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苯胺类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传统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子是由一个疏水基和一个亲水基构成,它的临界胶束浓度较高,吸附效能低,表面活性较差,自聚性能较弱,且在溶液中形成聚集体的形态较单一。而且单一离子头基结构使表面活性剂的克拉夫特点较高,在实际应用领域有很大局限性。现有的双子表面活性剂联接基分为柔性联接基和刚性联接基。刚性联接基能固定头基间距离,增加分子在水-空气界面占据的面积,易形成吸附饱和,降低水-空气界面张力的效率较高,具有更高的表面活性。但又由于刚性联接基的疏水性,使其克拉夫特点较高,如以苯基为联接基的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克拉夫特点达到23℃,水溶性差,这使其在实际应用领域有很大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要解决传统表面活性剂分子存在的临界胶束浓度高,降低水-空气界面张力的效率较低,表面活性低,聚集体形态比较单一。不含酰胺基的苯基为联接基的双子表面活性剂克拉夫特点高,水溶性差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含有酰胺基和苯环刚性基团为联接基的苯胺类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苯胺类表面活性剂的化学名称为1,4-苯基-双[ ...
【技术保护点】
苯胺类表面活性剂,其特征在于该表面活性剂的化学名称为1,4‑苯基‑双[(氨甲酰甲基)‑N,N‑二甲基烷基氯化铵],其结构式为:其中R=CnH2n+1,n=8、10、12、14或16。
【技术特征摘要】
1.苯胺类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一、取对苯二胺、吡啶、氯乙酰氯和二氯甲烷,其中对苯二胺与吡啶的摩尔比为1:2~3,对苯二胺与氯乙酰氯的摩尔比为1:2~3;对苯二胺的摩尔数与二氯甲烷的体积之比为1mmol:3~4.5mL;二、将步骤一称取的对苯二胺、吡啶加入到装有搅拌装置的三颈瓶中,再将步骤一称取的二氯甲烷的三分之二也加入到三颈瓶中,在氮气保护下,室温搅拌至溶解;三、将步骤一称取的氯乙酰氯与剩余的二氯甲烷混合,通过恒压滴液漏斗匀速滴加到三颈瓶中,2h内滴加完毕,然后在室温下反应3~4h结束,然后将反应产物过滤,固相物先用二氯甲烷洗涤,再用碳酸氢钠饱和溶液洗涤,最后用蒸馏水洗涤至洗涤液的pH值呈中性,然后将固相物真空干燥至恒重,得到二氯乙酰基对苯二胺;四、取步骤三制备的二氯乙酰基对苯二胺、N,N-二甲基烷基胺,其中二氯乙酰基对苯二胺与N,N-二甲基烷基胺的摩尔比为1:2~3;五、将二氯乙酰基对苯二胺加入到装有温度计和回流冷凝装置的三颈瓶中,再将N,N-二甲基甲酰胺作为溶剂也加入到三颈瓶中,加热至全部溶解,然后再加入N,N-二甲基烷基胺,在80~90℃搅拌7~10h后,反应结束除去溶剂得到粗产物;六、将氯仿和乙酸乙酯混合,得到混合液;再将步骤五得到的粗产物用混合液重结晶,晶体真空干燥至恒重,得到苯胺类表面活性剂1,4-苯基-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丽艳,张玥,刘世夫,刘佳,赵冰,
申请(专利权)人:齐齐哈尔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