y方向上朝着第二壳体3移动,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接合,并且连接器I处于接合状态,如图1A所示。当壳体2和3以该方式朝着彼此移动时,栓部4的引导片46插入到第一壳体2的引导槽24内,并且第三面部4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包括: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该第二壳体被构造成与所述第一壳体接合;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中的一个壳体装接到以平板状布置的多个导体,并且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中的另一个壳体被构造成收纳接触件,该接触件要电连接于所述多个导体,其中,固定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在所述多个导体的布置方向上的相对端处,所述固定部件被构造成将所述第一壳体固定到所述第二壳体,并且其中,所述固定部件包括用于闩锁所述第一壳体的闩锁部,以及用于在接合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引导所述第一壳体的引导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坪慧吾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