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液分离型板状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19830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7 1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关于气液分离型板状热交换器的,更加详细地说,是由具有一定面积的板状传热板叠加形成的,能够使不同的流体互不混合,并通过逆流的方式完成热交换,可以提高热交换率,并在外壳上部配置了气液分离部,从而可以分离包括转变为气体的流体在内的液态流体,可以排出完全气态的流体的气液分离型板状热交换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气液分离型板状热交换器,更加详细地说,是具有一定面积的板状的传热板状成叠层后使不同的流体相互之间不混合以逆流的方式实现热交换,以此来提高热交换效率,为了可以分离转变为气体的包含有流体的液态流体,在外壳上部层形成气液分离部,形成可以排出完全气态的流体的气液分离型板状的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热交换器是温度不同的两种流体在相互分离的流动路中移动的同时实现热交换的装置。这样的热交换器在使用热源的环境,如冷气和冷水提供,暖气和热水提供等环境,完成空气调节、动力发生和废热回收等多种领域中广泛使用中。这样的热交换器如图一所示shel Ι-tube构造的热交换器正广泛的使用中。这样的shell-tube热交换器的多个管子10的两端依靠支持板20、30以固定的状态在壳体40的内部排列的构造,同时也是不同的流体在管子的内部和管子的外部移动,以此来完成两种流体间的热交换的构造。但是与蒸发器相同,为了通过热交换重新把液态的流体还原为气态的流体的用途,发生转变的流体只在管子的外部流动,因此而未能完成充分的热交换的情况下,存在气态的流体中包含液态的问题。并且由于是多个管子插入的方式制作的,有组合过程复杂和制作单价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通过将板状的构件构成的多个的传热板叠加而形成传热组件,从而可容易制造且降低生产单价的气液分离型板状热交换器。并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形成有使流体沿着传热板的长度方向流动的通路,从而以对流方式进行热交换,据此可以提高两种流体间的热交换效率的气液分离型板状热交换器。本专利技术外壳的上部层具有可以充分分离气态的流体和雾体(液体)的分离空间,因此可以分离气态的雾体中包含的液态的流体,可以向外部排出完全气态的流体。技术方案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气液分离型板状热交换器,包括:具有第一流入口,第二流入口和第一排出口,且拥有一侧开放的内部空间的外壳;传热组件,配置上述的内部空间,由多个具备一定面积的板状构件构成的传热板相距一定的间隔形成叠层,以使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交替排列成使通过上述第一流入口和第二流入口而流入的流体相互不混合并向不同方向各自流动;箱体状的气液分离部,配置在外壳的开放的上部侧,且具备第二排出口,且具备分离空间,以用于通过与在第一通路流动的第一流体之间的热交换来捕集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第二流体,并分离第二流体中包含的液态的流体。可借助于在上述多个传热板的一面以凸起图案突出预定高度的突出部,上述多个传热板与相邻的传热板隔离开来。上述传热板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上述第一板和第二板可由具有两倍的宽度的一个板以宽度的中心线为基准折曲而形成。以上述宽度中心线为基准折曲的部分具有一部分沿着折曲线切开而形成的槽口部,以使沿着第一板和第二板间形成的通路流动的流体可以向外部排出。上述分离空间上具备具有一定面积的板状的妨碍板,上述气态的第二流体中包含的液态的流体与上述妨碍板冲撞后可以被分离。上述妨碍板的一侧从上述气液分离部得内侧面开始延长,从而可以将上述分离空间划分为两个以上的空间。上述气液分离部可向上述第一流入口侧偏斜地配置在上述外壳的上部侧。上述多个传热板之间沿着长度方向配置有间隔保留构件,上述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的开放的上、下部中,至少有一部分是可以密封的。有益效果依据本专利技术,实现了用多个板状的传热板构件叠加构成传热组件,从而制造容易的同时可以降低生产单价。并且在本专利技术中,沿着传热板的长度方向形成了流体可以流动的通路,以逆流方式进彳丁热交换,提尚了两种流体间的热交换率,有提尚性能的效果。本专利技术在外壳的上部有可以充分分离气态流体与雾体的分离空间,可以通过充分分离气态的雾体中包含的液态的流体,把完全气态的流体向外部排出。【附图说明】图1是老式shel l_tube (壳管式)热交换器的原理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气液分离型板状热交换器的平面图、正面图和侧面图。图3是图2的纵断面图。图4是使用于本专利技术的气液分离型板状热交换器的传热组件的整体斜视图。图5是为了说明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气液分离型板状热交换器的通路,表示图4的A-A方向,B-B方向,C-C方向的断面的原理图。图6是图4的侧面图。图7是说明了本专利技术的传热组件上的与第一流入口和第二流入口相互连通的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的形成构造的原理图。图8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传热组件中使用的传热板的其他形态的斜视图。图9是图8上槽口(notch)部分的放大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气液分离型板状热交换器的变形例的图2的纵断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以下部分为了帮助对专利技术的理解为图示附加了字符,即使在不同的图示中,相同的构成要素都使用相同的图示符号来表示。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气液分离型板状热交换器100、100’是由板状构件构成的传热板叠层排列后形成流体的流动通道,以此来促进两种流体间的热交换,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流体向外部排出之前临时储存在分离空间,由此可以分离气态中包含的微量的液态的流体。与之相同的气液分离型板状热交换器100、100’与图2,图3和图10所示的相同,包含外壳110、传热组件120和气液分离部130、130’。上述外壳110形成整体的外形,且形成为具有内部空间的箱体状,以能够内置可以完成两种流体间的热交换的传热组件120,。在这样的外壳110上,为了使有不同温度的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向上述内部空间流入,配备了第一流入口 111和第二流入口 112。虽然第一流入口 111和第二流入口 112与上述外壳110可以形成一体,也可以配置在另外的构件上再分别与外壳110结合。为了使通过上述第一流入口 111和第二流入口 112向内部流入的两种流体在进行热交换后向外排出,在上述外壳110上配备了排出口。S卩,在外壳110的上部与下部分别有拥有一定面积的开口部113a、113b,在上部的开口部113a与气液分离部130、130’结合,下部的开口部113b为了使两种流体中的某一种流体向外部排出,形成了第一排出口 114。第一排出口 114与第一流入口 111和第二流入口 112相同,既可以与外壳110形成一体,也可以与配置在其他的构件上再与外壳110的下部形成的开口部113b相结合。以下为了方便说明,从第一流入口 111流入的流体命名为第一流体,从第二流入口 112流入的流体命名为第二流体。假定第一流体通过第一流入口 111向传热组件120移动,完成热交换后,从第一排出口 114排出,第二流体通过第二流入口 112向传热组件120移动,完成热交换后,向外壳110上部的气液分离部130、130’移动。并且假定相比第一流体,第二流体是相对低温的流体,同时也是通过与第一流体的热交换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的流体。传热组件120中,如图4到图7所示,通过第一流入口 111和第二流入口 112流入的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分别沿着被划分的第一通路126a和第二通路126b流动的同时可以进行热交换。这样的传热组件120是由有一定面积的板状构件的多个传热板122保持一定的间隔叠加构成的。上述多个的传热板122的一面是凸起图案,所以突出了一定高度的突出部124,可以扩宽在与之相对的传热板122之间的通路12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气液分离型板状热交换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液分离型板状热交换器,包括:具有第一流入口、第二流入口和第一排出口并且具有一侧为开放的内部空间的外壳;传热组件,布置在上述内部空间,由具有一定面积的板状构件构成的多个传热板相距一定的间隔相叠加,以使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交替排列成使通过上述第一流入口和第二流入口流入的流体互不混合地向不同方向分别流动;箱体状的气液分离部,配置在外壳的开放的上部侧,且具备第二排出口,且具备分离空间,以用于通过与流动于第一通路的第一流体之间的热交换来捕集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第二流体,并分离第二流体中包含的液态的流体。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亨锡安成国成台勋都洛洙
申请(专利权)人:韩国海普瑞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